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西湖桥
(一)
到了杭州,已经是第二天用过晚饭的时候了,一入了杭州城,晓芙便莫名地紧张起来,隐隐地向杨逍打探,这老宅里还有些什么人。杨逍知道她害臊,便安慰她,除了一对守宅子的老夫妻,便再没别人了,他俩年事也已经很高了,不会多问什么的,叫晓芙安心,晓芙听了喃喃说到:“也没给两位老人家带点东西。”。
杨逍把马车停在宅子外面,扶了晓芙下车,就去敲门,许久之后院子里才传来一声苍老的回应:“谁呀?”,杨逍只是不语,继续拍着门,只听见门内有人走过来,等了半晌,一个颤巍巍的老头儿把门开出个缝来,觑着眼睛瞧了好久,也没认出杨逍来,“白老爹,是我呀!”,“你是?......哎呀,哎呀,老婆子,快来看,小先生回来了!”,听见这话,一个老婆婆又从院中跑了出来,也是盯着杨逍看了好久,一把抓住他说到:“小先生!你回来了!”,两位老人激动地竟像要哭了出来,晓芙在一旁见了也觉得有些感动。他夫妇二人光顾着跟杨逍说话,一抬头才看见后面站着个小姐,先是对望了一眼,白婆婆到底要懂人情一些,便开口笑到:“小先生还带了客人回来。”,杨逍这才把晓芙拉过来给他们二人引荐:“这位是纪小姐。”,他夫妻二人也不多问什么,只有白婆婆说了句:“小先生这么晚回来,倒叫我此刻去哪里寻好菜给你们吃!”,听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杨逍坐在厅里和白老爹问些家事,晓芙在一旁喝着茶静静听着,白婆婆自去厨下忙着,晓芙要帮她,她只是不肯,连连把她往外推。白氏夫妇年迈,平时又是素净惯了的,两人晚饭都是随便吃点汤面,家里也不备多的菜,饶是这样,片刻之后,白婆婆还是给他们一人端上了一碗加了笋片和雪菜的片儿川,并一盘清炒的小菜,一碟子火腿肉炒笋子,叫两人快来用饭。这时白婆婆自进内院去打点床铺,临出门前微微朝杨逍望了一眼,杨逍自然会意,吩咐到:“我仍是睡我的屋子,纪小姐住妹妹原先那间。”,又转过头夹菜与晓芙吃:“尝尝这火腿,是家里做的,别处吃不到的。”。
当天晚上,晓芙就睡在杨逍妹妹旧日的房里,看着这里面并没有什么闺阁女子的物件,才想起这位小妹妹当是在三四岁时就过世了,心下不免悲戚起来,这屋子虽小小窄窄的,家具陈设却都是精致的,晓芙想着自己这下已经在杨逍家中了,忽而又脸红起来,心想这越说越尴尬了。才正思虑着,忽而听见轻轻的敲门声,杨逍在外面问到:“晓芙,你睡了么?”,“没,你怎么来了?”,“那把门开开,我跟你说会儿话。”。晓芙披上衣服,下床来给杨逍开了门,见月光下他一脸真诚地笑着,对她说:“来家里不去看看我的房间么?”,晓芙知道这话的意思,就低下头回了声:“不好呢,白婆婆他们都在。”,杨逍笑着说:“他们住外院,什么都听不见。”,说罢不等晓芙回答,一把把她抱起来向自己房间走去,晓芙怕白氏夫妇听见难为情,也不敢大声喊叫,只低声说到:“你倒是越发无礼了!”,杨逍回说:“我跟你要什么礼?”,随即把晓芙往床上一摆,自去放床幔子。这一夜,两人都像不困似的,晓芙就偎在杨逍的怀里,听他讲了一整晚小时候的事情,直到天都快亮了,晓芙才说不好让白婆婆看见,回到杨逍妹妹的房间歇下了,也不敢多睡让白氏夫妻觉得自己无礼,一个时辰后就起来了。白婆婆来开了内院的门打水进来,晓芙自去接来,又帮着白婆婆熬粥,料理早饭。昨天来时是晚间,白婆婆并未将晓芙看真切,今日一见,果然容貌清丽,又是个知书达理的模样,心下甚是欣慰,她能感觉到杨逍和晓芙起码是互相有意的,想着若是老爷夫人泉下有知,也必定是高兴极了的。等到杨逍起来,见晓芙早已在厨内忙着了,正在一碗碗地盛着粥,便问她怎么不多睡一会儿,晓芙含糊答到:“不知道的以为我有多懒呢。”,杨逍隐约已经知晓了晓芙的用意,便意味深长地笑了一声,然后趁白婆婆不在,低声对晓芙说:“原来纪小姐是要来做贤妇的。”,引得晓芙立即红了脸,抓起饭勺只是要打他。
昨天到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今日有了空,晓芙才慢慢地看着杨逍家的祖屋。这是一栋三进的院子,照例带着个前院,屋子都是小小的,天井也是小小的,白色的粉墙,黑色的瓦,屋顶是斜着的,供进出的门不算大,用来采光的窗户也不算大,上面都雕着精巧的花。从前杨逍的祖父母住在二进的正房里,东边一个小跨院,是杨逍父母住的,西边的小跨院作祖父的书房,杨逍和弟妹们就住在两侧的厢房里了,后院是厨房杂物间和下人住的院子,前院是会客厅和门房,白氏夫妇都在前院住着,看门方便。虽然这里久没有人在,晓芙还是能看得出旧时的光景,那院里的小池蓄着半池子水,上面布的景都可爱有趣,就是生了苔,院内的花架上被白婆婆种了些好养的花,后院取水的水井旁也布了景,如果有人悉心打理,确实是一处僻静安宁的所在。杨逍说南边多雨,屋顶上的瓦有些不大好了,为防着漏水,要叫人来修理一番,然后低下头跟晓芙商量:“先叫他们把西跨院的弄好,然后咱们住在西跨院去好不好。”,晓芙望了他一眼,把低下的头又摇了摇。“不要紧的,那过几日再说,过几日东西置办停当了,我带你去祭拜我的家里人。”,杨逍顿了顿又说:“这样一来,家里算过过明路了,白老爹和白婆婆是自家人,不必避讳。”,晓芙听了还是不言语,杨逍知道她虽然羞怯,也只是有别人在,心里倒是认可的,也就不再问,自己做打算去了。
白氏夫妇是杨逍祖父辈就用起的旧仆,他们儿子也在杨家做事,那年随着一家人出去避难,也死在海里了,这两位老人年迈,那年倒是没走,想来一把年纪了,也不会有人再为难他们,祖父就允许他们留下来看宅子,反倒捡了一条命来。起先他们还以为杨家人都平安到桃花岛了,后来接到杨逍的书信,才知道一家人只剩了杨逍,悲痛之余,也就把杨逍当作唯一的亲人了,杨逍回到中土以后,又在家待了些时候,都是他们三口人过日子,后来虽然游历各地,又入了明教,远在昆仑山,两三年也要回来几次看望他们二老,就是不回来,也总要派遣教中的兄弟送钱送物地去看望。两个老人家都盼着杨逍多回来,只是这几年明教内的事情实在是忙,杨逍也少有空闲,但白婆婆还是年年做了火腿给杨逍,虽然他们老夫妻并不爱吃。
他们既当杨逍是亲人,也到底当他是少主人,他二人又是老实本分惯了的,从不多问杨逍的事,如今见一位小姐跟着回来了,心中也有一二分的数,杨逍年龄也并不小了,迟迟没有娶妻,况且这小姐温柔漂亮,一看就是大家子的姑娘,他们高兴都还来不及,哪里会去说东问西的,在心里早已把晓芙当做少夫人了,是既喜欢又尊重的。
秋色已经很深了,杭城里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过冬的腌肉腌菜了,白婆婆做起这些来不要晓芙插手,晓芙却喜欢她说话亲切,总是在她旁边坐了,听她讲讲从前杨家的日子,也帮着理理菜。杨逍自和白老爹去商量打点修葺房子的事情,他万事自己用心,又想着晓芙来了,更要弄出些与众不同,甚至自己指点起图纸来了,有时候在外面忙了一上午,踱到后院来,站在门边看着晓芙,晓芙也就对着他笑一笑。后来他们依稀想起,都觉得那是两个人此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
(二)
半月之后,杨逍备好了物件,跟晓芙提起了去祭拜家人的事,意思很明确,自然是想跟家里人说明和晓芙的事,即使他们已经不在了。晓芙问用不用去海上,杨逍说不必,天地宽广,这份心意是处处都能感受地到的,就在岸边就可以了。到了那日天黑,他焚起香烛来,说女孩子身上气弱,这个不必劳动晓芙,晓芙却笑说,她不怕这些,逝者毕竟是要尊重的,便陪着他拜了,又烧了些纸钱,并几样买给弟弟妹妹的笔墨,短木剑,布偶,又斟了几杯酒给一家上下的人敬了。一会儿蜡烛也烧完了,两人就坐在凄冷的岸边,借着月光,呆呆地看着天上混沌中的一些云。
杨逍在心里想着,父母若是活着,只怕都在给弟弟妹妹的孩子们做爷爷奶奶了,他若是带晓芙回家见他们,他们一定是万分高兴的,若是他们张罗着去晓芙家提亲,那就更名正言顺了,自己这么多年虽习惯了一个人,可心底的孤苦,在这种时候就万分明显了。他想若是当年的事情都未曾发生过,他和晓芙说不定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若是当年的事情不曾发生,他又如何同晓芙相遇呢。他和晓芙之间,晚一天,差一步可能就错过了,那她就是武当派的殷夫人了,他此生哪里还有机会同她见一面,如今这样倒是刚刚好的,就算有些什么不妥之处,他到底是能去想办法的。
杨逍侧头看了晓芙一眼,她在暗夜笼罩中也在沉思着,他想晓芙这个性子,肯定能讨他母亲的喜爱,小时候他和弟弟总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他母亲管束不住,气地直说还是生个闺女好,后来妹妹出世,母亲总算是遂了心愿,还直报怨一个闺女不够。母亲也是大家子闺阁里长大的女孩子,遇见晓芙这样脾气秉性的,她定然极满意,要当了女儿来疼的。想来妹妹也会喜欢这位嫂嫂,算起来晓芙比妹妹还要小些,可总觉得该晓芙去照看她的任性胡闹,处处维护她的。杨逍望着黑沉沉的海面,悄悄把双手贴在胸前,暗暗许着愿,说若是家人在天有灵,希望他们能保佑他和晓芙之间一切顺利,今生今世,他就是只要晓芙罢了。他为难的只是,晓芙常常是有很多心事的样子,他知道她有些忧虑是对的,但他仍然希望她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起码让他去尝试着解决一下。
晓芙此刻也是心事满满的样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只要一见不到杨逍在眼前,就觉得满心都是惶恐,又觉得终归会有一天,她每日醒来,每晚睡前,都不再能见得到杨逍,他们之间隔着的东西太多了。晓芙幼年听传奇故事,那些书上的才子佳人,兜兜转转阴差阳错,到最后总是能在一起的,等到情窦初开的年龄,她便也以为,这世间万般感情,只要有心,终归能得成全,只是后来忽然想到,如果皆大欢喜是每个故事的结局,那何必要被写进传奇传记,正是因为向来不常得到,那才是人们期盼见到的。
她跟杨逍再心意相通,有些事终归是改不了的。她的父母再疼爱她,终归不止她一个女儿,他们也要顾及全家人的名声甚至性命,就算不说重了,若是她真这样离经叛道跟着杨逍走了,一旦传扬出去,怕是姐姐在婆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等着家里几个侄女长大,连亲事都不好议的。更别说师父一生正直,除非论出生死,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自己的徒儿跟明教中人有任何关联的。再说殷梨亭,晓芙虽知自己不喜欢他,可到底不忍伤害他,杨逍说只要晓芙不嫁他,他伤心个一两年自会娶别人,可晓芙知道,殷梨亭让人不喜欢的是他那个死脑筋,但他让人敬佩的,也正是那个死脑筋,他是认准了晓芙的,即便是晓芙死了,他怕是也要耽搁个十年。杨逍想的办法就是隐居,可在这个江湖上,能认出他们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有一点风声,影响的便是整个纪家峨眉和武当的名声。更何况,晓芙担心的第二层,还有杨逍的前途,离经叛道的爱人,所剩下的就只有彼此了,杨逍心甘情愿,可晓芙不愿意堵上他别的路,他还有那么大的理想要去实现,更何况别的不提,阳教主和范右使他是不能不顾的,就算他能把心愿和名声都放下,这件事他能放的下么。晓芙想自己是峨嵋弟子,又是从小规矩惯了的,若是有些话流传出去,想必误会杨逍的人会更多,谴责她的反而要少些,可是杨逍再是无所谓,她也不愿让他背上这些骂名。
从前她总以为,真心喜爱一个人,便是想要时时刻刻同他在一起,她觉得自己心里没有殷梨亭也是这样,她从未期盼过见到他,可遇见杨逍后才知道,真心爱一个人,除了期盼时时刻刻陪伴在他左右,还要事事为他着想为他打算,正如杨逍为她做的那些,她也愿意为杨逍去做。晓芙从未想过要和杨逍分离,但这日子一天天慢慢过去,她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她和杨逍之间,是不会那样顺利的。
她这几日总是梦见在汉阳的家中,梦见师父上门向父母讨要她,梦见师姐挥着剑在逼迫兄嫂,梦见武林中各个门派都在谩骂纪家,梦见沉默着哭泣的殷梨亭,梦见父母被她气病,梦见兄嫂连声的哀叹……她心中的万般苦楚,又不愿跟杨逍提起半分,自己越是忧虑,心下越是悲切,以至于越来越觉得无法面对杨逍。她知道自己一提,杨逍就要急着跟她回家,但她也知道,即便是回了汉阳,也不会有杨逍期盼的好结果,她只能拖一天是一天了,她只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一些,希望这黑夜漫长地如同半生,只要能跟杨逍多相守一些时日,便是生活在这混沌中,她也是愿意的。
“晓芙?”,杨逍连唤了晓芙几声,她都没有听见,直到他的手握上来:“你怎么了?”,“没事,我。”,晓芙回过神来,对上杨逍疑惑的目光:“这风吹地我难受,我有些头晕。”,“那我们早些回去,有什么告诉我,别胡思乱想。”,杨逍说着又对晓芙笑了一笑。她不知道他是已经将她看透了,还是只是担心她,但她知道他们此刻都不愿再去提这些,便由他牵了手,抱着她坐在马上,策马回到家中去了。
(三)
见提起回汉阳的事,晓芙总是推辞,杨逍有时候也觉得烦闷,但他知道这件事总归是要晓芙自己想好的,好在从没有人多问,他就索性让晓芙在这边过完年再说。老屋很快便修葺好了,杨逍让晓芙按着自己的喜好去收拾花园,他干脆把原先自己和弟弟的房间打通作了书房,就住在西边的小跨院里了,晓芙打趣他,说他枉读了圣贤书,把书房都挪去厢房里了,杨逍笑着回答:“那两间屋子加起来倒比原先院子地方大,读书也惬意,如今总得有个正经地方,再住厢房也是不妥当的。”,晓芙知晓他这话里的意思,侧过头去替他整理书,脸红地要滴血,心里却是无限哀愁,想着自己终归是没有这福分的。杨逍一直按照她的喜好做打算,他换了雕花的大床,把床幔换成了晓芙喜欢的颜色,又买了大衣柜,预备给晓芙装四季的衣裳。他原本说想把这个院里的屋子加个阁楼,正好藏在树荫里面,夏天好让晓芙纳凉,可是到底不好过于张扬,这事只好以后再说了,晓芙听他细细盘算着这些,每多一句,心里的担忧便多一分。
院子里落下的枯叶扫了一堆又一堆,天气就一天天地,真的冷下来了,白老爹把落叶堆在后院烧起来,那烟雾缭绕的味道,混上城里家家户户做的腌肉味道,还有人们忙碌地准备着过冬菜蔬的身影,就是人间的烟火气。临近年关的时候,杭州城内下了几场少见的大雪,白天是飘飘洒洒的雪一片一片地掉落,下地天昏地暗的,过了一晚,就堆地屋顶上院落里全都是。那几日他们便哪边都不去,终日躲在家中,生了旺旺的炉火,白奶奶掀了厚厚的门帘进来,在炉子上暖着酒,又丢了几块年糕烤着,就自回厨下去忙着了,安静的屋内只听得见滋滋的响声。杨逍坐在窗边读书,不时抬眼看看正做着年内新冬衣的晓芙,她把裁剪好的棉布摊开在桌上,把棉花细细地撕开,平平整整地铺在上面,如今她已对这针线上的事娴熟了一些,洁白而修长的手指,捏着银针一针一线地缝着。杨逍觉得自己过去几十年都不如如今这般幸福,他像是个荣归故里的少年,带回了心爱的娇妻,她从此离了故乡,开始学习这边的风俗和人情,偶尔讲两句听来的杭州方言,惹得他哄笑一阵。她此后就要住在这一方天井的老宅中了,她要做这里的主母,要吩咐奴仆们进进出出采买洒扫,要等着偶尔晚归的他回家,他会陪她去集市上选布料,会在某日回家时给她带新的首饰,会带她去山野中游玩,会心疼她为家里琐碎的事操劳,会同她怄气,跟她争吵,又赔着笑脸去把她哄好,他们从此要一同为孩子的出生而欣喜,一同为关于他们身份的流言而担忧,一同为家中的生计做打算。杨逍觉得这些太好了,好过他二十岁年少成名的风光,好过他在江湖上一切的赫赫有名,他愿意在这浮尘俗世,和她做一对平凡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