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尘埃落定
另一边儿,智云和尚也带着任务抵达了长安城!
他拿着谢家的荐书,顺利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
一切就要落下帷幕,这场决定生死的狂风暴雨终于到来了!
第69章 尘埃落定
朝堂上里, 武则天看了谢家呈上来的荐书,又对着眼前的巨石道:“这便是‘洛书’?”
众大臣听了这话, 皆震惊不已, 心中泛起了各种心思,甚至忍不住窃窃私语道:“真的出洛书了吗?”
“这还能有假,你看这洛书是何人运来的, 那可是高僧智云大和尚啊!”
“是了!出家人不打妄语, 何况如智云这便德高望重之僧人呢!”
“难道这便是登基大统...”二人面面相觑,又不敢再议论下去, 皆抬眸望望武则天, 又看看智云和尚。
武则天并不计较他们的议论,反而希望他们尽量多说些话,因此,只充耳不闻。
智云面上则仍旧是一派的悲悯, 看不出旁的神色,只不动声色的回答武则天道:“是,《易·系辞上》说: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因此, 贫僧便不远千里,送来给太后裁决。”
“洛水出书”是一个上古流传下来的典故:相传在上古伏羲时期, 洛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曾浮出龙马,背负“河图”,龙马将“河图”献给了伏羲,伏羲又依次演成了八卦, 也是后来《周易》的来源。到了大禹时期,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之中出了神龟, 神鬼背上背着“洛书”,神龟将“洛书”献给了大禹,大禹因此而治水成功,遂规划天下为九州。他又依次定下九章大法,治理时节,流传下来的收入了《尚书》之中,名为《洪范》。①
因此,这个典故便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世代流传,便有了“洛水出书,是大祥瑞”一说。
并且,我国封建统治时期对于这个祥瑞是深信不疑,人们坚信,只要是洛水出书,便是圣人在世,要降下福泽的预兆。
武则天对于这一切自是万分满意,她早就决定登基为皇,称霸天下,正需要一个机会!她决定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去处理她登基之前最大的障碍。
武则天要登基称帝,按照目前的形势,她还有三个障碍,第一是徐敬业的起兵,现下已经派了谢泠祐去收拾;
第二,是宰相裴炎,武则天需要找个由头把他除掉;
第三,也是她最为头疼的,便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的李唐王室。
他们不会将皇位和李家的天下拱手让给武则天,武则天为了推倒这棵大树,已经与之周旋了半生。
现下,武则天觉得时机终于到了。
这乘着东风而来的洛书,实在是个好机会,而且送来的人武则天也十分满意!智云和尚是方外的苦修僧人,在整个大唐都很有名望,人人都知晓他不参与俗家之事,更不会参与朝堂纷争,从前,与武则天也毫无交集,甚至没有来过长安城,是威逼利诱也请不来的高僧,这洛书由他献出,整个大唐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反对质疑的意见。
况且,武则天的出场便是伴随着“武代李兴”这样的预言开始的,现下,她的登基同样需要这样始终如一的神谕,来让一切更加顺理成章。
她心知这样关键的时间节点,谢家出面献上这样一份“洛书”,并且请智云大和尚献上并非巧合,但她对此做法却非常的满意,可她面上却只是装作不解的探寻道:“此次的‘洛书’,是出在这块巨石之上的?”
她一边问着话,一边将目光落在了智云不远千里,献来的那块巨石上。
众大臣的目光,自然也聚焦在了那块盖着金色锦缎的巨石上。
“是。”智云道。
“掀开此锦缎,朕要看看洛书上写了何话?”
“是。”智云领了旨意,提步行至那巨石之前,身姿英挺的一掀,一块莹白如玉的大石头便呈现在众人面前,石面上赫然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②!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有大臣自语道。
“这意思是应该让太后登基吧?”另一个与他私语。
“从前不就是有武代李兴的说法!看来太后真的是天命所归!”
议论声此起彼伏。
让众人讨论了一会儿以后,智云才开口道:“皇业高于补天,母德隆于配地!③”
这话的意思便是武则天的德行已经经过了天地的认可,可以担负大任了!
智云话音刚落,朝堂一下子炸开了锅!
少顷,有大臣带头跪地道:“皇业高于补天,母德隆于配地!”
反应慢的一看,反应快的已经拍上了马屁,立刻紧紧跟随,嘴里高呼这句话,时间上让人抢先了,声量上总不能落于人后。
跪的更是一个比一个快!
武则天对此颇为满意,她先让众大臣平身,又封这石头为“天授宝图”,正好与武代李兴的预言成为一个完整的君权天授系列,她心里也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完成称帝的计划。
长安的大明宫里,此时正上演着这样一场热闹,而神都洛阳那一边儿,今日也注定是不安生的一日。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天作之合 美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