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拐偏穿越女
温慧亲自去请了两个落第的老秀才, 很是夸奖了一番他们的学识,和身居贫寒而不堕其志的高尚情操,最后又给出了优厚的报酬,于是轻轻松松将人忽悠去了慈幼堂。
两位老秀才一姓张,一姓李,都是多年不第, 不得不教几个蒙童,一年收几两银子束脩,以便维持生活。
原本因为温慧是个女人, 来请他们的时候, 他们还颇有些瞧不上。
但想想这毕竟是皇室之人, 身份上倒也弥补了性别上的缺失。
最重要的是, 温慧人又长得好看, 说话又好听, 最后给的银子还不少,有老妻在后面一个劲掐着腰, 暗示不去慈幼堂, 晚上就要吃挂落… …
嗯, 最后两位老秀才都矜持地捋着胡须,微微点了点头。
温慧看着他们那装模作样的样子, 在肚子里笑的打跌, 不过面上倒是一直非常严肃, 省的人家一傲娇,就不肯去了。
毕竟这个时代, 想要找到女性愿意出来教孩子读书,还是不太可能的。
就不说这个时代的女性,能读书的都是大家贵女,不可能长时间抛头露面。单单说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便是真有女性愿意来做老师,温慧也不一定敢要,以免害了人家。
温慧又让人去请了几个技术还不错的绣娘,以及抽了公主府的几个侍卫做武师傅,慈幼堂的学堂就正式开课了。
李秀才和张秀才第一天上课,发现课堂上是男少女多,虽然中间有屏风隔开,还是气得胡子翘起,直说“有辱斯文。”
两个老秀才当时就罢课了,怒气冲冲出了慈幼堂。
温慧根本就没让人拦着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回了家。
李秀才和张秀才回到家,却同时陷入了窘境。
温慧当初找到这两位老秀才,那是下了功夫的,调查得非常清楚,这两位都是又臭又硬的性格,情商十分低,因此收的蒙童都比别的秀才少,一年的束脩也不多。
为了维持秀才的体面,两位老秀才还要买书,衣服也不能马虎。
那点束脩银子怎么够这样过日子?因此两位老秀才家里都是一直紧巴巴的,连个丫鬟也请不起,家务活都是老妻做了。
这也就是他们同意去慈幼堂的最主要原因,银子给的多!
但现在他们一怒之下跑回家了,看到老妻才想起这一茬。
蒙童已经被遣回家了,现在大概也都找到新的老师了,再要找回来,几乎没多大可能。
何况,两位老秀才已经夸出口去要去慈幼堂奉献自己的热血,这会儿怎么有脸重新教蒙童?
这情况就让人很尴尬了。
尤其是老妻还紧盯着自己,笑眯眯地问“今日在慈幼堂教学,感觉如何?”
两位老秀才都回答不上来。
老妻又问“慈幼堂上课时间这么短吗?这还不到中午,就下学了?”
两位老秀才只能支吾一阵,又怏怏出了门,重新往慈幼堂去。
在慈幼堂的大门口,一左一右行来的两位老秀才相遇了。
两人红着脸对视一眼,同时摇摇头,掩着面灰溜溜进了大门。
里面还是他们出来时候的样子,甚至那些学生也都还是原来的姿势老老实实坐着,好像知道他们会回来一样。
看着那一双双纯净而懵懂的眼睛,两位老秀才都觉得一口气哽在喉咙口,吞不下又吐不出,最后只能长叹一声,开始讲课。
没办法,女孩就女孩吧,反正就教几个简单的字,也没什么。
谁让他们没本事,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呢。
很快,慈幼堂里不分男孩女孩,皆要读书识字的消息,就席卷了整个京城。
一时间,京城又哗然了。
尤其是读书人之中,对这个举措的批判力度特别大。
三天后,就有几个读书人上门,要求温慧对此事做个解释。
温慧才懒得搭理他们,直接让人贴了个布告,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所有孩子读书识字只教授半年,半年后根据学习情况确定是否要继续读书。
布告的最下面用大大的红字写着女孩读半年的书,就让你们害怕了吗?
这句话仿佛直接往那几个读书人脸上抽了一巴掌,他们的脸色阵红阵白,最后到底是没说什么,一甩袖子走了。
他们明明觉得有哪里不对,但被温慧那一句反问一激,他们就热血上头,没再深思了。
再说温慧这个当事人压根不见他们,他们对着一群五大三粗的侍卫,有什么好辩论的?
但这件事在朝堂上,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朝堂上的官员,那都是浸淫官场多少年了,比起那些读了十几年书还搞不清楚状况的书呆子,想的可要深入多了。
大部分的官员,都开始阴谋论。
这不是读多长时间书的问题,这是一个信号,一个女孩也可以读书的信号。
如果事情一直持续发展下去,人们都接受了女孩可以读书,那会不会终有一天,读了书的女孩,会提出出仕的要求?
这是一个很险恶的信号,是对朝堂上的官员,最根本利益的侵犯。
但他们吵了半天,等泰和帝问他们想如何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件事,他不好搞。
首先,他们不能要求取缔了慈幼堂,这样是跟广大的底层百姓作对,是会被人唾弃的。
其次,他们不能弹劾温慧。弹劾驸马以前倒是有人干过,弹劾公主就几乎没有,一般公主养面首都没人管,再说这件事也没法弹劾温慧,找不到角度啊。
再次,温慧办慈幼堂,纯粹就是花的自己的银子,顶多募捐了几次,从未占用过朝廷资源。这让他们从哪里下手?
最后,这些官员的也有女儿,他们的女儿也从小就读书识字,娶儿媳妇更是要知书达理的,倘若去质问温慧,人家反问一句,你自己儿媳女儿要读书,却不让平民的女儿读书,是何道理?他们是答不上来的,万一传了出去,就更要成为人民的公敌,只怕连官都没法做了。
如此种种,最后吵了好几日,这些官员能说的,依然只有“自古以来女子就以贞静为要… …”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
另有一部分官员,以太子为首,对此却乐见其成。
当然,这中间也分了两种。
一种是看不起女子,认为她们即使读了书,也顶多认识几个字,跟自己这种学富五车的比起来,那是不够看的,完全不必担心。
另一种就是跟太子想的差不多,都说妻贤夫祸少,如果女子可以读书明理,那么她教养出来的下一代,也一定会更加优秀。如此,未来的国家,将人才济济,再也不用担心无人可用。
太子的想法就是从整个国家出发,因此他说出这个观点以后,下面的官员就都不说话了。
毕竟他们自己找儿媳妇,也都是要求才德兼备的。
泰和帝又淡淡加了几句“现在就担心几百年后女人篡权的事,是不是有点言之过早?女人才开始识字,你们就害怕了?莫不是以后几百年,你们都不打算读书了?还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女人?”
这话… …无人回答。
这件事情,暂时就这样过去了。
开始的轰轰烈烈,偃旗息鼓也很快。
但是,表面上没问题,暗地里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甚至数十年上百年后才发酵出来的那种,温慧就暂时无法考虑了。
其实她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也是害怕引起那些迂腐的士大夫的强烈反弹,才暂时将慈幼堂的孩子读书的时间定为半年。
半年后,不到七岁的孩子当然是继续读书,过了七岁的孩子,如果愿意读书就继续,不愿意的,就只是上午识字,下午女孩学刺绣,男孩跟着侍卫学武艺。
而且,任何人都要识字和学手艺,包括生病的和残障的,全部一视同仁。
这件事传出去的第二天,骆琳琅就匆匆跑到慈幼堂,正好看到温慧正坐在偏厅里,从窗户能看到不远处的讲堂里,满了五岁的孩子们正在跟着夫子摇头晃脑,背诵三字经。
她呆呆地看着温慧,头一次对自己曾经的偏见,感到无比羞愧。
温慧一抬头就看到骆琳琅复杂的眼神。
这一次她难得给了骆琳琅一个好脸,微笑着请她进来,问她有什么事。
毕竟是财神爷啊,不能得罪。
而且,其实温慧早就开始盘算了,其他的女性她请不到,骆琳琅却是一个好人选啊。
穿越女,大概是最希望男女平等的人了,在这个时代,是彻头彻尾的异类。
就算骆琳琅已经宅斗思维严重,但温慧相信,天性不可能泯灭,顶多是被压制了而已。
试问谁在经历了男女平等二十年后,突然到了要依附男人的时代,会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呢?就算表面不在意,那也只是生活所迫罢了。
现在有人带头,骆琳琅会不会有所触动呢?
不过现在还需要确认一下,而且这件事可以缓缓再说,因此温慧并没有直接问她。
骆琳琅跟游魂一样飘进去,低着头喃喃道“我以前错怪你了。”
“嗯?”温慧实在忍不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没什么异常啊,骆琳琅为什么突然说这话了?要知道以前她看自己是左不顺眼右也不顺眼,哪次不是针锋相对的?
骆琳琅抿着唇,低声问“你… …殿下怎么会想到要让女孩读书?”
温慧“… …”
她明白了。
果然,毕竟是穿越女,第一次看到男权社会里,莫名其妙冒出一个让女孩读书的学堂,一定是十分激动吧?
温慧淡淡道“多认识几个字,好歹以后也不容易受骗。”
骆琳琅眼中的光芒突然熄了下去。
温慧想,她一定以为自己也是穿越的,来找认同感了。
可是骆琳琅也不想想,以她那咋咋呼呼的性子,温慧敢告诉她吗?何况她们又不是什么好基友,秘密当然只有自己知道才叫秘密啊。
温慧听着隔壁的朗朗读书声,又道“裴二少夫人,本公主是一国公主,女孩也是我李家的子民,让子民过得好一点,是本公主的责任。如果你也愿意再付出一点努力,本公主也会非常感激。”
骆琳琅愣住了。
没错,她不是穿越女,她的身份是一国公主。
她的神色渐渐严肃下来,突然朝着温慧鞠了一躬,低声而坚定道“公主殿下高义,若有差遣,臣妇莫敢不从。”
骆琳琅被温慧亲自送出慈幼堂的大门,还觉得有些怔忪。
她在上马车的瞬间回头望,还能看到温慧的背影,潇洒不羁。好像对于自己做出了多么伟大的事,一点儿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