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天哪,我第二次知道承裕的校服这么好看。”
“你第一次是怎么知道的?”
“高二十四班的沈渊啊!校草加校霸,那个脸,那个腿,就是披个麻袋都好看。”
“你看他,和记者说话的时候好温柔。”
“声音也好好听,男神!”
“我刚开始还想着一定是一脸青春痘的正义男,完全没想到这么极品。”
男生的声音则乱得多,“什么啊,为了这么个破事儿让我们站在下面这么长时间,烦。”
“反正占用的是上课时间,玩游戏不。”
“校领导瞪着呢,玩儿屁。”
“唉,你说是上面的小子帅还是爷帅。”
“上面的。”
“滚。”
“尉殊同学当时对于救人是怎么想的,车过来的时候害怕吗。”
尉殊没敢想当时的画面,实话实说,“害怕是当然会的,只是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已经把人拉过来了,怎么想的倒是没有,太紧张了来不及想。”
女记者也笑了笑,对这么帅还温柔的当事人也颇有好感,不奇葩,还真诚。
记者问完,对着摄像机说了几句,又道:“这次事故,市里很重视,事发地在十字路口,还有公交站台,却没有一人受伤,都是多亏了尉殊同学。”
“这位是楚城市委常委赵实。”
见那人对他抬手,尉殊也跟着握住,“领导好。”
“少年英雄。”赵实握着少年的手摇了摇笑道。
赵实上前,接过记者手里的话筒,“……对于此次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还有尉殊同志所表现出的社会正能量、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秉承,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对尉殊同志授予“见义勇为之星”称号并奖励两万元人民币,以资鼓励。”
赵实说完,从后面人手里接过证书和包好的现金递给尉殊,似乎是怕他为难,鼓励道:“对于这次事情,有什么感想吗,为难的话,随便说两句就行。”
尉殊接过,轻声道:“不为难。”
从记者手里接过话筒,尉殊的一点不紧张,上前,在摄像机前一鞠躬然后开口:“大家好,我是尉殊……”
跟着记者来的有两台摄像,一台紧紧地跟着台上讲话的尉殊,另一台摄像老师扛着摄像机拉长镜头,将整个承裕收入镜头,还有主席台下站立整齐的学生。
有人在下面吊儿郎当地开口:“你说这情况,是不是得载入校史?”三十年一遇啊,何况还是被市里这么重视,承裕什么时候被夸过,不犯事儿都难何况救别人。
“别说话别说话,情况特殊,校领导后面转着呢。”有人小声对刚才开口的人提醒道。
宋阳咧嘴笑,低头盯着脚下的草坪,“这人是什么时候背的获奖稿,挺装的啊。”
宋阳身旁的姜兴安咬了咬牙,小声道:“这……恐怕是自己想的。”这事儿校领导好像都是才知道,这新同学哪来的时间背稿子,还有,哪儿来的稿子给他背。
“肯定是背的,你听听这说的,指不定是那位人物代笔,即兴发挥还这么优秀,要是真的我回头吃屎。”
“……”姜兴安一哽,没有说话,他怕自己再说会听到更骇人的话。
“脱稿演讲!承裕什么时候出了这么厉害的人物!天哪,这文采,我语文考试能有这么半分,都不至于作文三十几。”
“脱稿而已,那也是背的。”
“哪有时间背啊,这不是昨天才出的事吗,校领导也是今天才知道的。”
“那就是昨天找人写的,昨晚背的。”
“万一人家现场发挥呢。”
“怎么可能。”
赵实也已经惊了,他本来就是想着让他随便说两句对青少年起点引导作用,毕竟是承裕的学生,也不指望说多好,所以还安慰他不行说两句就成。没想到这孩子居然腹有诗书,感想脱口而出,一面积极向上,一面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简直就是不刊之论。
市里的记者都能少写点稿子,或者直接把这孩子的话刊出来就行。
比起赵实,更惊讶的是承裕的校领导,当初学校有学习好的孩子转来的时候他还有点怀疑,今天这么一看,还真就是在承裕一堆萝卜里落了块白玉,简直就是承裕的吉祥物。
承裕建校三十年来那里有过这么好的苗子,这块“白玉”可得护着,好好护着,不能被别的学校给挖了。
尉殊心里估摸着时间,想着大概有两千多字,也不多说,慢慢收了尾。将话筒还给旁边的记者,“我说完了。”
“嗯……嗯。”女记者愣了愣,连忙接过话筒,这孩子不仅长得好,文学素养也很高,一番感言说的一点儿不比报社刊载的文章差。
一旁的记者收尾,尉殊拿着东西下了主席台。
流程走完了,承裕的学生也终于可以解散了。
尉殊一路在人群注视中下台,林嘉木已经上前,哥俩好的拉着尉殊,“兄弟可以啊,在哪儿找的获奖稿。”
尉殊回头看他,“我就随口说的。”
“什么!”林嘉木拔高了声。
“没骗我?”
“尉殊同学,尉殊同学……”
脚下一停,尉殊回首,见是市里的记者,问道:“怎么了?”
记者:“尉殊同学刚才在上面讲的获奖词,我们可以刊载在市报上吗,你放心,我们会按标准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