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白莲与寒梅(1)
因为佩戴着立场徽章,又有救命之恩,李振总算没有再盘问什么,甚至开始思考楚秋所猜测的“内奸”到底有几分可能。
两人又走了几日,终于到了天策在漠北的营地。
并非城池,而是驻扎的营地。
楚秋坐在坐骑上,随着李振的停下而拉住了缰绳。她放眼望过去,看到了层层叠叠像蒙古包一样的营地,隐约知道了什么是震撼。
“这里是离漠北边境最近的据点。”李振感觉到她的惊讶,便体贴地解释着,“更多兄弟还在后方的据点守着。”
这里的将士只是防止突厥作乱的先遣军,并不是所有。
也是,天策府不可能将所有力量都放在一起,况且这么点地方也放不下。
“几千人?”楚秋扫了眼,除了站在门口的守卫,营地里来来回回不少人。
“不,是两万三千人。”大概是确认了楚秋的身份,所以怀有一定的信任,李振朗声一笑,没有隐瞒地告诉了她确切的数字。
楚秋听了没什么感觉,对她而言是两千还是两万,实际上都没什么实感。
唯一让她有点动容的,大概是在系统的开挂之下,她能从系统的视角看到营地密密麻麻的黄点和红点——那代表着,营地里的人不是和她敌对的浩气阵营,就是完全中立的侠士。
——还好装备了阵营徽章。
仗着自己遮着脸,楚秋光明正大的出神想到。
要是没有隐瞒自己的阵营,遇到这些浩气盟的天策,她怕不是还没靠近就被枪捅成了筛子……算了,这个时候就勉强承认一下系统还是有点用的吧。
楚秋靠近营地后与李振一同下了坐骑,他们牵着坐骑走到营地门口,门口的守卫明显认识李振,露出惊喜的表情。
“副将!是李副将!”
“副将,您平安回来了!”
“万幸!”
“太好了,兄弟们都以为——太好了!”
他们并未因为看到李振而激动地离开岗位,但楚秋从他们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对于李振的回归,无疑抱着惊讶与欣喜。
「……看来,李振的情报任务确实有些蹊跷,而且这个问题被营地的人发现了。」楚秋作出推断,「是营地的谁察觉到了不妥?还是说这本来就是奸细散布出去的消息,为了让他们内部乱了军心?」
“让大家担心了。”李振一一安抚了他们,随后露出作为副将的威严表情,“此事蹊跷,我还需与将军商讨,你们莫要担心,更毋妄加猜测。”
楚秋挑眉,想着原来他这个副将还是有些气势的。毕竟在她的印象里,他一直是弱势的那一方。
“副将,这位姑娘是?”
有将士早就看到了楚秋,见她蒙着脸还与李振一同回来,心里有了些猜测,不免藏不住心事地问到。
李振因为这个问题回头看了眼楚秋,但见她没有回答的意思,便自觉地开口介绍。
“这位是七秀坊的侠士,姓楚,你们叫她楚姑娘就好。”
“原来是七秀坊的女侠,失敬。”将士一听,想到李振应该已经问清楚了对方的底细,便不再多言,只是朝她行了个军礼,不卑不亢。
楚秋颔首,虽然没有回他军礼,但她也用江湖上的礼节对他道了声辛苦。
等李振对将士们吩咐完,他才对楚秋说要去见将军的事情。他们将坐骑交给专门负责这些事的士兵,便结伴往营地里走。
和营地外围的人群不同,越往核心走,越能发现内部看守的士兵反而愈少。
“镇守漠北的大将军也在这里?”
楚秋没有多加思考这里的排兵布置,毕竟她没有这种经验,自然想不透其中的用意。明知道自己的思考不会有结果,楚秋当然不再折腾。
但即便如此,她也出于好奇和先做准备的心理问了他。
“不知是哪位将军?”
“‘云麾将军’。”说到此人,李振露出毫不掩饰的敬佩,显然十分尊敬这个人,“虽然大将军有其他更显赫的身份……不过兄弟们更喜欢这个。”
似乎注意到楚秋的沉默,李振笑了笑,也没有指出她不懂的事情,只是补充道,“是王忠嗣,王将军。”
“……原来是这位将军。”
楚秋这才露出稍许的恍然。
她并非熟知这个人,但她听说过这个名字。
王忠嗣,唐朝有名的武将。
原名王训,被唐玄宗收为假子后改名王忠嗣。幼时入宫陪伴太子,又得玄宗欣赏。长大以后,为人勇猛刚毅寡言少语,富于用兵的谋略。唐玄宗与他谈论兵法,王忠嗣总是对答如流,也因此很得玄宗器重。
虽然楚秋说不上来他的其他生平,但在她因为李玙的原因找系统要了唐朝重要人物的简介后,她还是略知一二。
这位王忠嗣将军,先后战退吐番、契丹,后又大败突厥部落,是无可否认的良将。
有这么个将军在,她还愁找不到奸细是谁吗?
楚秋突然觉得稳了。
两人走到了帐前,李振下意识站直了身,神态也由轻松转为肃然,他停下步伐,恭敬地朝里面喊了一嗓。
“将军。”
因为李振的态度,楚秋也下意识调整了稍显懒散的姿势,她原本是漫不经心的,但现在却突然有点儿紧张。
“谁?”这声音浑厚有力,充满威严,显然是王忠嗣的声音了。
还不等李振再度开口,王忠嗣却像是知道了外面的一切,语气多了了然,“是李副将?进来吧。”
“是。”李振知道他看不见,但还是朝王忠嗣的方向低了低头。他刚准备进去,却又停了下来,再度请示,“将军,我还带了七秀的侠士前来。”
“哦?”王忠嗣的声音一扬,他倒是知道帐外有两个人,但没想到是七秀坊的女侠,“无妨,带她进来罢。”
“是,将军。”
这时,李振才回头朝楚秋笑道,“楚姑娘请。”
楚秋点了点头,她没有拘谨,也并未推脱,先李振一步走了进去。而李振见她这般态度,也不再言语地晚她一步进了军帐。
“晚辈楚秋,见过王将军。”楚秋没有观察对方的模样,只是在站定后朝王忠嗣作了揖,便算是行礼。
王忠嗣则没什么顾及地打量了眼楚秋,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在意对方用的是江湖上的礼节,笑道,“早闻公孙大娘之名,只是军事繁忙,未能一见。现在看到公孙氏教出的弟子……倒也不负盛名。”
虽说是笑,但并不见温和,反而带着战场上军人的威风凛凛。若是楚秋并未经历数次生死,恐怕也会因为这个笑不敢妄动。
“没有辱大娘的名声,对晚辈而言便是最好的认同。”楚秋对他的笑容不为所动,她抬起头时自然地看向王忠嗣,并没有仗着自己遮着脸,便肆无忌惮地观察对方。
王忠嗣如今不过四十,虽然长的算不上英俊,但行军打仗多年,倒有一般男子难以养成的肃杀坚毅。他本就公认的骁勇,甚至不需要说什么,仅仅只是坐在那里看着你,便让人觉得不怒自威,少敢有不敬。
或许正是这种气势,让楚秋看清了他便挪开了目光。
“想来,李副将能平安回来,就是遇到了楚姑娘吧。”王忠嗣突然道。
“不敢当,只是举手之劳。”
“姑娘的举手之劳,可是保下了一位良才。”
对王忠嗣不知是何目的的话,楚秋最终保持了沉默。倒是听到王忠嗣话的李振,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切地询问。
“将军,关于探查突厥先行军一事——”
“本将知道。”说到正事,王忠嗣也收敛了脸上的表情,他双手交叠撑在桌上,视线却落在一旁的军事地图,“这件事情有些蹊跷,但你已经出发,本将也来不及再告知于你。”
“那随我一同前去的兄弟们,果然是……”
王忠嗣沉着脸,缓缓点了点头。
仅留的一丝希望,现在彻底破碎。
一行十数人,只有他李振一人生还。
这让李振加重了呼吸,一时没有办法再说什么。
楚秋注意到他隐忍地握紧了拳,但只是沉默着看向前方,他的视线好似在看地图,却又像透过它看无法再回来的兄弟。
她抿了抿唇,未能说出什么话。
“将军是如何得知此事有异的?”李振深呼吸了几次,终于能压下心里的感情,平静地询问,“就连我,也是在回营途中才起了怀疑。”
“就在两日前,我收到了赵姑娘的飞鸽传书。”王忠嗣从桌上拿起一封信,他将信递给了李振,示意他看信的内容,“她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突厥兵,不过并无大碍,有位浩气的侠士救了她,也因此让她得到了突厥那边的密函。”
“这信的内容难道……”李振只能看懂其中的部分内容,毕竟突厥的文字与他们所知的有些许区别。
当然了,之前他得到的那封,也只是看懂了有其他势力想挑拨两边关系这个部分。
但楚秋不一样,她有系统兑换的技能,虽然不会说也不会写,但她能听得懂、看得懂所有文字啊!
李振并没有避讳楚秋,所以当楚秋凑近一步看信的内容时,他只是耳红着侧身移了一步,无声地将手中的信往楚秋那边挪了一点,以便她看得更清楚。
「探子已经成功潜入军营,不日便能起到作用。但属下必须提醒大汗,帮助我们的那个人应该有其它的心思,不可尽信。若是有机会,应该将那人也借机铲除——另外,属下发现内部被安插了探子,但并非天策府的人。」
楚秋看完,觉得之前李振手里那封信的内容,应该和这个相差无几。
“楚姑娘看得懂突厥字?”像是发现了什么,王忠嗣突然出声。
“只能看懂一些。”楚秋平静地回答,语速不慢不快,毫无心虚,“大概是写给突厥首领,那位白眉可汗的吧?只是不知道具体写了什么,隐约能认出是要……杀掉谁?”
“并不准确。”李振在王忠嗣开口前便朝楚秋解释,“这封信和……一样,写的是关于探子的事情。不止营地,就连突厥那边也有人混进去了吗?果然有其他势力……”
这么说着,李振将他搜到的信递给王忠嗣,朝他解释道,“将军,这封信和赵姑娘一样,是我在突厥人身上搜到的。”
“拿来让本将看看。”
王忠嗣扫了眼信的内容,又对比了两封信,皱起了眉头,但意外的是没有说什么。
就在李振想问问王忠嗣的意见时,楚秋突然听到了帐篷外的脚步声——王忠嗣的帐篷外并没有守卫的士兵,而这个脚步不似男子,更像是习过武,身姿苗条的女性。
营地里除了她还有女子?
这个认知让楚秋皱眉,但还没等她想通,在帐外的人便开口向王忠嗣请示。
“王将军可在?云生有一事禀报。”
“是赵姑娘回来了?进来吧。”
楚秋注意到王忠嗣听到声音后神色有异,但他很快同意了帐外人的请求,让她进来。
当女子走进来,楚秋看到了系统主动的提示。
这个女人,是整个军营唯一的绿点。
这意味着她与自己是同阵营,都是恶人谷的人。
不过楚秋并不意外,因为她认识这个人——单方面认识。
姓赵,自称云生,也就是赵云生。
这是当初在恶人谷,楚秋还未成为恶人时,同三爷一起在何林口中听到的“替身”的名字。
“咦,这位姑娘是?”赵云生一身雪白,第一眼看上去和楚秋的打扮十分像,但她更显柔弱可人,而对比起来,楚秋便是强势的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