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故交5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时真能叫人目瞪口呆。

  沈青上上下下拍了好多照片。

  因为平坦而广阔,这儿开了两家不算便宜的饭店。由于都是连锁的快餐店的缘故,即使比山下贵不少,外地的游客还是钟爱于这样有品牌的饭店。一家洋快餐,一家中式快餐,里头员工都有统一的制服,看着挺让人放心的。

  不知为什么,沈青没进去和这两家的老板打招呼。好像下意识地就给自己和他们划了条分割线。

  十五道也是游客集散中心,很多旅行团都会选择以这里作为汇合点。公共厕所和医务室虽然算不上规模,但勉强能满足各季的游客需求。

  见到沈青一个单身女孩儿背着个大登山包在拍照,一个英姿飒爽的短发妹子走过来问:“小姐姐,你一个人吗?”

  “嗯。你也是一个人?”

  对方也是个背包客,沈青对她第一印象很好,间歇性的社恐没有发作的苗头。

  “对呀,一大早就来爬安山了。小姐姐,要不要结个伴?”

  “可以的。”

  “太好了,我正愁上山容易下山难呢,有个伴,待会儿下到第八道弯时就没那么怕了!”

  这短发妹子的性格跟迟美怡挺相似,都是自来熟。

  不过沈青听了,突然有些疑惑:“下山…你打算什么时候下山?”

  “在这里拍几张照片就下去了啊。”

  沈青耸了耸肩:“那就不好意思了,我还要到山顶呢。”

  短发女孩惊讶:“哇小姐姐,你居然要上山!安山垂直海拔差一千来米呢,你这会儿从十五道上去,等到了山顶就天黑了,难道你一个人要在山顶过夜吗?”

  男性登山客常见在安山山顶搭帐篷过夜的,但女孩儿却不多见。一般一个人爬山的女孩,走到第八道已经算了不得了,这短发姑娘来十五道拍了照片就想下山也是理所应当。

  沈青笑笑:“我是在山顶开店的。”

  短发妹子打量她的目光突然带上了几分肃然起敬。

  “天,山顶开店,有仙侠剧里拍的神仙那感觉了。”

  沈青仍旧笑笑,她不好接话。当初决定离开云汇市,来到这安山之上,也就是向往这里远离俗世凡尘的那点仙气。

  毕竟“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的境界对于文艺的人来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可这半天下来的登山历程实在与“仙气”挂不上钩,她累得如同夏日里稻地上吐着舌头换气的狗,实足一个“气喘吁吁”。

  短发妹子很快便下山了,不知她是否又找到了同伴。

  沈青加上了小医务室两个值班医生的微信,道过别后,继续登山。

  近乎于机械式地迈步,她又经过了十八道的落白岭。登山指南上标注,这里是冬天雪线的大致位置。

  “落白”二字也不知有什么出处,结合“雪线”的解释,倒显得分外贴切。

  她计划着,等到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来这里看雪,说不定即着雪景,还能写一首诗出来。古今许多人在安山留了诗,她也可以同先人共鸣。

  走着石板路穿过树林,路边竖着块石碑,上头似乎有刻字,沈青蹲下去仔细看。

  “此地落白三丈外,他乡来客一尺前。”

  小篆字体,十四个清晰可见的汉字。

  石碑上下都没有署名,这两句诗也难以在搜索引擎上查到来源,大概是哪个有心人即兴之作。

  也许是某个冬日里,游人在三丈之外看到了雪,诗意大发,蹲到石碑的一尺之前,细心地雕刻下文字。

  沈青伸手抚摸上雕刻的痕迹。石碑经过风吹雨淋,早已有所破损。但文字似乎从诞生伊始之时就拥有了独立的生命,即使无法行走,却能跳跃进读者的灵魂里起舞。

  温热的触感让文字和她的手指之间更加合拍。

  显然,无论是石碑,还是雕刻着的两句诗句,都已经上了年纪。

  在它们面前,沈青不过是个过路的年轻人罢了。

  她一开始写作的目的,其实也只是想在世界上留下一点有灵魂的文字。等时间匆匆过去,等几十几百年之后,还有人愿意阅读,愿意讨论,这件事简直太美好了。

  只可惜走得太远便会忘了为何出发,后来的写作便没那么纯粹了。

  给石碑拍张照,纯当与一位文人产生了浪漫的邂逅。

  邂逅完了,还是要继续向上攀登的。

  太阳逐渐西斜,迟美怡又一次发来微信问她登山进程时,她总算到了第二十道弯。

  “可以啊青青,这么‘任重而道远’的路程都走得差不多了,登山高手啊!”

  “路上累不,是不是格外想念云汇市的火锅?”

  “看你爬山这速度,以后我来看你,我可有压力了。”

  “对了,一路上人多不多,有没有看见什么帅哥?登山高手,肌肉猛男之类的?”

  她俏皮的语音与如炮弹一般不间断地发送,沈青都不知道该回哪一句,于是索性不理她的问题,自顾自问她:“早上哪个队赢了?”

  “勇士!当然是勇士。”

  她也就这么点爱好了,平常画画,有空时看看体育比赛,或者就是在网上冲浪口嗨各种帅哥为“老婆”。沈青太了解她了。

  比起当代社畜,其实她们两个半自由职业人在云汇市都算幸运儿,生活安稳快乐,难怪迟美怡会不能理解她突然离开云汇的原因。

  其实她也不能直面自己离开的理由。

  说来说去,不过是两个字——逃避。

  “说正经的,山上信号好吗?”迟美怡掐着点打断了她糟糕的回忆。

  “当然,不然我们这样无时间差地发信息,你觉得可能吗?”

  这一点的确让沈青惊喜。山上虽然没有4G信号,但3G已经足够她发发消息和语音了。尽管一个十秒的视频需要一分钟才能发送成功,但这毕竟是在山里,要求可不能太高。

  最近总有传言,说明年就会有大规模的5G信号商用。希望到时候山上的信号也能跟着时代进化。

  二十道弯的山路并不陡峭,像普通上楼梯一般,她一边走路一边回消息,很快便上了下一个平台。

  “第二十一道弯”的标志牌和指南里的照片一点儿不差,完全没有破旧的痕迹,显然是有人时常在擦拭的。同十五道的平台一样,这里也比较宽阔。有少数的登山客在休整或拍照,准备冲击最后的三道弯。

  这儿唯一的一家便利店因为其独一无二的地位而生意不俗,货架上摆着满当当的饮料和泡面,以及手工雕刻的纪念品石雕。

  她走上前,仔细地看悬挂着的标价牌。

  矿泉水4元,冰矿泉水5元,冰红茶6元,冰镇的冰红茶7元……

  手工石雕30一个,不退不换……

  虽然是比山下贵出不少,但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价格。这高山之上的,能买到水和泡面就不错了,谁还在意一两块钱的差价。再说,挑山工的辛苦,总是需要一些回报的。游客不能直接问挑山工买东西,便需要店家这一类中间商传递货物的报酬。

  这家店的老板姓王,叫王安生,沈青的父亲在世时和她提起过。王安生一家都是实诚人,他老婆李沐沐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就来山上帮衬他一起开店了。现在两人唯一的儿子已经上高中了,听说在安山中学的重点班里。山上生活虽然枯燥,但收入还过得去,一家人也算幸福。

  沈富国从前常和他们一家一起吃饭,有时三个大人也凑在一起斗地主,纯当打发时光,也不赌钱。二十一道和二十三道顶上也就差了三道路,来回一个多钟头的事,常来外总好过自顾自做生意。

  沈青在店门口站了好一会儿,等王安生招呼完这批游客,才开口道:“王大哥,你还认识我伐?”

  开口一个“王大哥”,有点套近乎的味道,这是她能想到的打招呼的最好方式了。

  “你…你是?”王安生眯了眼睛观察,然后摇摇头道,“不认识。”

  “山上的沈富国,”沈青抬手,指了指山顶的方向,“我是他女儿啊!我小时候你还烧菜给我吃呢。”

  “哟!!这是青青咯!”

  刚从店外进来的李沐沐恰好听见这背包女孩和丈夫的对话,激动地一拍王安生:“老王!老沈天天挂在嘴边的宝贝囡囡,青青,你都认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快乐单机ing。

第3章 故交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料青山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料青山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