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贰(45)一更207
柳文朝生气并不为自己,而是为他弟弟。
想想柳家父母早亡,柳文朝说是柳文羲的兄长,倒不如说顶了父母的身份,又当爹又当娘的将柳文羲带大,兄弟二人相依为命,感情不是寻常人可比。
在柳文朝心中,弟弟的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自己,若冯渊当初目标是他,柳文朝反倒不会生气。
就如同柳文羲,涉及他自己,他不会恼,可若是涉及他哥哥,柳文羲即便不会翻脸,但也还是会生气的。
要说冯渊当初为柳文朝伸冤,柳文朝就不该生气,否则就是忘恩负义,那岂不是道德绑架?
说得难听一点,当日冯渊南下办案,做的是分内的事,他本是大理寺少卿,为民伸冤,是他的本职,若以此为由,认为自己对柳家兄弟有恩,那可真是有些厚颜无耻了。
即便冯渊做的都是分内之事,柳家兄弟当日脱困,对冯渊仍是感激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底线,柳文朝的底线就是他的弟弟。
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冯渊这些年待柳文羲如何,柳文朝都看在眼里,自是不会为了当初这点事就抓着不放,何况,冯渊当初只是生出了念头,将柳文羲带回京城,从来没提过入赘林家的事。
这般用心,若还抓着冯渊当初一时不纯之心,非要说冯渊不怀好意,那可真是狼心狗肺了。
因为,冯渊当初判案是分内之事,可后来对柳文羲的种种照顾偏爱,这可就不是应该的了。
冯渊自然看得出来,柳文朝说过去了,就是真的过去了,并未有抓着不放的意思。
对此,冯渊也没什么其他想法,在他看来,柳文朝知道真相,生气是应该的,因为身份互换,他的弟弟被人盯上入赘,他也是会生气的。
把这件事说穿之后,冯渊压在心头许久的事,也就这么放下了。
接着,冯渊在公主府同柳文朝商议柳文羲的婚事。
虽然是柳文羲自己决定入赘林家,可该做的脸还是要做,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柳文朝虽然住在公主府,可公主府是属于公主的,驸马虽然也是公主府的主人,可地位却是排在公主之下的。
两人商议过后,冯渊就起身告辞了。
入赘的话,婚礼是在女方家里举办的,因此柳文羲要在婚礼的前一天就住进林家。
女方可以住在家里,也可以住到外祖家。
不过黛玉情况不一样,外祖家实在不像样,黛玉自然不可能住到外祖家。
虽是入赘,可冯渊和柳文朝商议过后,还是给柳文羲准备了一座宅子,至于私产,自然有柳文朝安排,冯渊也就是锦上添花,多送礼。
黛玉和柳文羲的年纪都不小了,像他们这个年纪还没成亲的,并不多。
冯渊和柳文朝约好一起上林家跟林如海商议婚期。
因是入赘,林如海对柳文羲并无不满,因此很快就敲定了婚期。
就定在端阳节后。
婚期刚定下,冯渊义弟要入赘林家的消息就传开了。
这事儿根本隐瞒不了。
所幸,不管是冯渊、柳文朝还是林如海,都不是好惹的,倒也没人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若是有朝一日他们栽了跟头,这些人会不会议论就很难说了。
不过冯渊有升官符在手,倒不担心自己的前程。
不管是谁登基,只要有升官符在,在位的皇帝会天然的信任他。
五月上旬,柳文羲在婚礼的前一天住进了林家,林如海一早就将屋子收拾了出来。
次日,冯渊带着甄英莲参加柳文羲和黛玉的婚礼。
虽是入赘,大婚喜服却是一样的。
冯渊看着拜堂的二人,不禁唏嘘。
拜堂结束后,冯渊便帮着林如海招待客人,不管怎么说,甄英莲都是林如海的义女,冯渊作为甄英莲的丈夫,也算是林如海的半个儿子,在林家他也不完全是客人。
这也是林家人太少了,否则也轮不到冯渊这个义女的丈夫来待客。
待到夜深,客人都走完了,冯渊夫妇都没有回家,直接在林府住下了。
次日用过早饭,冯渊就带着甄英莲告辞回府了。
柳文羲入赘林家倒是没引来议论,不管是驸马哥哥,还是冯渊这个义兄,都不是好惹的。
成亲之后,柳文羲每日还是去国子监读书,但夜里却回家住。
在国子监读书也不是一定要住在国子监,住在自己家也是允许的。
林家小夫妻俩那叫一个如胶似漆,连冯渊在衙门都能听到柳文羲带着娇妻去京郊游玩的趣闻。
回到家里,冯渊陪着甄英莲用过晚饭,忽然问道,“娘子,你怨我吗?”
甄英莲一愣,“这话从何说起?夫君这是在外头听到什么闲话了?”
“闲话?”冯渊挑眉,“有人说你闲话?”
甄英莲摇头,“不过是些小人嘴碎罢了,我从没放在心上。”
这也是避免不了的,不管你日子过得有多好多幸福,总有人看不过眼,在背后指指点点,好似你房里的私密事他们都一清二楚,说的跟真的似得。
这事儿也根本没法管。
冯渊如今虽然深受皇恩,可到底官位还是不够高,不足以堵住悠悠众口,但凡他能坐上百官之首的位置,哪怕甄英莲过去被拐的事人尽皆知,也不会有人敢议论半个字。
当年,冯渊六元及第,风光无限,破格授予正六品大理寺正一职,凭着破案的功劳,两年就升至大理寺少卿一职,两年升四级,自古罕有。
可从冯渊坐上大理寺少卿的位置至今,已有足足九年时间,他都没挪过位置,不是皇上不想给他挪位置,也不是冯渊的功劳不够,而是冯渊觉得大理寺没有一个可以镇住的人。
原本他相中了柳文羲,想等柳文羲成长起来,将大理寺交给他镇守。
可现在,他改变了看法。
他和甄英莲成亲也有四年了,他虽然没有纳妾,也给了甄英莲足够的尊荣,可还是关怀不够,否则也不会让甄英莲受委屈。
心里想什么,冯渊并未对甄英莲说,但是刚出月,初一这日,冯渊调任的圣旨就下来了。
陛下钦点,冯渊直接任吏部侍郎,品秩正三品。
连跳两级。
比起当年,这倒也不算惊世骇俗。
官位越是高,想升官就越难,以冯渊的功劳,不是不能做更高的位置,而是上头的位置总共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总不能人家没犯事,你非找个借口把人撸下来,你替上去吧?那不是得罪人吗?
能坐上高位的人,一般都不是寻常人,背后都有势力支撑,如非必要,冯渊也不想得罪人。
毕竟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
冯渊前脚刚调离大理寺,后脚柳文朝就被调任大理寺,接管了冯渊的位置。
论起来,柳文朝虽然没有查案的天赋,但能力摆在那里,加上他和冯渊还有柳文羲这层关系,且又是皇帝女婿,倒也没人不开眼的给柳文朝使绊子。
吏部自从中书省罢免之后,便是权利最大的几个部门之一,一般担任六部尚书的官员,都会兼任内阁辅臣一职,权利是很大的。
这其中又以吏部为首,户部次之。
一个掌权,一个管钱,都是极重要的部门。
而冯渊直接被皇帝钦点吏部侍郎,显然皇帝有意让他接管吏部尚书一职。
现任吏部尚书已经年迈,过不了几年就要乞骸骨了,到时候接任尚书的,无疑就是冯渊。
等老尚书退休,冯渊也不过三十出头,还年轻着呢。
能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那么内阁首辅的位置,也板上钉钉属于冯渊了。
不管是吏部尚书还是内阁首辅,都可以说是百官之首,地位相当于从前的中书省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凡有点私心,坐上这个位置都能架空皇帝,因此不是皇帝心腹,根本坐不了这个位置。
冯渊十七岁入仕,至今也足有十一年,在官场上,那也是个老油条了,又在大理寺历练足足九年时间,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想在他面前做鬼,根本是笑话。
他不过二十七岁,不但深受皇帝信任,还坐上了如此高位,如何不叫人眼红?
调到吏部的冯渊,虽然得到了更高的官位,可也失去了拿着职权调查任何人的权利,也就有人在背后开始给他使绊子。
冯渊也不惯着,狠狠收拾了一批人,送了御史台白捡的功劳,借着皇上的势,吏部很是空出了一些官职,虽然都是些小卒,可也足够震慑一批人了。
收拾完这些人,冯渊就被皇帝召见了。
“爱卿可是受委屈了?”皇帝笑眯眯的道。
这次冯渊被人刁难,他从头至尾都是知道的,但他没有一开始就帮冯渊,也是想看看冯渊会怎么解决。
从结果来看,皇帝是非常满意的。
冯渊在大理寺赖了足足九年,弄得他都有些怀疑冯渊是不是只会查案了。
现在看来,过去一直将冯渊放在大理寺,是有些屈才了。
“微臣不委屈,这都是微臣分内之事。”冯渊没有抱怨,他心里清楚,这是皇上对他的考验。
皇上见状,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留冯渊在宫里用了晚饭,以示恩宠,便让他出宫了。
次日,圣旨传到吏部,命冯渊兼任太子太傅,虽只是虚衔,但也是从一品官职,而且这也是个明确的信号,皇上在给冯渊撑腰。
谁不知道皇上最疼爱的就是中宫皇后所出的五皇子,出天花之后,便被封为太子,及冠后便被皇上一直待在身边教养,其他皇子早就封王出宫住了,皇太子的位置稳如泰山,无人可以动摇。
冯渊虽然只是兼任太子太傅一职,可也代表着,他是第一个被皇上亲自指定给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