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君埋泉下泥销骨18

  我听出了青霜的邀功之意:“今日救我之功一同算,祝府会与你赏功。”
  我光明正大地借花献佛,毕竟我手头除了月例银钱,根本没有拿得出手赏的物什。
  青霜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谢爷赏赐。”
  我状似无意地问:“纸条也是你塞的么?”
  “是师兄交代属下呈与爷的,”青霜道,“他言说爷见了自然明白。”
  我不明白!
  我有苦难言,还得强装老神在在地转移话题:“不错。如今如何出县?”
  青霜回道:“爷放心,都主已遣塘军探路了。军中皆知我在观中与爷有旧,故可独自见爷。清剿乱贼后,我言说爷喜清静,将辎军拦在马车五丈之外——还望爷恕青霜擅专之罪。”
  说是请罪,实际又是邀功。不过他这事做得妥帖,我也不吝夸赞:“不错。贼人可有活口?”
  青霜听了这话,干脆地往地下一跪:“无有。几个贼人见不敌,皆自裁了,属下无能,没有拦住。”
  我晃了晃神,青霜跪的地方,紫述也跪过。当时她说什么来着?她说“姑爷,他服毒了”。
  好一个轮回。
  我道:“起来吧。”
  青霜偷觑了一眼我的神色,道:“若爷没有差遣,属下传都头来见。”
  我淡淡地“嗯”了一声。这个时空的军队编制我并不了解,不知道这个“都头”是多大的官职,手下掌多少兵。
  至于这个塘军,多半与我在我的时空所知的塘骑职能相似,是侦察通信兵。
  青霜出了马车不多时,车外就有人朗声道:“蒋猛见过陆公子。”
  我心想,又是一个人精。我无职无爵,因此他不自称“卑职属下”;他被祝长帆所遣,多半是祝家门人,却不叫我“姑爷”,是因皇帝不喜祝家有所谓的“祝家军”,他自然不能按祝家人的称呼叫我。
  我在鬼门关走过一遭,如今身心俱疲,勉强提声道:“辛苦。”
  蒋猛道:“陆公子好生休养,待塘军探明前路,便从北山离县。”
  是了,先前人手不足,不敢冒险,如今军士已到,自然可以“一力降十会”,不必劳心思虑对策。
  我有意多学一点,便问道:“塘军如何探路?”
  蒋猛答道:“五人一伍,交替前行,以旗为号。”
  虽然他说得简单,我曾经学过一点相关知识,也算明白他的意思。即是,每五人编成一个小队,第一队先行,到某个点停下,摇旗为号。若是这段路没有问题,下一个小队越过第一队到下一个点,如此交替进行,确保安全的同时信息能够及时传回。
  我其实对古代军事不算太了解,此次跟随祝长舟去戍边,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我不好让蒋猛的话落在地上,便回他:“好。”
  蒋猛说:“公子且宽心。”
  他太过精明,以为我不信他才问这话。
  我索性也不解释,只是沉默了一会,哑声道:“替我……收殓忠骨。”
  那边也沉默了一瞬,旋即道:“公子,是就地葬埋还是?”
  我道:“山前开的什么花?”
  “是璮花。”
  “好看么?”
  蒋猛实话实说:“回公子,零落成泥,算不得好看。”
  “是么,那便罢了。近处可有福地?”
  想来也是我难为他了,又不是风水先生,哪里晓得这许多。
  没想到蒋猛真能说出二三:“听闻落璮城生璮县有个传说,是讲前朝大将周鸣生于此,其少年时有一日梦见神女授兵法七七四十九部,埋在山上璮花开处。周鸣醒后上山,果然见四十九朵璮花,往下一挖,每朵花根下都埋着一部兵书。此事惊动了皇帝,与周鸣深谈后,发现周鸣参透了兵法,遂以将军命之,周鸣果然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后来,周鸣魂归故里,坟头开出四十九朵小璮花——这也是生璮县名字由来。那时军中人人以簪佩璮花为美,死后坟前也种上璮花。猛不懂如何寻福地,只是见北山璮花繁盛,虽说半山尽毁,但仍有留芳。”
  蒋猛这名字五大三粗,谈吐却不俗。
  只是这个故事,或许是我阴谋论,我怎么听都觉得字里行间都透着“炒作”的气息。或许是周鸣自己写了兵书却无人问津,因此编了个故事货与帝王家。
  但这都是往事了。
  我道:“好,便安葬在北山上罢。”
  蒋猛道:“是。”
  于是,搬动重物的声音在马车周围响起。我后知后觉地泪满襟怀。
  当年,晴雯死时,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以奠。我与紫述也算主仆姊妹一场,可惜我才疏学浅,竟作不出半字。
  便是其他未曾交言的死去的祝家人,我也不知在与他们的在天之灵说什么好。
  直到青霜来送吃食,我才缓过神来,擦了擦泪痕,让他进来。
  青霜还带来一个消息:“爷,北山下,好像有个山洞。”
  “山洞?”
  “是军士葬人时觉得不对劲,现在还在挖,”青霜道,“山塌得如此厉害,许是有一些火药藏在洞里。”
  这山洞用来藏军火?我不知这个时空火药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是不是稀罕物,但如果不是官方的仓库,藏火药是什么心思就昭然若揭了。
  先前得知这是周元帅的故乡,前朝又出了姓周的名将,可见周氏是当地绵延已久的世家大族。

第12章 君埋泉下泥销骨1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去处不问最新章节章节

正文卷

去处不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