第4章 8
雁洄揪了揪狸花猫的胡须,它嫌烦,扭身走到围墙下,一攀一跃离开了。
估计逮生食去了。
吃过饭,雁洄到溶洞喂鱼,顺便取出一壶油脂,又从渔具铺拿了小线车和蚕丝。
进卧室,线车架放书桌上,雁洄另外支个电筒,照亮半间屋子。捻蚕丝是个细活,反复浸染抻合,她可不想碰到那壶油。
走动间,身影晃动,后背像感受到似有似无的注视。雁洄猛一回头,看到的却是双痴滞的眼睛。
蚕线要捻成,费足心思,肩颈酸痛时,才觉时间过去许久。
正收整物品,打算洗澡休息,雁洄听到深处的响动。她看了眼外面,捞起电筒,走出去。
声音很熟悉,雁洄直往地下溶洞。
踏阶下去,才饱食的白鳝扑腾得欢,隐隐有蹦高的趋势。
电筒笔直的光扫过,停留,雁洄近去看。
他像三天前那样躺在石池,多处擦伤已愈合,手臂处却有个新伤口,划拉得皮开肉绽,汩汩冒出黑水。
这深暗的一池水,气味不似之前重,萦萦绕绕着淡淡的血腥。
雁洄将电筒光直射他眼睛,瞳孔骤然缩小,荧光愈烈。
白鳝恢复安逸,尾鳍时而甩水。
雁洄坐石阶上,电筒的光掠过暗河窗口。
倏明倏昧,盈盈水波,盖石纹影。
这幅场景,诡异无门,却又有言喻不出的交融。
*
雨季是要落雨,要不半天一阵,要不日夜几天。
气候影响潜水,国外专家准备走了,说要携带更好的探索方案和装备,再次回来。
这之前,当地勘探地下河的地质队,联合他们要在适宜潜水的落水洞里,布置引导绳和水下警示牌。
因为神秘生物的事迹和照片传开,地苏涌来了大批自发组织的潜水爱好者。不单民宿一房难求,就连民舍也供不应求。
洞穴潜水寻求未知、刺激、突破,地质队就怕这些冒险家的极限精神,而枉顾自身安全。这样不单会给当地发展带来负面印象,也会对接下来新一轮开展的水利工程造成影响。
渔具铺里的绳索被全数订走,雁洄大早赶了巴士,去县里补货。
乡里的巴士紧缺,一路途经点都是热门——进城大道的茶水棚,菜市场,批发楼,五金街,再到人民医院,折返。
说是五金街,但各样零售齐全,雁洄把渔具铺要进的货添齐,只拿了货单,让店老板给下一趟巴士带回地苏。
接下来要去菜市场,她招手拦载人的自行车,停下来一辆摩托。
“是雁洄哩,好巧。”
是高访,后座带着他妈妈,和绑了印着人民医院的一个大塑料袋。
又去医院了吧。
雁洄规规矩矩跟高婶问好,高婶下车去握住她的手,并抚了抚她的肩膀。
中年妇女长期被病痛折磨,脸面瘦得尖刻,唯那和乐融融的眼神,体现出了七分亲和。
温柔的话语也令人招架不住,雁洄不太能适应,局促地挑高访的刺。
“骑派出所的车,县里碰不到熟人吗?”
“所里的车,当然是办所里的事,下午大城市来搞慈善的企业家,乡长让我带路迎一下。”
……
高访的家在县城近郊,他去地苏乡当联防员,有点下放的性质。按他的说法是,小地方转正的名额,竞争不算激烈。
到底激不激烈,跑腿脏累的活干齐,反正三年已过去。
雁洄得去办正事了,招停辆自行车,说声“等等”,回头凑近高访,耳语。
高妈打量着街边的店铺,五花八门的商品。视线转过来,高访的脸和耳朵红得透透的。
而雁洄已坐上自行车后座,双脚随着开路的“叮铃叮铃”,一颠一颠的。
小姑娘身着湛蓝常服,七分袖斜襟上衣,裤脚安安分分到脚踝,千层底布鞋上绣谷穗花。日光照着,人显得恬静暖融,都快化了。
如果不论她的身世,和她看人时的冷然。
“小雁姑娘,其实挺好的。”
高访没回,兀自启动摩托。
高妈见儿子神色有些不同,自圆自话地说:“妈就这么一提而已,不作你主张诶。”
菜市场买够鸡鸭内脏猪红,路边报亭买张报纸,雁洄等到回乡巴士,上车恰好看到自己订的货。
到乡里,又要请车连人带货载回村子。
到渔具铺,开三轮车的阿叔帮着雁洄,卸了几个大包裹。
雁洄道谢,还没坐下喝口水歇气,来了四男两女的客人。
“你是这家店的老板吗?”
“是。”
“听说你的饵料很能上鱼?”
“是。”
“呵呵……李昶,好久没听到这么真诚的话了。”
“偏远山区的乡民,纯朴嘛。”
当头问询的两人举止亲昵,不是情侣便是夫妻。
女人又问了些潜水可需可不需的小物件,雁洄老实说没有,最后只确定了尼龙绳。
“小旻,有这个就够了。”李昶贴着她的耳朵,低语,“小宁说备用潜水表已经寄来,到那时只等我们潜到更深记录,接上见证我们的那段引导绳。
小旻含羞地说好。
这批进货多又杂,雁洄不确定需要多少时间找,便问客人,“如果可以等的话,等我归置好,你们明天再来,行吗?”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