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先拿谁开刀总有人来败兴246

  饶是朱瑶彧见多识广,也被这个要求惊到了。

  自古至今,从未有百姓以游行的方式提出要求,还是向皇帝提要求。

  “府尹,现在该如何?城中不少百姓上街,与那些乐人一同游行了,还为不识字的百姓说明纸条上的内容,声势越来越大,这是要废祖宗法典啊!这些乐人是不要命了吗?”

  下属越说越觉得这些人大逆不道,低贱的乐人怎么敢威胁官府?

  “你派人去现场维持秩序,就像上元节时那样即可,不必多加干涉。”朱瑶彧想到近期城中因《民报》激起的民愤,若有所思,“我入宫一趟,在我出宫前,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是。”下属行礼,然后匆匆出去忙了,现在游行的百姓还没有定性,不管他们最后会不会被官府以叛贼镇压,现在他们还是普通的百姓。

  既然是普通百姓,那就该好生保护他们的安全,这是为官者的职责。

  沈罗珏接到朱瑶彧入宫的消息后,深吸口气,知道接下来一场看不见的仗要开始打了。

  “听雪,传丞相们入宫觐见。”

  “是。”

  大庄拥有丞相职责的官员有十位,分别是六部尚书、尚书令、两位中书令以及御史大夫。

  他们的住处离皇宫都很近,几乎是同时得到了入宫的旨意,出门路上各自还碰面了。

  消息不灵通者,如工部尚书,一脸迷茫。

  消息灵通者如朱尚书令,淡然处之。

  两者反应都不大,倒是其余对事情一知半解的人,脸上都带着几分惊惧。

  京城出了这么大的动静,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民变,这里是京城,驻军三万的国都,女帝一声令下,必定血流成河。

  在京城大开杀戒是所有官员都不愿意看到的。

  忧心忡忡的丞相们走在入宫的路上,朱瑶彧先他们一步,见到了沈罗珏。

  “见过陛下。”

  “免礼,今日不忙吗?”沈罗珏像是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一样,用着和平常并无两样的温和态度。

  朱瑶彧看沈罗珏的态度,心里松了口气,她不相信平康坊的事情,沈罗珏会一点儿消息都没有,既然沈罗珏不急,那就说明事情的发展还在女帝的掌控之中。

  “回陛下,臣本来不忙。”但是现在很忙了。

  沈罗珏看了眼朱瑶彧眼下的青黑,有点儿愧疚的笑了笑,“是我让表姐受苦了。”

  如果没有《民报》,朱瑶彧本不用每天处理各种纠纷,一个京兆府尹,愣是比当县令的时候还要忙。

  明明像这种等级的大官,平时都挺清闲的,不是大案子,不会闹到她面前。

  只是常去平康坊的人大多非富即贵,那些百姓对付他们,这些贵人自然就跑到京兆府来闹,要说法。

  朱瑶彧出身朱家,小一点儿的家族不敢逼迫太过,大多数被她两三句就搪塞走了,但是耐不住受害者太多,在京城这个一块砖头砸下去能砸到两三个高官的地方,总会出几个不好对付的。

  比如这次风波,连朱瑶彧的亲哥朱善都被人闹了,还好百姓不敢在京兆府尹门前泼粪。

  “陛下说的哪里话,一切皆是臣职责所在。只是今日城中格外热闹,平康坊的乐人们在街上游行,还向外派发纸条,上书希望陛下废除乐籍的话。”朱瑶彧从袖口的袋子里掏出那一张纸条,呈上。

  沈罗珏看着纸条上清秀不是风骨的字,赞了一句,“好字啊!”

  “陛下。”朱瑶彧没忍住,不赞同的唤了一声。“这些纸条在城中流传,极易动摇民心。”

  “动摇民心?动摇什么民心啊,难道那些乐人要凭借游行,来造反吗?”沈罗珏不在乎的回道,说的话让朱瑶彧心头一跳。

  “自然不是!那些乐人手无缚鸡之力,安有造反之心?”朱瑶彧怕造反的名头真的扣在那些可怜人头上,连忙解释,“只是臣担心,事情闹大后,会有人浑水摸鱼,火上浇油。世上从不缺唯恐天下不乱之人。”

  “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正巧我叫了丞相们入宫议事,表姐同丞相们好生说说外面的情况吧,就按现在的说法。”

  沈罗珏的言下之意是,让朱瑶彧好生保护那些平康坊的乐人,不要让有心人给他们扣上造反的罪名。

  朱瑶彧何等聪明,沈罗珏这样说,她立马意识到,现在城中的局面恐怕有沈罗珏的手笔。

  她本以为沈罗珏目前放弃了动土地,决心等一等,是性子沉稳了,没想到沈罗珏没动土地,就动起了籍贯的事。

  比对两者的要命程度,朱瑶彧承认后者比前者要轻松些,可废除乐籍,这事儿牵扯也很大。

  “陛下,若是乐籍没了,乐人要归于哪一籍?民籍还是商籍?若是前者,民间恐怕会有不少人去卖儿卖女换取钱财,若是后者,商人们恐怕不会乐意。”

  在大庄,卖身的乐人比商人更为低贱,两者虽然都赚钱,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普通百姓要低。

  这是为了防止普通百姓去做皮肉买卖以及乱跑做商人。

  当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人们就会往收益更大的职业流动,比起成天种田还穷的食不果腹的百姓,只需躺一躺就能得到银钱的乐人太轻松了些。

  未经教化的百姓,是没有礼义廉耻的,近些年大庄日子过得好了,以前那种骇人听闻的不伦之事少了许多,放在战争时,女子犹如货物,男子犹如牲畜,所有人都在为了活着卖命,那个时候哪儿有礼义廉耻?人吃人都屡见不鲜。

  人这个生物的下限远比正常人想的低许多。

  沈罗珏知道,所以她没有上来动员更惨的奴隶,去废除奴隶制。

  乐籍在社会中能造成的影响,是所有户籍里最低的,大多数乐人都被困在一亩三分地中,和他们相关的所得利益者不是天下大部分富人,而是一小部分人。

  其中身份最高的,就是皇宫的主人她,因为皇宫有教坊。

  “我看他们的诉求,似乎并不是废除乐籍,而是在说‘乐人是人’。”沈罗珏借鉴了上一世某国闹得沸沸扬扬的运动标语,这句话可以带入到所有被压迫阶级的人身上。

  任何能引起群众共鸣的运动,都有其好的一面,只要她这个掌舵人能把控好,事情就不会发展的魔幻起来。

  有时候沈罗珏觉得,封建社会和资本社会其实是有相似性的,生活在两种体制下的人,本身在社会中扮演的阶级也很相像,有时连想法都很像。

  好在大庄有民本思想,只要这项思想在为官者心中,大庄就不可能完全变成被资本掌控的国家。

  “陛下的意思是,他们觉得乐籍过于低贱,想要提高地位?”朱瑶彧觉得这事有点儿超脱她能理解的范畴了,“可是陛下,若是动了乐籍,其他籍贯的人,恐怕会不满啊。”

  况且乐籍在社会中的贡献有限,无功不受禄,乐籍又没有出一个名动天下的人物,如何提升乐籍的地位?靠游行发纸条吗?

  “除了士籍,其他人,都过得太苦了。”

  朱瑶彧闻言,瞳孔一缩,所以这话的意思是,要把除了士籍外的所有人,待遇都升一升?

  那不乱套了吗?

  朱瑶彧不能想象一个没有阶层的世界会是什么模样,她只觉得很震撼,就像她在知道沈罗珏为女子,却想争皇位时一样震撼。

  那是直面从未接触过的变革时的震撼。

  这种震撼一直维持到她见到丞相们,听到沈罗珏的打算。

  “自今日起,民籍不可变为乐籍,只有奴籍可变为乐籍。乐籍可与民通婚,嫁与民籍为正室者,均可入民籍,和离后亦是民籍,秦楼楚馆之乐人只可卖艺,不可卖身,一经发现封停花楼,若有民籍行乐籍之事者,相关者皆处死。”

  沈罗珏顺便定下了扫黄的基础,她一声令下当然不可能完全杜绝皮肉买卖,甚至可能会从这项政策中,滋生一批为了赚钱钻空子的人存在,毕竟这个最古老的职业源于欲望,人性不灭,欲望不熄。

  只是她为女子,还是希望受压迫的女子能有些许翻身的希望,让她们在绝望中能有所依仗。

  以婚姻为枢纽,开通乐籍变民籍的通道,同时堵死民籍变成乐籍的路,这是沈罗珏能想到的,各方阻力最小的办法。

  人们千百年来总是歌颂唯美的爱情,爱情身为人类繁衍需求下的产物,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说法。

  一句“人之常情”,就能破除这世间大多数规则。

  民籍是最自由的籍贯,可以通过科举变为士籍,当然,如果过的不好,最后为奴籍的也不在少数。

  这只是一条路,就跟科举是普通人一步登天的路径一样。

  沈罗珏受到的教育告诉她,只有打通了阶层流动的路,社会才会焕发新的生机。

  若是社会阶层固化,那迟早会有心怀怨气的人,揭竿而起。

第130章 .先拿谁开刀总有人来败兴24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定安女帝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定安女帝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