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番外一2
整个高中三年家里没给过阮锦棉一分钱,甚至还想让他把暑假打工挣来的一点微薄钱财贴补一半儿到两个弟弟身上。
阮锦棉坚决不肯松开钱袋子,爹妈就强行把弟弟们塞给他,让他带着两人出去吃吃喝喝玩游戏。阮锦棉只买两根绿豆冰棍,他们爱吃吃,不乐意吃他就自己吃,然后领着他们到村头身兼数职(秋天晒谷子,过年唱大戏,婚庆丧礼办露天酒席)的小广场。他往树荫底下一坐就开始看书,随俩小孩自己闹腾去。没几次他们就不肯再跟阮锦棉出去玩了。
“那家伙太小气了!让他给我买袋牛板筋都不肯!妈你给我十块钱,我想吃嘛~”
“他都不跟我们玩儿,我才不要看他脸色,哼!”
他们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阮锦棉的坏话,高高兴兴地拿着零花钱出门了。爹妈嘱咐宝贝儿子们别去招猫逗狗撵鸡追鹅,转过头就开始骂阮锦棉:
“白长那么多岁了,也不知道心疼着弟弟点!”
“钱攥得那么紧是要带到棺材里去啊?我听大文子家里说了,你们这回最少的都挣了一千块!人家的钱全交给爹娘了,哪个跟你似的,这么鬼!”
阮锦棉低着头,装模作样地抹眼泪,委委屈屈道:“开学还要交学费和住宿费的,剩下的钱要吃一个学期,我一顿就啃一个馒头……”
“还有脸哭!不都是你自己非要去读高中!”他们继续数落阮锦棉,话里话外都是在后悔当时没让他直接去工作。直到阮锦棉抽抽噎噎快要哭昏过去,他们才丢下人去田里摘菜了。
“呼。”阮锦棉长出一口气,打了点井水洗把脸,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后天就能回学校了,再忍忍!
暑假的工钱加上助学金和奖学金,勉勉强强能付完学费然后一天三顿吃食堂。班主任知道他家境不好,父母又不支持他读书,平时对他多有照拂,经常鼓励他一定要努力坚持学业,别浪费了那么好的天赋。他还拿了许多学校发给老师的食堂津贴券给阮锦棉——反正也没几个老师会去食堂吃饭,给他倒是正好了。
阮锦棉对此十分感激,反复向老师道谢。
“真希望原主能亲身感受到这些来自外界的善意,或许他就不会将家庭和父母亲情看得那么重了……”阮锦棉喃喃自语。
“只要你愿意,所有被触发的事件都会保留下来。”七七说道,“你可以改变他的命运线,替他选择一条全新的人生轨迹。如果你中途登出了,这个世界就会从你离开的节点继续自行发展下去。”
阮锦棉眼睛一亮:“这个设定我喜欢!那我以后做决定就要更慎重一些啦,毕竟是别人的一生呢。”
·
清苦的高中生活对于阮锦棉来说并不算太难捱。
毕竟他可以快进。
三年的时间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拉着进度条过完了,简直比二倍速刷剧还要爽!
高考那天阮锦棉犯了懒,阅读理解答案跳着抄,语文和英语的作文全凭感觉写,好在最后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他自己选好了学校去高中填报完志愿,然后跑了一趟银行仔仔细细地询问了办理助学贷款需要哪些手续,一一记清楚后又到暑假兼职的辅导机构上了四节课,晚上九点半才回到家。
平时这个点他爸妈都在自己房里看电视准备睡觉了,两个弟弟也正躺床上玩手机,阮锦棉一般都得尽量不弄出声响,啃个下班路上买的打折面包,刷牙洗澡结束自己忙碌的一天。可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父母都坐在客厅里,显然是在等着他。
不好,有情况!阮锦棉心中警铃大作。
“爸,妈,还没睡呢?”他若无其事地打了个招呼,打算赶紧进房间,“我去洗个澡……”
“急个什么,”他妈一瞪眼,“有话要问你。”
阮锦棉只好停下了脚步:“什么事啊?”
他爸吸了口烟,喉咙里像含着口痰似的,压着声音问他:“你现在去镇上给人补习,一天有多少工钱?”
“一、一百。”阮锦棉留了点心眼,张嘴就砍了一半的工资。
“那也不少了,你妈去做小工一天才八十呢,还不管饭。”他咬着烟嘴,换了个话题继续问道:“你们高考成绩也出来了是不是?报了哪里的大学?”
“B市的平涟大学……”
他妈一听就“哎哟”上了:“首都的学校啊?物价不得老高了,生活费你出得起啊?”
“是这个理儿,大城市开销大,哪里我们农民家庭负担得起的。”他爸叹了口气,又问:“学费呢?一年要多少?”
阮锦棉往低了报:“三千块吧……三千不到。”
“再加上吃住,一年怎么不也得五六千?我和你妈的意思是,家里这么困难,你这个学就不要继续上了。跟你们补习的老板说说,以后就长期在他们那儿干,早点挣钱把你两个弟弟培养出来比什么都强。”
阮锦棉震惊地看着他们,皱着眉头说:“我可以去银行申请助学贷款,等毕业工作了再还,不会花家里钱的……”
他爸瞪着眼道:“那得要多久才能还清?银行还要收利息的,你这不是亏本的买卖吗。又是读书又是还贷款,难道要五六年都不给家里钱?你看看村子里哪个成年了的男娃每年不挣个万儿八千的给爹娘!”
阮锦棉试图用长远的利益来说服他们:“读完了大学我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到时候的工资会比现在高好几倍……”
“哪里有这么容易,”他妈打断了他,表情刻薄地一笑,“大学生在咱们村里是个稀罕物,在大城市里还不是满地跑?我听人说好多大学生的工资还不如工地里搬砖的呢,搞不好你挣的钱都不够付房租的。”
见阮锦棉还想反驳,他爸脸一板,不容商量地说道:“就这么定了!难得现在有个挺好的工作,每天帮别人补习上几节课就能挣一百,离家还近,转了正式工说不定工资还能再涨,哪里不好了?不比你上四年学再找工作强?家里又不是钱多能给你随便祸祸,长这么大了也该多替你老子娘和两个弟弟想想。身份证我们替你收起来了,老老实实上班挣钱,过年了再还给你。”
说完也不管阮锦棉有什么反应,他俩就直接回房了。
老实说家里要是能出个大学生他们面上也挺有光,但眼看着大儿子去市里读了几年书心就越来越野,爹妈说话有时候他都不听,比以前难管教太多了。要真跑那么远去上大学,以后还不得反了天啊?再想拿捏住他可就来不及了。还是把他留在身边好,每个月按时交钱上来最让人放心。
阮锦棉沉默地看着他们的背影,面上隐隐有了些火气。
自从穿越过来以后他对这一家子向来是能避就避,基本没怎么正面打过交道,没想到第一次长谈就让他这么恼火。
他们这样的人真的是不配为人父母,既不懂得爱与尊重,也不愿意为子女的未来提供助力,反而百般阻碍他们的发展,将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随意捏圆搓扁。稍不顺心就斥之以不孝的罪名,仿佛生孩子就只是为了牟利和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阮锦棉尚且都觉得气不顺了,原主那样软弱隐忍的性格,更不知道受了多少折磨。
他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冷静下来,飞快地考虑起了对策。
首先,学他是一定要继续上的,谁也别想阻拦他。
为了收取方便,录取通知书的送达地址他填的是镇上辅导班的,没想到倒是歪打正着了,至少不用担心录取书落到家里人的手上。
比较麻烦的是身份证,或许可以假装认命,等他们放松警惕了再把身份证偷回来,然后马上离家。能偷拿到户口簿也行,悄悄去派出所补办一张。实在不行就只能先跑了,高铁站买票可以用临时身份证明,等开学了交完学费,米已成炊,再找时间回来磨他们……
月底他先上交个八百一千块,然后以签工作合同为由,找他们要回身份证试试。阮锦棉想清楚了以后,也不觉得有多棘手了。破旧窗帘遮不住的小半扇窗户泄露进来一汪清亮月光,他翻了个身,慢慢地睡着了。
·
七月下旬,本地电视台一直在播报爱国华侨陆蕴和老先生回归故里探望相亲一事。此次他不光捐钱建桥修路,还为本镇学子设立了教育基金,凡是考上了本一院校的,可凭录取通知书领取奖学金五千元;若能考上985、211大学,奖金更是高达八千元,每个学年还能凭借绩点、荣誉领取数额不等的奖学金。
邻村已经有本届的考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基金会果然发放了五千块奖学金给她。村里人知道阮锦棉的成绩比那闺女还要高上几十分,来他家喝茶闲聊时都止不住地夸赞,直羡慕他爸妈好命,大儿子这么会读书,还没工作就能挣大钱,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他爹妈也觉得十分意动,一次性能拿小一万跟每个月多收五百、八百可不一样,都能直接给家里添两个大件了,两个小儿子一直嚷嚷着想买的游戏机也能顺势给买了。
他们商量了一晚上,第二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又去基金会详细咨询了一下,确认奖学金会当场发放,才对阮锦棉重新改口道:“去上学可以,学费自己去贷款,奖金得留给我们。”
阮锦棉听了觉得很想笑,但还是作出了一副欣喜且感恩的表情:“那是自然,应该的,爸妈说了算!”
父母这回很满意,看他顺眼了许多,也不扣他的身份证了,每天下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街道办事处看他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