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灌溉
*
潇晓晓请了苗老五,方德成,说好一人一天工,帮忙挖地,种苗。
苗老五因为那告罪书在潇晓晓手上,所以不得不求饶。
而那方德成,纯粹是喜欢潇晓一,想要潇晓晓将潇晓一嫁给他,所以来献殷勤。
潇晓晓是来者不拒的,若是喜欢来她门口挣表现,她是很乐意的。
那方德成也二十来岁了,在安国的法典里刚成年,然则乡下人结婚早,方德成一直也未找到合适媳妇。
其实朝廷刚分了田地。
挨着河道的桑梓田,身材魁梧,腰背厚实,是典型的农村壮汉子的体格。
这么多天接触,潇晓晓觉得他人也不坏,反而挺实心眼。
喜欢潇晓一,家里也说了媳妇但他也没同意。
还巴巴的来潇晓晓门口。
用做工换取潇晓一好感和见面机会。
若潇晓一还在潇家,他便是断断不敢上门来的。
只现在知晓潇晓一潇晓晓都躲在这破屋里了。
又知晓潇晓晓租了地,家里没男人女子怎么下地种呢,而且两个女孩子,住那么间老屋,背靠山后面又是一大拢老竹林,村里有的是偷鸡摸狗的人,他也不放心啊。
便英雄救美的主动来保护潇晓晓姐妹。
潇晓晓并非是个弱女子,反而是个能挑能抗的人。
*
比如那屋后的竹林,砍伐,去枝,村东下的潇家大房大娃和二娃,潇长语,潇长立。原本总追着潇晓晓笑闹的,潇晓晓若是摔了跤,一定跟在潇晓晓身后拍手又跳又笑。
潇晓晓原本是讨厌这些本家的男孩子。
其实都是一个大家族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要说这里面有没有跟潇晓晓一样牛脾气的,有!性子倔有,潇晓晓属于性子特别倔的,更何况,她接受过现代教育洗礼,骨子里就不认同男尊女卑那一套,所以独立门户,这点又在这村子里格外标新立异。
潇长语,潇长立,潇长任因为在村中打井时,喜欢上了潇晓晓煮的凉茶。
因为里面的味道甜甜的。
潇晓晓去采摘了草根一并加进去熬煮,所以有甜味。
从那之后,就整日跟潇晓晓屁股后面。
大约十二三岁的孩童。
打井后,潇晓晓需要竹子,于是这群霸王便带了人来闹上了。
偷了自家的柴刀。
所谓人多力量大。
那四五十根竹子一上午就搞定。。
惹得柴氏从屋内跳出来骂。
潇晓晓眼神淡漠瞥了眼柴氏,这片毛竹本就跟地连在一起,长在地头,她现在租用这地,这毛竹自然她就用得。
她柴氏闹什么闹。
柴氏当然刺心,最重要的是,当初这地在她手里,除开地头,下面年年干旱,无人灌溉,黍麦无收,她都对这块地不抱希望了。
想着这朝廷分地,怎么给分这么一块儿。
但是现在这地儿,地头有水,取水方便,现在这地在潇晓晓手里,只怕能得好收成。
她心里急啊。
但一想到潇晓晓承诺她的一年一两银子。
心里又喜乐了
这地再能产黍麦,怎么能值当一两银子啊,这潇晓晓真痴人说梦,她总看她有一天输的血本无归,然后回来找她,乖乖承认错误,她再看原不原谅她
☆、第二十二章 菌类
可以跑腿,及时联系。
可是,目前,她比较信任的人,只有潇晓一,可潇晓一是女孩子,性格内向。
但偶尔跑跑腿没问题的吧。
*
五六月山上正是野生菌较多的时节。
想当初,潇晓晓就栽在这上面,实验团队研究孢子,都知道孢子菌丝是互生关系,由于发现的新物种,其中一人发现金黄琥珀里的类似菌丝的东西,由于feitfnfd博士感兴趣带进实验室,却成全了潇晓晓的穿越。
于潇晓晓来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但野生菌的培植开发,生物工程组功不可没,潇晓晓懂这里面的知识,没有培养皿,吸管,显微镜,甚至连一只像样的温度计都没有,于潇晓晓来说,培养野生菌,绝对不是那么容易。
可,野生菌开发的几条产业链,一是作为调料鲜味味素或者酱油的原料,二来,新鲜菌类可以丰富蔬菜类,改善人们饮食,三来,不少菌类可作为保健品亦或者干货,用于平日煮菜煮肉的辅料,这都十分有市场。
潇晓晓没有做好穿越的准备,只是从小在农村生活过,也读了不少书,关于生物生长,气候,温度,土壤,湿气。
懂得一些生物的生长具备元素以及农具,耕种。
但其余的古代女子生存具备本领,她全无,比如性子谦和,贤良淑德,比如织布刺绣,算了吧,她连针也拿不起的人。
她学了一身书本知识,关于生物,农业,她自然要从这里面找出路的。
老天关了一扇门不是留一扇窗么。
她总要在这阶级严明,等级森严,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安国杀出一条血路来。
终有一天,她不愁吃喝,住着高级房子,出门有车马相待。
大约,她能到达的高度也就如此了。
野菌,是潇晓晓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大约熟悉,大约她就折在这上头。
她一直觉着一定要拿这玩意儿搞些什么。
野菌炖汤,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味道鲜美,菜式百搭。
大青山如此磅礴青山,里面吃的一定甚多,野果,野菜,补品,野味。
可,并不是所有人敢进去。
再则,野菌虽然是好东西,也有人不会区分吃了中毒的。
潇晓晓觉得潇家村的人应该也经历过。
所以他们对食用菌的辨别能力潇晓晓是质疑的。
所以,就这明明可以上山拾野菌的五六月,潇家村并没什么动静。
潇三爷每月必是要上山打猎的。
少则十来天,多则二十来天。
他是猎户,每年要上交一定量的各种动物毛皮和银子。
上山打猎,于他来说,急迫且辛苦。
有潇三爷带着,潇晓晓可以得了空闲就拾野菌。
果然,在山上,潇三爷见潇晓晓背篓里的菌子,便道“这些东西有的有毒,曾经吃这死人了。。”
潇晓晓很明白,要一定经验才能判断野生菌有没有毒。
然则,潇晓晓小时候拾菌子,学校里学习菌,长大了还研究过菌类,所以她是明白的。
很能区分有毒无毒。
*
但事实证明,你不能小看生产力并不发达时的人们的智慧,几天后,潇晓晓进了一场县城,发现大街小巷有卖菌类的地摊,无论是秦楼楚馆还是高级酒楼,都有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