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白莲与寒梅(1)25
一路没什么人拦她,虽然楚秋遮着脸看着稍显可疑,但这些人都是看到李振将她带进去的,所以现在见到她也没说什么,只是多看了几眼便又做回自己的事了。
等她走到最外围,理所当然见到了那几个高呼副将平安归来的将士。
还没到换班的时间,所以他们依旧规规矩矩地守在营地口,见楚秋来了,还带着感激的笑意向她问好。
“姑娘这是要出去?”
“嗯。”楚秋顿了顿,一时间也不在意自己应该保持的矜傲。她想到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赵云生带给她的心浮气躁突然褪去,转而平静了下来,“我出去走走。”
“祝姑娘一路顺风。”
守卫这么对她说,便痛快地放了行。
比起楚秋见识过的几座大城,漠北着实没什么特别的。
戈壁与风沙是漠北永恒的风景,这些风景称不上好看,更谈不上美丽,而活在这里的突厥人,更是因此盯上了中土的宝地。
但看久了,楚秋却从这不变的风沙中感觉到了难得的宁静——大概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楚秋坐在距离营地不超过百里的戈壁上。彼时太阳刚刚落山,从这里望过去,正好能看到营地里逐渐升起的篝火光。
然后,她听到了身后传来的男声。
“楚姑娘怎么在这?”
是李振的声音。
“闲来无事罢了。”楚秋没有回头,在他走上来的时候,她就已经发现了他,“倒是你,突厥书信的事情解决了?”
“此事,王将军已有打算。”李振见楚秋没有回营地的意思,便学着她的姿势,坐在了戈壁的边缘。
他早已换了身干净的军装,看起来总算不那么狼狈。
两人无言的坐在一侧,隔着一个人的距离,谁也没有再说话。
直到夕阳西下,月色笼罩荒漠,李振才像是回过神一样,突然吐出心声。
“我入天策府十数年,来漠北三年,从不畏惧生死,甚至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或许是死里逃生带来的感性,又或是因为楚秋是他的救命恩人,李振这些鲜少对外谈论的话,现在却仿佛没有顾忌地说给了她听。
“但即便如此,也是我第一次独自面对整个突厥先行队,还活了下来。”
“因为你很幸运,遇到了我。”
“是啊,因为我遇到了姑娘你。”李振听到她理所当然的语气,露出苦笑,连呼吸都变得沉重,“但我却没能救出兄弟们,哪怕一个。”
说这不是他的错吗?
没有意义,死去的人不会回来,痛苦的只有活下来的人。而她不论说什么,都会显得过于轻浮,事外之人的劝解,都只是自以为是的高傲。
所以楚秋无法回答,只能沉默地看着夜色升起,视野变得狭窄,唯有营地的火光显得鲜明。
“……我不会忘记他们。”李振也不需要楚秋的回答,他的目光和楚秋落在了一处,又接着说了下去,“我会背负他们的性命,继续战斗下去,直到身死。”
楚秋忍不住偏头看向了李振。
昏暗的视野与面纱阻止了楚秋看清他现在的表情,但她依旧猜测着他可能流露出的情感。
愧疚,后悔,坚毅,还是不屈?
楚秋一个个列举,却无法知道她有没有猜中。
最后,她无声地叹息,挪开了目光。
“既然如此——”
李振因为她的话侧头,他看到白衣的少女坐在他身边不远,风沙吹过她的身边带起纯白的衣角,原本就清冷的少女,现在更像随时会消失一样缥缈。
似乎是察觉到他的目光,少女偏头也看了过来,面纱如浪花摆起,却始终未能让他看清她的真容,只能听到对方原本微抿着的唇一开一合,像梦呓一般朝他说到。
“若是李副将哪天身死——”
印象中傲然的少女褪去了锋利的棱角,就连说出的话都和婉了起来。
“——就由我来记住你。”
大抵本就心绪难平,李振听到她说的话,陌生的感觉强势地驱散了原本的苦闷复杂,带着暖意的情绪,甚至赶走了夜晚的寒冷,让他嘴角扬起难得的纯粹笑意。
“好。”他点了点头,不知怎么的,就是想回应她此刻的承诺,“那就……有劳楚姑娘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两万三千的将士,大部分情况只是背景板(那为什么作死要写),反正就算不是背景板,他们也不会被侧重写。
关于赵云生,你们放心,绝对不会出现“女主被赵云生污蔑却百口莫辩,将军/军爷想为她说话却迫于众人压力只能沉默”的憋屈剧情。
其一,士兵最重要的就是服从军令,有王忠嗣这种有分量的将军在,没有人敢越过他去裁决任何人。
其二,赵云生不敢随便对女主下手,因为她抓不到女主的空子/把柄,而这里是军营不是后宫大院,一般的小把戏只会让她自毁人设,这一点就算是赵云生也心里清楚。
其三,以女主现在自定义的人设,她只会在赵云生泼她脏水的时候,冷笑一声用更多的脏水泼回去。通俗一点的话,那就是“满级大号屠杀新手村的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