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白果老鸭汤234
“有这事儿?孩子指定是吃坏肚子了。那这对夫妻怪孩子干嘛呀,要怪,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他们自己呀,小戴又不做饭。”
“这家人绝了,我就在他家隔壁,考试那一个月,一家人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等到考试那两天,戴太太是又杀鸡又宰鸭的,油水多的让人羡慕,我路过的时候,戴太太还自豪地冲我说,为了孩子的前途,她把这个月的肉票和钱都攒着,就留着考试这两天用呢。”
“啥?一月的肉票全在两三天内花光了?”
众人不可思议。
虽然大伙儿紧张孩子的学习,可也没有到这程度呀,为了一次考试,节衣缩食一个月!
这戴家干事儿真脑子有坑。
柳暄红也这么觉得。
小戴吃了一个月的清汤寡水,骤然在两天内大吃大喝,荤油腻味,孩子肠胃不出事儿才怪。
回到家,柳暄红指了指隔壁小声说:“你知道我当初的策略有多英明吧。”
宋渊竖起大拇指:“还是你厉害,不然我们家远哥儿就惨咯。”
宋致远嗤了声。
他到现在,和宋渊的关系也不好。
宋渊也不在意,柳暄红也不多管闲事儿。
没谁规定,哪家父子关系一定是相亲相爱和和睦睦的,两人就是冷了点,宋致远爱找茬了点。
但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谢师宴后,宋致远和宋秋再次跨上了旅途的火车,而小月儿和宋小果被留了下来开始做暑假作业。
柳暄红回到菜馆,马不停蹄教徒弟。
孩子们的成绩下来,上省城的高中是板上钉钉。
那么,她们家搬迁省城的日子也快了。
柳暄红必须在这个暑假把所有事情处理好。
“我这边离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毕竟几个店,都有负责人,杜婶子和高雅如,小言她们都锻炼出来了,主管几个店面没有问题。”
“小宋村的食品厂,几个月前,张文康就和我说过,食品厂越来越大,生产线越来越多,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小宋村,可以趁势一起搬去省城。”
毕竟现在不是后世,地皮紧张,城里的工人工资和地皮都是一笔天价,许多厂子选择在农村等便宜地区建厂。
省城的地,其实是一半城市,一半田地,还有大量土地没有开荒。
能在这个时候在省城开厂,拿下一大块地皮,将来无论是卖了还是拆迁,都是一件极有利益的事儿。
小宋村食品厂的搬迁势在必行。
至于菜馆,柳暄红决定把徒弟教出来后,就把菜馆也托到弟子的手上。
这么一算下来,虽然她开了好几家店,但是每家店都有人负责,柳暄红离开也可以。
只是每家店的负责人以后需要去省城汇报工作了。
“你那边呢?”柳暄红问的是宋渊的医院。
她这边是私人经营,可以说走就走,宋渊是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能这么快就调。
何况,现在医院到处缺人,也不知道院长肯不肯放他离开。
宋渊:“我也没问题。”
他回来的时候,其实一开始就是转去省城的研究所,不过他想回小宋村,离柳暄红和孩子近一点,所以使了点手段调了档案。
那边也一直在找他,现在完全可以再调回去。
柳暄红露出了放松的笑容:“那就好。”
否则,她们一家走了,宋渊一个人留在松山县也不太好。
八月中,柳暄红的徒弟勉勉强强能撑的上菜馆了,柳暄红彻底放手,把菜馆教给徒弟,她准备搬家适宜时,陆杰兴奋得上门了。
“我的朋友!我们的美食杂志发行了!”
他拿着一本杂志,冲柳暄红高兴地摇手。
柳暄红几乎快要忘记美食杂志这事儿了。
她没想到,陆杰的杂志折腾了近一年。
陆杰坐下就开始吐苦水。
说他这次吃了大苦头,他的这个团队有多不容易。
陆杰是个不靠谱的,他创办杂志找的人也大多不靠谱,或者说,全是被他拉过去的朋友,大家对于他说的美食杂志的畅想感兴趣,也乐意为之付出努力奋斗,但是也仅限于此,一个团队七八人,没有一个是搞过期刊杂志的,别说要创建一份新期刊了。
陆杰折腾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折腾出了一份勉强能撑的上报纸的东西,拿去给他在县报的朋友一看,被大肆嘲笑,直言这玩意儿别说掏钱买,就是白送他都不要。
陆杰大受打击。
他回家闭门思过后,终于意识道最关键的问题。
凭他们几个没入门的家伙是不行的了,他花大价钱,挖了两个专业,又折腾了一两个月个月,终于折腾出了现在的美食杂志。
杂志出来后,又是审核,又是等发行,在六月的时候,终于成功发行了,不过陆杰来不及欢喜,就被惨淡的销量打击得怀疑人生。
他不敢拿来向柳暄红炫耀,直到最近新杂志发行,连带着,第一本杂志的销量也带了起来,杂志里写的柳记引起热烈讨论,编辑部收到了无数读者的来信,陆杰总算可以!挺直腰杆来柳暄红这儿分享喜悦了。
“你是没看见,我们的读者可热情了,纷纷向我们询问柳记的菜式,分享在柳记享受的食物和服务,更有甚者,专门来了松山县打卡,有好几个读者给我来了信,称赞了菜馆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