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开战367
京城。
早在邓将军生病文烁便已经在挑选继任滇北的守将,他本意从京中下派,而部分朝臣则建议提拔熟悉本土情况的滇北参将黄归,说的也有道理。然任命书还未下达便八百里加急传来商人风岳杀土司放缅军入关的消息。
文烁大怒,当即从川省调军驰援,又遣派最信任的表弟易修武带着一批新式火·枪入滇。
还没喘一口气又收到林隽的密信,言及越南出现夷人雇佣兵,心怀不轨,恐琼州有失。
林隽身在临安只是推测,但文烁比他更早收到消息,确有一批夷人乘船自南洋而来,聚集在柔佛至吕宋一带。船上装配红夷火·炮,驱赶过往商船,炮口对准两粤,其目的昭然若揭。
对夷人的祸心文烁早在林隽的提醒下做好了心理准备,横竖来了打服便是。
两边信息有延迟,他还不知道林隽早已鼓动临安卫主动迎敌去了。
而密信中透露出来的南安郡王在里面的小动作叫文烁大动肝火。
有前科在,文烁一点都不怀疑南安郡王会与夷人勾连。
尤其次日朝会上西宁郡王和南安郡王一派的势力纷纷上书为二人奏请“增派武器,许添兵丁”,从而“以御外敌,镇守一方”,叫他的怒火达到顶峰。
好得很,这便是南安郡王弄这一出的目的罢。
为了一己私利私通夷人逼迫他低头么?
哼,打量着要似祖上那般拥兵自重呢,想得挺美。
文烁坐在龙椅上,淡淡的看着下面的人上蹿下跳。
“陛下,南安郡王先年守卫沿海有功,谙熟夷情,此番夷人异动,何不调配火器令其抵御蛮夷?”
“是啊,陛下,南安郡王经验丰富,就该将他们速速赶走,夷人船炮停在海上耽搁琼州工坊开工,损失颇大。”
一群人说了半天,发现文烁不为所动。他们也能理解,自古以来皇帝都害怕藩王割据,本朝虽对国初立下大功的四王八公算得上宽厚,如今今上不想增加南安郡王的实力也是有的。想起暗中传来的消息,他们又调转方向曲线救国。
顾平站出来公允道:“臣以为可命忠靖侯史鼎为定南将军领兵入粤,驱除蛮夷。”
“是极,忠靖侯赤胆忠心、骁勇善战,可堪重任。”
文烁听到这里不禁笑出声,这些人为南安郡王费心了。他转向僵立当场的史鼎,饶有兴致的问:“卿以为如何?”
史鼎心念急转,拱手竟是婉拒:“臣不似乔将军等年富力强,且对新式火器了解甚少,恐不能胜任这一重任。”
有王家、贾家的前例在,史鼎这些年低调得很。他已经不打算冒头,反而更愿意花时间培养家中子侄。这段时间京中气氛怪异异常,尤其南安老太妃四处走动为南安郡王拉拢人手。他何等敏锐的心思,想出陛下与南安郡王恐怕生了嫌隙……若是今上登基之初或许南安郡王还有得赢,但陛下早已羽翼丰满,再是世家豪族,与之对敌毫无胜算。
要命的是自家往常与南安郡王交好,恐怕在南安郡王一系看来史家已是自己人。
史鼎再年轻二十岁他还能为义气站在南安郡王一边,但他都这个岁数了,更要为儿女家族考虑,根本没有那个心气去赌了。
说他懦弱也好怕死也好,他如今只求平平稳稳的安度晚年,所以今日被人推出来他才顾不上得罪南安郡王一系,硬着头皮拒绝领兵抗夷的提议。
再说陛下又不是傻子,明显对南安郡王不满的情况下哪里还会用他?
果然,文烁听到这话眉眼不动,只意味深长的对提出建议的大臣道:“你们却想差了。”
史鼎倒是个识时务的。
眼看又要起一波争吵,文烁正要抛出自己早就定好的人选,突然黉门监捧着加急信入殿求见:“陛下,两广大捷!夷人尽数投降!”
满殿朝臣连同文烁都吃了一惊——夷人投降了?
他们不是还没派援兵么?
还是文烁最先反应过来,他搓了搓手指,直觉此事与林隽有关,目光炯炯道:“且将捷报拿来!”
张内相取了加急信检查无误后呈给文烁,文烁一目十行的扫完,拍案大笑:“朕就知道是元卓!”
“好一个出其不意、两路夹击!短短几日连破越南、擒获佛郎机子爵,主谋共犯全部拿下,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
底下大臣们只见文烁难得情绪外露的对林隽大夸特夸,心里就跟猫抓一般:信上到底写的啥?林元卓不是在临安做知府?怎的跑出去打仗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陛下你快说啊!
原来数日前林隽领了一千人从礼社江乘小舟而下,南部的倮民都知道若越南打进来最先遭殃的就是他们,纷纷献出自家小舟,甚至积极的给林隽一行人撑船领路。
兵贵神速。
林隽猜想越南即便雇佣佛郎机人数目也不会太多,毛山此前观测到的百十来个恐怕就是全部人马了。他们早已摸清夷人驻扎地,就在礼社江出境不远的一处山坳中。一行人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摸到岸边,一阵夜风吹来,一股难闻的腥膻味儿钻入几人鼻中。
“妈的,什么味儿,太臭了吧!”
“恶,是狐臭么?”
“比狐臭还臭!就是红毛子的体味儿!”
林隽眯着有些被辣到的眼睛,这伙西方人不知道多久没清洗过身体,一股狐臭夹杂捂着了的湿袜子味儿,让处于下风向的他们差点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