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渐近

  林锦云一路飞快骑到高湖镇人民影剧院,找地方停好车后便拉着蒋兰去买票。

  她们运气不错,赶到时最近的一场电影仍有余票,而且座次还算理想。

  林锦云看了看表,发现离开场还有四五分钟时间,便跑去附近小摊上买了一包炒瓜子,又在窗口买了两瓶桔子汁,这才匆忙随着蒋兰进了场。

  这场电影叫《特区打工妹》,讲的是一群来深圳特区打工的山村女孩的故事。许是题材太现实,不是当下镇里人爱看的爱情片和武打片,上座率并不怎么高,但林锦云和蒋兰却看得津津有味。

  尤其蒋兰,严格说来这是她第一次来影院看电影。她们村没有电影院,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她进影院“奢侈”一回,之前只看过村里定期放映的露天幕布电影。露天电影虽然免费,但环境嘈杂,放映设备也差,各方面都远不如安静宽敞,设施先进的电影院。

  蒋兰内心很激动也很珍惜,一整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荧幕,看得格外认真,生怕错过每个场景,每句台词。

  林锦云在观影的间隙转过头,觑见蒋兰专注而认真的样子,心里觉得喜滋滋的。她又怕看久了惹蒋兰注意,只能看一会儿电影,再偷窥一会儿蒋兰,一整场下来,倒是把脑袋折腾地比眼睛还繁忙。

  但她心甘情愿,甚至乐此不疲。

  她能感觉到有个东西,虽然无形无象,但正一点一点填充进自己的心坎。胸腔逐渐被填得满满的,密密的,暖暖的。这是种从没有过的心理体会,很新鲜又很稀罕。她暂时无法想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东西,只觉得很舒服很满足,觉得自己这趟没白来。

  蒋兰在看着电影,而林锦云却在看着她。

  电影结束后,两人都惊讶地发现,进场前买的东西谁也没吃。两人同时看向对方手里从开场就拿着的桔子汁和瓜子,再抬头看了看对方,竟不约而同笑了出来。

  “怎么都没吃啊?”

  “一门心思在电影上,都没顾得上吃了。”

  “那把这些带回去给伟康好了,就当补偿他。”

  “瓜子带回去吧。桔子汁都开了盖了,一路骑回家不得洒了啊,我看还是咱们喝掉吧。”

  蒋兰觉得这话有道理,没有反对,跟着林锦云一起出了影院。

  今夜月朗星稀,晚风习习,正是一个漫步的好夜晚。

  林锦云单手推着车,蒋兰走在她身旁,两人都拿着瓶桔子汁慢慢吸着走着,边走边聊起电影来。

  “你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吗?”林锦云吸了口桔子汁笑着问到。

  “嗯,我觉得很好看。深圳特区真现代,但是又觉得挺残酷挺现实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却也很无奈。”

  “不愧是语文老师,总结地很好。”

  “对了,那几个打工妹里,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我最喜欢那个叫田杏子的打工妹。”

  “说说看为什么喜欢她。”

  “她很独立,很无畏。工厂主管瞧不起这群打工妹,还经常侮辱她们,只有她敢带头站出来反抗。我很欣赏她这样的人。”

  林锦云听着她的话,心里想的却是:你也可以去成为这样的人啊。你又不比田杏子差,只是一直被责任感这座大山给压着绑着,所以才会看不到在巍峨大山之上还有一层天空,才会去欣羡和仰望那些站在高处的人。

  蒋兰见林锦云一直没说话便好奇地问她:“那你呢?你喜欢哪个角色?”

  “我喜欢赵春花。”

  “她?为什么啊?”

  “她长得像你。”

  “......”

  林锦云一直在想蒋兰的事,下意识间顺着心意就脱口而出,此时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之后,瞬间羞红了大半张脸,马上补充道:“咳,我是说,她长得像你,看着亲切,合我眼缘。我看电影明星喜欢看合眼缘的。”

  她说完也不敢去看蒋兰,只闷着头吸着果汁,那只捏着车把的手早已黏糊一片。

  蒋兰在听到这回答时也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还好林锦云的及时补充让她稍微平静了一些,“哪里会像啊?”

  “鼻子就很像啊,她鼻子很挺,你的也很挺。气质也挺像的”林锦云径直分析了起来,“还有,眼睛也像,你们都长了一对好看的杏眼。但是你名字比她的好,春花这个名字总觉得太大众了些,远不如‘兰’这个字好。”

  林锦云正自说自话中,殊不知蒋兰好不容易稳住的心跳又乱了起来,她有些别扭地低下头说道:“就单名一个‘兰’字,哪里好了?”

  “此言差矣。兰是很好的。”林锦云说到兴头上,被勾起教书的瘾,继续娓娓道来:“孔圣人说过,‘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这句话的意思是,兰花兰草虽然长在人迹罕至的深林里,却不会因为没人欣赏它们而不散发香味,说明兰是一种很高洁坚韧的植物。兰是花中君子,所以很多夸人的成语也是与兰相关,比如,兰芝玉树,蕙质兰心,桂子兰孙。从古至今,兰一直是文人墨客最爱赞美的植物。”

  林锦云顿了顿又说道:“给你起这个字的人,一定也希望你能拥有为兰一样的气质和品格。”

  林锦云说完笑看向蒋兰,却发现她正凝望着自己,便有些不知所措起来,暗怪自己说的太多,反倒像是在卖弄学识一般,于是尴尬地笑了笑,“呵呵,放假太久没上课,错把你当学生了。听这些很无聊吧?”

  蒋兰弯起那对好看的杏眼,朝她浅浅一笑,笑如空谷幽兰般恬淡清雅。

  “不会,我爱听。”

  爱吗?

  林锦云感知到心脏的怦然跳动,一股热潮逐渐涌入四肢百骸,烘暖着她的肉体和神志。

  她才知道刚刚在电影院里体会到的那种感觉,那些一点点填满她心间的无形之物,那个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原来就叫爱。

  林锦云吸光最后一口桔子汁,顿觉嘴里甜甜的,就连心里都染了甜,转头看向蒋兰,目光炯炯,笑意明媚:“喝完了,我们回家吧。”

  “嗯,回家。”

  回去的路上,依旧是林锦云载着蒋兰。

  这回不用赶路,林锦云刻意骑地缓慢。

  两人跟约好了似的谁都没开口说话,只静静地听着脚下的链条声,耳边的风声,路旁的虫鸣声和各自身体里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林锦云想着,也许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后,再回忆起这个清风沉醉的夜晚,她会淡忘掉电影里的所有剧情,但一定不会忘了这个晚上的皓月星辰,虫鸣和风,以及背后那个芳兰一样的人。

  远方的灯火越来越近了,她头回期盼着这条往来了百千次的回家路永远都不要骑完。

  不知不觉间,假期接近尾声,林锦云掐指一算,发现离回校的日子仅剩一周。于是在余下的几天时间里,她只想尽可能的和蒋兰待在一起。

  要做到这点其实并不容易,林伟康对蒋兰依旧冷冷淡淡的,但却很黏妹妹,这无形中占去了很多林锦云与蒋兰独处的时间。而蒋兰每隔两天就要出门购买菜蔬瓜果和日用品,有时在早上,有时在黄昏。她又执意不肯骑车去,也不想林锦云陪她去,这就又白白占去许多空余时间。

  再扣去吃饭睡觉的时间点,林锦云发现也就晚上洗漱后到入睡前的这段时间能和蒋兰独处一阵。

  她突然怨恨起自己的平庸,既不会吹拉弹唱,又不会说个笑话演个滑稽戏啥的,不能给蒋兰本就苦闷的内心添点乐趣。

  这天晚上,她盯着正对着床铺的那排书柜苦思冥想了好一阵,正打算放弃思考时脑海里却灵光一闪,有了个主意。

  于是等蒋兰回房时,林锦云伸手把录音机一掐,便问她想不想听自己给她念课文。

  蒋兰初二还没读完就辍了学,算来已经十多年没听过课文。她想到平日听惯了录音机,偶尔听听课文说不定还觉得挺新鲜。再者,蒋兰以为林锦云起了教书的瘾,便欣然成全了她的提议。

  林锦云喜滋滋地拿出一本课本端在手上翻找着,不一会儿功夫,就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念了起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我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

  抑扬顿挫,掷地有声。

  听完林锦云的诵读,蒋兰发现听课文要比想象中新鲜有趣得多。

  林锦云的声音不仅富有感情且强弱得当,时而轻声细语,时而声如钟磬,很容易就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让听者愿意跟随着这个声音走进课文里,随着朗读者的情绪去思考和体会。一篇课文看似平淡,听却有趣。

  蒋兰喜欢极了,不等林锦云问自己听后感,就摇着她的手让她再读一篇。

  林锦云见她喜欢,尽管已经觉得口干,却还是乐此不疲地读起另一篇课文。

  这个突发奇想的提议让给予者和接受者都感受到了满足和乐趣。此后的每天晚上,两人的固定睡前活动就变了念课文和听课文。

  林锦云为了让蒋兰觉更迷恋听课文这件事,每晚换着题材来念,散文、小说、寓言、有时甚至朗诵几篇古诗词。

  蒋兰果然对此起了兴趣,听得越发入迷,有时甚至还会在听完朗读后针对听到的内容提问或发表见解。

  这项活动默默进行到第五天夜里时,已经呈现出半娱乐半教学的模式。

  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听书人,都各有所得,受益匪浅。

  作者有话要说:

  《特区打工妹》,真实存在的一部电影,里面有个角色叫赵春花,好奇的可以去搜一下演员名字,会有惊喜。

第16章 渐近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非嫂攻略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非嫂攻略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