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去逃难 - 分卷阅读5
控制火候。不知道费了多少时间和人力,这才做了这么一个馒头。江大一眼就看出了馒头背后的奢靡,村长家的三儿子走过来,也远远看见了江大手里的白面馒头,天色渐暗,他倒是没注意那么多,只是白面难得,他长这么大也没吃过一回,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羡慕道:“居然是白面馒头,怪不得江大夫医术那么好,还长得这么好看,还……”
王三柱想了又想,没想出合适的话来形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一脸低落:“要不是那些叛军,江大夫一定能过的很好。”
要不是那些叛军,他家本来也很好,明年都能再起两间房子给他讨媳妇了。
江大没有接话,反问道:“村长有什么吩咐?”
“没有没有,”王三柱把手里满是补丁的小包袱递了过来:“谢谢江大夫救了我侄子,这是点粮食,不多,一点心意。”“不必,我和妹妹有吃的,再说村里给了安身之处,江某已经很感激了,不该再拿东西。”
“哪里话,”王三柱张了张嘴,发现自己又卡壳了,只好把小包袱往江大怀里一塞,说了声“拿好别撒了”就跑了。
东西送到这份上了,也不好退却,江大把包袱先放在一边,把手里的馒头掰成两半,递给宣宁一半,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叮嘱道:“财不露白。”
这么好的馒头,看一眼就知道家里豪富,指不定就有谁打起了歪心思。
馒头从小吃到大,三毛的五毛的一块的,宣宁也就刚刚从王三柱的话里推测出了白面馒头很贵,其他的实在没经历过,一点都没连上江大的脑回路,只是无辜地眨了眨眼睛。
黑馒头超市有卖啊,但是比白面贵啊。
她已经这么穷了她能怎么样?
宣宁接过半块馒头,饿了这么久,冷馒头也格外美味。三两口吃完,天色也暗了,值夜的火堆就在不远处,宣宁填饱肚子有了闲心,借着亮光打开包袱,发现里面有不到两捧的量,黄澄澄的像是小米,她顺手往超市里扔了一粒,然后就瞪大了眼睛。
超市的收购台上写着:“优质黍米(8.5/斤)”。
没有犹豫,宣宁立刻看向散装粮食区,上面每种最低价的价格牌她看过好多次,都能背下来了,她依然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在心里同步默念道。
面粉,一块八,大米,两块二,大豆,两块七……
她以后不拔草也能吃得起饭了!
第3章 、第 3 章
宣宁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包袱里的黍米,像是在看一整片金矿。
江大试探道:“我去借个锅给你煮着吃?”
“不!”宣宁语气坚决,护食一样把包袱往自己这边扒拉了一下。
这么贵的东西,是她配吃的吗?
她不配!
江大:“……”
小姑娘的心思,他真的不太懂。
江大放弃思考,看宣宁这么喜欢,干脆让她收着,自己则习惯性打量周围的地形地貌,顺便观察周围的人,哪些力气大哪几户有矛盾,都暗自留意,记在心里。
宣宁对着黍米傻笑了一会,把包袱卷起来收好,黍米则暂时存在了柜子里,然后大方地又拿出一个压扁的馒头,掰开分给江大一半,自己拿着另一半乐呵呵地吃了起来。
当然,为了省钱,还是白面的。
江大已经麻木了,看宣宁刚得了一捧粮食就放开了吃,已经把她当成了不知人间疾苦的大家小姐。暗自叹了口气,把手里的馒头收起来,打算替宣宁存着,哪天存粮吃光了再给她。
这么想着,江大就看见宣宁吃完馒头,摇头晃脑左看右看,然后站起来拍了拍屁股,拿着包袱就往村长那边走。几个人凑在一起不知道说了什么,然后就绕到放行李的板车后面去了。
这是在干什么?
村长王长兴和江大有同样的疑问。
他本来都准备睡了,毕竟五十多岁,年纪也不小了,比不得年轻人。逃难嘛,吃苦的时候还在后头,得早点睡,攒足力气明天接着赶路。听见宣宁的要求,他一瞬间有些怀疑人生。
他原来已经老到神志不清耳朵不好使的地步了吗?
什么叫两斤高粱换一斤半黍子?
嫌粮食多了压手吗?
宣宁带着笑坐在一旁,耐心等村长考虑。逃难路上,粮食是重中之重,能换粮食的只有粮食。能用一些粮食换来更多的一些粮食,对队伍里所有人都是巨大的诱惑。粒粒分明的粮食就在眼前,不会撒腿跑了,村长只是犹豫一会,最后一定会同意的。
果然,村长含着空空如也的烟斗纠结了一会——烟草早就没有了——不出意料地点了点头,只是还有些疑惑:“丫头,老头子还是不明白,你这是图什么啊??”
宣宁早有腹稿:“黍米益气补中,富含多种蛋白质和氨基酸,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也高。”
村长托着烟斗一脸迷茫两眼呆滞,见宣宁停住看过来,还是装作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