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的佛系小娇娘 - 分卷阅读172
。身后几个探路的人回来了,走来拱手说:“大人,这条暗道一直通往金銮殿的后身,门并没有被堵上,门口的石头上有血迹。”
段书衍与廷和对视了一眼立刻顺着暗道往下走。
几人在黑暗中踏着石阶,转过几个弯后看见了光亮。
这暗道的尽头通往金銮殿的后身,这边很是偏僻少有人走动,从这里向北走便是皇宫的城墙,也就是当年景容被挟持,纵身而下的地方。
段书衍看着脚下土壤中的血迹,长长的一条,看样子应该是被人拉着,鞋尖在地上拖拽留下来的。
几人沿着血痕往前走,在通往城墙顶的石阶上血迹更甚。
一步一步地踏上去,廷和握紧手里的□□,枪口戒备地朝前。
随着众人的脚步声,墨色龙纹衣袍的男人暴露在他们的视线中。
宣明站在城墙上,冷眼望着他们。
廷和目光沉冷地看着他,招招手,身后的人抓着流云扔在了他的脚边。
宣明没有看地上的人,只是用一双眼睛看着廷和,静了片刻,忽而大笑:“真是许久未见呢,二哥。”
“住口!”廷和冷冷地看着他,“当初是我识人不清,错把贼子当兄弟,今日我便替殿下报仇,来恕我当年的罪过!”
当初景容,廷和,段书衍和季岚四人关系甚好,景容便提议他们几人不如结拜为兄弟,段书衍他们自然是高兴地同意了,只是当时正巧景容的书童也在,廷和看他在京中孤身一人很是可怜,便说不如也捎上宣明,这样就没有人敢随意欺凌他了。
景容欣然同意,而在后面的数年之中,廷和始终都在后悔当初多说的一嘴,若不是因为宣明与他们结拜,景容对他更加照顾信赖,以至于到后来连朝中的折子都让宣明帮忙朱批,也不会让他们没有一点防备,发生了之后的惨案。
宣明一点都不在意廷和此刻的神色,抬起胳膊勾了勾手,就见王世明从角落中走出来,手里的长剑抵在宁玉珊的脖颈上。
女子被人抓着手腕扣在身后,脸上身上全是血迹。
段书衍看见这一幕刷的一下抽出了离他最近的将领的长剑,直指王世明。
王世明被他淬着冰的眸子惊得颤了一下,随后定了定心神,手上用力,在宁玉珊的脖子上留下了一道血痕。
“王世明!”
廷和厉声道:“先帝在时你也算的上是朝中的肱骨之臣,如今竟为这等弑君贼子肝脑涂地!”
王世明顿了顿,说:“宣家长子曾于我有救命之恩。”
“不必说废话,今日大局已定,城墙之下是我关北五万大军,宣明,你逃不掉了。”
宣明漠然看着下面黑压压的兵马,忽的嗤笑了一声,说:“关北军是景氏的兵,只认令牌不认人。景氏早已经死绝了,你们从哪里来的御令?”
廷和:“先皇被你所害,如今众人讨伐你,天地共鉴!”
宣明冷笑一声,回过身,朝着下面大声喊道:“先帝驾崩,景氏一族早已没了后人。你们关北怕是被人蒙骗,拿着鱼目当珍珠!”
张尧兴举着长/枪大喊:“勿要狡辩!关北军世代忠于景氏,我们自然是见到了先祖金牌御令,御令在谁关北便听命于谁!”
宣明:“若是如此,朕且问你,如今御令何在!”
张尧兴一顿,哑口,当初是王莽亲眼所见那金牌御令后命他出兵,旁的并未与他细说。但现在王莽正在坤和宫安顿朝臣官眷,如何能拿得出来?
张尧兴的目光看向了城墙上立着的段书衍,他知道,关北这次出兵京城主要还是听候他的命令。
宣明叫他不说话,冷哼一声,又道:“张将军没有亲眼看见那御令居然就贸然出兵,怕是你们关北被人当枪使了!”
廷和也皱眉,当时段书衍只寄给他一个用蜡油刻印的模子,那御令他也没有亲眼所见,隐晦地去看段书衍,若今日当真拿不出那御令,下面的五万兵马怕是不能甘愿为他们所用了。
段书衍淡漠地看着宣明,袖中的中捏紧了那个竹叶荷包。
荷包里面装的正是那晚在军帐中,他从用蜡油从阿姝的小牌子上印下来的模子,但若是眼下只将它拿出来怕是不能服众。
暗暗沉了一口气,段书衍说:“先皇御令在我的手里没错,那般重要的东西我怎么可能随意带在身上。”
宣明大笑,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你们都听见了吗?他根本就没有那令牌,你们关北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是被他诓骗了!”
张尧兴一惊,他身下战马的前蹄不安,在原地躁动了几步后被他勒住,而他身后的军队也开始熙熙攘攘地传出声音。
廷和暗道不好,若是关北不可用,那如今之际只能擒贼先擒王,说什么也要先杀了宣明!
正当他握紧长/枪的时候,忽而听见城墙下传来一道急促的马蹄声,一声清脆的嗓音破空而出,传到众人的耳朵里。
“金牌御令在此,你莫言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