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春酒(美食) - 分卷阅读10
得认真,眉峰蹙起。“在下略知切脉法,若姑娘不介意”
他的声线很温和,雪竹琳琅一样淡然,让人莫名的信服。
林绣点头,“好啊。”
这林姑娘面色如常,不藏不躲,让他心中疑虑消解大半。正要把方才试探而说的话糊弄过去,就见她“噌”的一下褪起袖子,露出洁白手腕。
他轻咳一声,隔着块丝帕搭上手去。
习武之人脉象整齐,搭上她的手腕,脉象虚浮,毫无功底。
江霁容伸回手,皓腕上留下淡淡指印。将目光投向窗外浮动的天光云影,淡淡道,
“抱歉,逾越了。”
边关事紧,他却疑神疑鬼,把普通人当作假想敌,带着目的与之接近。万幸只是心中怀疑,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姑娘行为坦荡、心思单纯,自己这次却是是真小人了。
他脑中突然闪过一个诡异的想法若是夷族探子都像这般,那天下一统便指日可待了。
“姑娘可否经常熬夜?”
林绣小鸡啄米般点头。
对上她亮晶晶的双眼,江霁容别开眼神,“并无大碍,只是还是按时休息为妙”。
林绣展唇一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原来如此。
看来江大学士也没有传闻中的那般不近人情嘛。
----
夏风挤进窗格,把桌上书页吹得哗哗作响。
江霁容微微挑眉,漆黑的眼眸凝视着她,“姑娘看过拙作?”
总不能说自己不识字吧。
林绣硬着头皮称是,“才看了个囫囵。”
北疆与匈奴,加本国辽阔大陆西北角,前朝将其并称九域。本朝疆域扩展,才称作十二州。他翻动书页,找到熟悉的那处,温和道,“这里写错了,襄垣县应作襄远”
话音突然一顿。书末页与封尾间的空隙处,紧紧夹着一张信纸。
林绣顺着他的眼神看去,密密麻麻全是字,许是别人写的批注。
江霁容饶有兴味地展开纸。
开篇引经据典,东拉西扯,简直不知所云。他耐着性子扫下去,眼神却在最后一行小字处凝滞了。
字字情真意切,与上文的规矩严整相比,简直像是换了个人写。连笔锋转圜处都仿佛含了情般柔滑舒展。
他挑眉问道,“姑娘可看过这纸上内容?”
林绣摇头,“书是别人赠的,我还没发现这批注呢。”想也是方俊那个爱书如命的,认认真真写了读后感小作文夹在书里。
他重新折起信纸,放回书页中,若有所思道,
“疏漏众多,其实不看也罢。”
----
汤温肉熟,正好适口。
饮过节瓜眉豆老鸡汤,众人纷纷嚷甘甜味美,连江大人都破天荒喝了两碗。
林绣颇遗憾地摇头,你们古人还是见识太少,明天定好好露一手。
于是第二日,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朝食热腾腾地呈了上来。
新熟炉饼,面脆油香,咬在口中咯吱作响。再就上新腌的水咸菜,挖一勺连着壳齐分六瓣的天青色咸鸭蛋,可谓快哉。
光有干粮小菜当然不行,要有汤才算舒服。
豆子浸泡一夜,鼓鼓涨涨,白胖可爱。挑了浮起的瘪豆壳,林绣在一旁烙饼,托赵大娘用石碾磨成豆浆。这道程序极费工夫,换了两个人接替着才磨完。
又经细眼筛子滤了一遍,加一把砂糖,尝来更浓酽细腻。沿着碗边轻吮,甜滋滋的又香又滑,一时只剩呲呲吸溜声。
林绣送上餐点时偷偷观察发现,只有江大人还保持着文雅的吃相,慢慢悠悠啃着炉饼。
护卫们几人围坐,添了一碗又一碗豆浆喝。见她走过来,有人笑着奉承道,“林小娘的手艺啊,比起今耀楼的都不差。”
她弯弯嘴角,又有点惆怅。什么时候才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酒楼呢。
“绣姐姐,还有吗?”桃枝擦擦嘴,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林绣环顾一圈,点点她的脑袋,“不急不急,省着点肚子用午饭。”
原本普通老百姓家里一日只两餐,上午九点饔食,下午四点飧食。时至今日,生活水平提高,京中大多数人家都逐渐适应了一日三顿,朝食、昼食、夕食的生活。
她摸摸下巴,个个晨起就吃这么撑,一会昼食还用得下吗。
----
两个时辰后,林绣报菜名似的指挥着仆从们上菜。
清参蹄髈、玉兰焖笋、蜜渍猪脯、生煎口蘑、羊肚儿羹、莴苣虾仁以及南瓜乳鸽炖盅,依次端上餐桌。
还没端出厨房,就听得一片吞口水声。
金丝白瓷小碟转了圈的布在餐桌上,这是专留给江大人的。
其他人则几个一伙,热热闹闹坐在一起分食大锅饭。
桃枝撕下一大块亮晶晶还泛着光泽的蹄髈肉,满足地点点头。皮酥肉烂,这个好吃!
又挟起粒虾仁,晶莹剔透,柔软弹牙。唔,这个也好吃!
林绣看着她总觉得像吃自助时的自己,眼大肚小,忍不住莞尔。又想着,换了江大人,现在肯定还在细细品尝前菜。
江霁容慢条斯理地拈起一片口蘑,初尝染了笋片的清甜,再一嚼则肥厚鲜美,口感似肉却更汁水丰盈。经她手做出的食物仿佛点化过魔力一般,总能勾的人馋涎大动。
餐后甜点有小石榴煎和薏苡仁醪,再配上野莓子、甜瓜瓤、沙糖桔等码好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