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 好看,爱勾人,不老实。104
老哥见了苏和,热情打起招呼,又见后面跟的姑娘,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只是冲陆娆笑嘿嘿地点头。
陆娆跟着进了厂房,眼前景象又与记忆之中不同。成山的箱装货物堆在门口,再往里是稍显拥挤的生产车间,十几名工人忙忙碌碌,机器设备密集铺排,接连运转一刻不停。
苏和对着清单点货,她也要来一小叠单子,帮着一起。
点到一半,陆娆发现货品除了即食零食,也有奶豆腐、稀奶油一类的传统奶食,采购商是宋诚的餐饮公司。
经苏和解释她才知道,工厂和壹号滋味的一年期代工协议就要到期,因为奶食品类销量超出预期,壹号滋味提出新的合作方案,希望以五百万的价格收购工厂。
对方当然也有自己的考虑。未来的产品研发需要更多投入,工厂也要扩建升级,如果不在自己名下,很难持续注入资金。
为表诚意,壹号滋味同意保留苏和的负责人职务,目前已经雇佣的工人亦将继续留用。但是在奶源选择方面,他们需要对比多家供应商后才能决定。
也就是说,一直为工厂供奶的合作社能否维持经营,还是变数。
苏和自然不希望合作社就此解散,也还有更重要的——他不想卖掉父亲留下的工厂。
他始终都期待着能有一天,“白音牧场”的品牌可以走进各大商超,走进千家万户。
但选择依旧艰难。
壹号滋味的奶食品类已经得到市场初步验证。一旦苏和拒绝收购,它就会以用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买下另外一家工厂。到了那个时候,苏和就不得不为自家产品另谋出路。
陆娆:“客观来说,目前的收购价格并不算低。如果你是想做品牌,就算没有工厂,其实也可以做。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设计产品,去找合适的代工厂,再靠融资来做市场推广。许多网红品牌都是这个路数。”
“但我不擅长。”苏和坦言,“你说的那些产品理念、品牌设计,我都不擅长。要是没有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我心里也不踏实。”
陆娆笑笑,看向那些即将发往餐厅后厨的传统奶食,“所以,你其实已经有答案了吧?”
他在尝试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相比于个人消费者,餐厅一类的采购商对于货品包装、品牌没有太高要求,而是更加看重品质。传统奶食经过烹饪加工,口味口感也会提升许多。所以苏和觉得,如果能与一些餐厅达成合作,现阶段就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在他并不擅长的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
To B 还是 To C?客观条件没有给他太多选择。日产的牛奶需要当日消耗,制成的奶食需要及时售出,现阶段,只要能卖出东西,让一起搭伙的老乡都有钱赚,哪条路他都愿意尝试。
比起最初的急于求成,苏和如今的心态已经平和许多。经验不足就慢慢积累,脚踏实地总不会出错。如果要他卖掉工厂去做品牌,一切全靠纸上谈兵,他才真的没了底气。
“我想先把壹号滋味的缺口补上,”苏和说,“等新模式跑通了,业务稳定下来,再考虑做品牌。”
一年,两年,或许更久。成功原本也无捷径。
要论幸运,他已经足够幸运了。
只是见陆娆一直没有表态,他又有些忐忑,商业上的事情他向来倚赖她的意见。
于是问她:“你觉得呢?”
陆娆想了想,笑着点头,“我觉得你说的对。”
先做品牌还是先做工厂?这个问题好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网红品牌依靠流量红利迅速崛起,又因代工质量问题屡屡翻车的不计其数。先做工厂当然稳健,只是过程更难,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梦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她又记起曾在壹号滋味看到的那片“荣誉墙”——从一间小破厂房到一整座生产基地,鲍春生埋头苦干,踽踽独行,做了整整一十三年。
她等不了那么久。
所以决定帮他,希望那一天能来得更快一些。
*
几十箱货运走已近傍晚,两人这才回到苏和家的草场。
时值旅游淡季,民宿没有开放,阴乌浓云之下的达茂草原干枯荒辽,万籁俱寂。
苏和担心一会还要有雨,各个棚圈检查一圈,确保关严锁牢,没有漏水。这才进了砖房,问陆娆晚上想吃什么。
“有面吗?”她搓着手问,“今天好冷,想吃点热的。”
他翻了翻冰柜,“有面片儿。”
“也行。”
春季是吃风干肉的季节。去年年底宰好的牛肉切成长条,用木杆挂起,自然风干四五个月,脱去水份,这会儿再切小块熬汤,只加一点盐巴,肉香浓郁扑鼻。
两碗热乎汤面出锅,苏和总觉得有点简单应付。但她来得突然,他也确实没来得及准备其他食材,只能多捞些肉给她。
宝勒格发了朋友圈,估摸是跟同学去奥森公园踏青了。苏和一边吃面,一边给他点了个赞,抬头问陆娆,公园位置在哪,好不好玩。
“就是森林公园,面积比较大,零八年奥运会的时候建的。”她喝了口面汤,“北四环,离我爸妈那比较近。”
“看着还挺好的。”苏和刷着弟弟拍的照片,“下次一起去看看。”
陆娆闻言神色一凝,这才想起,是来跟他道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