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番外二159
东瑗又爱面子,可能也不好意思提,盛夫人对韩家印象极好,所以主动问了。
东瑗听着婆婆的话,心里很是感激,却也忍不住笑起来,把昨日韩乃华翻车、今日韩大太太的担忧,一五一十全部告诉了盛夫人,又笑道:“华表兄昨日的确挺狼狈,不怪大舅母担心。”
盛夫人知道自己误会了,也笑起来:“你大舅母是个谨慎人。不过,如今这世道,谨慎些好。”
东瑗笑着称是。
韩大太太来过的事,东瑗晚上也告诉了盛修颐,让他和韩乃华说一声。
母子之间,不应该有这样的隔阂。韩乃华可能没有跟韩大太太说明白,才让韩大太太背后这么担心。
盛修颐说知道了,明日就告诉韩乃华。
东瑗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九月十五,那日天气甚好,晴空万里无云。金灿的日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一扫前几日的阴寒。静摄院中的几株丹桂芬芳四溢,满庭院的浓郁幽香。
罗妈妈带了几个小丫鬟摘桂花,准备做东瑗最喜欢的酥饼,东瑗则抱着诚哥儿在院中藤蔓下晒日头。
诚哥儿比从前更加重了,东瑗抱着觉得沉手,就让他站在自己双膝间,含笑逗他说话。
诚哥儿见母亲嘴巴翕合,不停说着话儿,他伸手往东瑗脸上摸。软软的小手掌,暖融融的、软绵绵的,东瑗心头似被融化了般的软,忍不住就溢满了笑意。
她不停往诚哥儿脸上亲,道:“诚哥儿,叫娘……..娘,娘……”
她一遍一遍教着孩子叫娘。
诚哥儿只是笑,摸了东瑗的脸,又伸手去拉她的头发,差点把她的鬓角弄散了。
母子就喜作一团。
“这么小的孩子,哪里就会叫娘?”罗妈妈见东瑗不厌其烦的逼诚哥儿叫娘,就心疼把诚哥儿抱过来,“哪有你这样做娘的,为难死我们诚哥儿了!诚哥儿,是不是?”
诚哥儿拍手笑得更加欢乐。
东瑗哭笑不得。
正高兴见,盛夫人身边的香薷过来,给东瑗请安,又道:“大奶,杨二夫人来了,夫人请您过去陪着坐坐。”
东瑗眉头不由蹙起来。
她对杨家夫人现在一点好感也没有。每次杨家夫人来,都没有好事。不过那位二夫人比大夫人显得和善些。
东瑗最不喜欢杨家大夫人。相比之下,她对二夫人的抵触少一些。
她虽不情愿,却也不好表露在脸上。她对香薷笑道:“我这就来。”
香薷屈膝行礼,转身就去了元阳阁。
东瑗起身回屋,准备换件褙子去盛夫人那里。
诚哥儿却在罗妈妈怀里忸怩,往东瑗的方向扑,想要东瑗抱他。
见东瑗的身影淹没在毡帘后面,诚哥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声响彻整个庭院。在树上摘桂花的小丫鬟差点手一松掉下来。
东瑗听到孩子的哭声,吓了一身冷汗,连忙撩帘而出,忙走过来问怎么回事。
罗妈妈也被诚哥儿这哭声惊住了。
东瑗到了跟前,诚哥儿就不哭了,挥舞着小手要东瑗抱他。罗妈妈愣住,而后才反应过来,泄气道:“这孩子,妈妈抱你不好?哭得这样,非要你母亲呢!”
东瑗就哈哈笑起来,把儿子抱着回了屋子。
她把诚哥儿放在内室的炕上,乔妈妈在一旁守着,东瑗径直在屏帷后换了褙子。诚哥儿伸头去望东瑗,不见东瑗的身影,哼哼着又要哭。东瑗就在屏帷后高声道:“诚哥儿,诚哥儿…….”
听到东瑗的声音,诚哥儿四处张望,倒也不再哭了。
东瑗换了衣裳,抱着诚哥儿去了盛夫人的元阳阁。
从静摄院到元阳阁路途并不是近,东瑗又不是每时每刻抱着诚哥儿,勉强抱了他走这么久的路,东瑗觉得胳膊酸痛,后背一层薄汗。
诚哥儿却不要乳娘抱,紧紧箍住东瑗的脖子。
东瑗觉得这孩子今日真是奇怪,从前好似不曾这样黏人。可心里却是喜欢的,哪个母亲不喜欢孩子粘着自己,跟自己亲近?
进了元阳阁,瞧着坐在盛夫人身边的杨二夫人。她头戴掐丝金枝碧玺花簪,身穿银红色云锦流彩暗纹褙子,湖色八宝奔兔福裙,玄色双梁绣花鞋,笑容温婉,观之可亲。
东瑗鼻端有细细的汗,瞧着杨二夫人,她先是微微一笑。
看着她怀里的诚哥儿,盛夫人顿时眉眼笑得眯成一条缝,欢喜起身,要抱诚哥儿:“怎么亲自抱了他来?”
诚哥儿看到盛夫人要抱他,犹豫了一会儿,松开了东瑗的脖子,扑到盛夫人怀里。
他比盛夫人想象的有些沉,盛夫人哎哟一声,欢喜将诚哥儿抱住。
东瑗这才有机会给杨二夫人见礼。
杨二夫人回礼后,几个人坐下,东瑗就含笑把诚哥儿不要罗妈妈抱的话,说给盛夫人听。
不要罗妈妈,却要祖母,这让盛夫人备有面子。
杨二夫人会说话,便在一旁凑趣:“三少爷还择人?一看见祖母就要祖母抱。夫人,这就是亲孙子呐,旁人哪有这好处?”
盛夫人心花怒放,瞧着诚哥儿胖嘟嘟的模样,越瞧越喜欢,笑道:“原来诚哥儿这么懂事啊?”
诚哥儿就在盛夫人怀里手舞足蹈。
东瑗上前要抱,笑道:“娘,您把诚哥儿给我吧。他如今可沉了,别累着您。”
盛夫人笑:“娘又不是老得不中用的。你坐,娘抱着诚哥儿就成了。”
东瑗不好扫盛夫人的兴,只得坐在一旁。
杨二夫人的话题就围绕孩子展开,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她的女儿。
东瑗和盛夫人都是一头雾水。三爷盛修沐已经定亲了,这杨二夫人来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婆媳两人不太明白,都不接话。
“前日从镇显侯府回来,差点把我吓死了。”杨二夫人话题一转,有些突兀道,“我们家的马车和旁的马车撞了…….”
东瑗顿时想起了韩乃华。
------
第二更了,求粉红票
第204节心念(3)
第204节心念(3)
撞了马车……
能和盛家有联系的撞车事件,不就是前日韩乃华来找盛修颐说编书的话,来的匆忙撞了车?
昨日韩大太太专门来打听,东瑗也告诉了盛夫人,所以盛夫人知道韩乃华撞车之事。今日杨二夫人来,盛夫人心里也疑惑她到底有什么事。一听这话,盛夫人就不由看了东瑗一眼。
不会是要找韩家的麻烦吧?
因为薛家五夫人杨氏,盛夫人现在对杨家也没有太多的好感,总觉得杨家有些仗势欺人。
只是,干嘛要来盛家说这件事啊?东瑗可只是韩乃华的表妹啊,而且东瑗对杨家夫人的印象应该不太好吧,东瑗肯定不会帮杨家的。就算是有什么话,也不应该是让东瑗去传啊。
杨二夫人向来聪明,这是要干嘛?
盛夫人一时间不太明白。
不仅盛夫人,东瑗更是一头雾水。她心里百转千回,看着杨二夫人,猜测她想要说什么,口中却道:“哎呀,这般凶险?没事吧?”
杨二夫人见东瑗婆媳二人脸上闪过异样,就知道她们是知情的,心里松了口气。她笑了笑:“九月天,难得下那么大的雨,天湿路滑的。我们没事,可那人为了让我们,把马车给翻了……”
原来韩乃华撞了杨家的马车。
盛夫人看了眼东瑗,也目露担忧,问杨二夫人:“没出事吧?我听着都心惊肉跳的。”
东瑗目光悠悠一转,也问是否有事。
杨二夫人更加肯定那个少年公子是盛府的熟人。她故意叹气道:“我们没事,可那公子好似受伤不轻。当时下了雨,咱们车上除了车把式,就没有旁的男子。都没人送送那公子,不知道他伤势如何了。我回去给说我们家伯爷听,被伯爷和大爷、二爷都骂了一顿,说我们娘们不知道礼数。二爷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想当面道谢,也奉上赔偿。”
东瑗还是不懂杨二夫人到底要说什么。
杨二夫人见她们还是一副戒备模样,继续叹道:“我们杨家是诗书传家,断乎不敢做欺人之事。那少年公子宁愿自己翻车,也没有撞上我们,这份恩情我们不能忘。伯爷让二爷去寻寻那公子,当面道谢,却一直寻不到。昨日听人说,好似那公子当时进了贵府……夫人,瑗姐儿,你们府上…….”
杨二夫人回去把那少年郎的模样、品性描述给二爷听,二爷也颇为心动,有心访一访。可只能访到那公子进了盛府,至于是盛家的什么亲戚,就访不出来了。
盛家规矩极其严格,下人打听消息很费时间,好几天都打听不出那少年公子到底是盛家的谁。
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盛府的少爷。
但是却肯定是跟盛家交好的人家。盛家是什么身份?能跟盛家来往密切的,非富即贵。
如此一想,杨家更要访清楚了。
那少年公子的确是为了让杨家马车让受伤的,杨家寻他,旁人说不出一句不是,还要赞一句杨家厚道重情。这么好的机会,杨二夫人可不想放弃。
如今嫁女儿,真的不像从前那么容易。
现在京都有为年轻公子不多。那些权贵人家的公子多纨绔,能有一两个成器的,早就被更有权势的高门挑了去。等到杨家这里,杨家能看中的寥寥无几;向杨家求亲的,杨二夫人一个也看不上。
要么门第不行,要么公子不成器。
女子的命运都在所嫁之人身上。比起选儿媳妇,选女婿往往更加慎重。男儿选媳妇,不过是成家立室;女人选丈夫,却是在选往后的人生。
一着不慎满盘输,哪个做父母的敢不慎重?
那日撞车的少年公子,模样品性都算绝佳。杨二夫人只要访到他的家世,门第相对即可。
甚至说,门第稍微低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孩子争气,杨家又愿意扶持他,将来必定有出息。
杨二夫人的弦外之音,东瑗和盛夫人终于听出了一二。虽不知道杨二夫人到底打什么算盘,却也明白,她不是要找韩乃华算账。
既然如此,盛夫人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杨二夫人。
韩大太太对杨家的态度,盛夫人看得出来,韩大太太不喜欢杨家。杨二夫人的目的虽然不明白,却也怕有后话,惹得韩大太太不高兴。
盛夫人不想从中受埋怨。
韩家吃了亏都没有找上门,杨家这是要做什么?
听说当年杨家的五姑娘、东瑗的继母杨氏对东瑗并不好。如此看来,韩大太太作为东瑗的舅母,对杨家应该不会有更多的好感。
于是盛夫人装傻,问东瑗:“有这件事吗?我怎么没听说最近家里有客人来啊?”
东瑗却隐约明白了几分。
方才杨二夫人不是说了她的女儿杨薇?
难道是撞车,还看中了韩乃华?
东瑗心里好笑。
盛夫人大约也是明白,所以决定什么都不说。
东瑗也不想替别人拿主意。
她想先把这件事透露一点给韩大太太,探探她的口风。假如韩大太太一丝不松动,为了以免后来的麻烦,东瑗决定什么都不说;假如韩大太太对杨家有一丝松动,再说不迟。
杨家如果知道那个英俊的佳公子是今年这科的榜眼,会不会更加热切?
杨氏对东瑗不好,所以韩大太太不喜欢杨家;可韩家对杨家没有任何不好,杨家应该不会抵触韩家的。
“既然是公子,应该是爷们的友人吧。”东瑗也装傻,想了想对杨二夫人道,“我也没听说家里最近有客人来。二夫人,要不晚夕等世子爷回来,我让世子爷去外院打听打听如何?”
杨二夫人见她们婆媳一副不肯多言的样子,好似怕自己是来算账的,当即又表态:“既如此,就辛苦瑗姐儿。我是瞧着那公子真厚道,咱们不能光占了人家这么大的好处啊。我们只是想当面道谢一番。若是存了坏心,那就是坏了良心的。”
称东瑗为瑗姐儿,一副拉关系的亲切。
东瑗忙笑着说客气了,还是不肯多言。
杨二夫人有些失望的回去了。
临走前,还一个劲叮嘱东瑗:“倘若有了消息,瑗姐儿派个人去和我说一声,舅母定念你的好。”
东瑗又道是。
杨二夫人走后,盛夫人抱着诚哥儿,问东瑗:“这是怎么个意思呢?哪有这样行事的?”
东瑗笑了笑,低声道:“娘,您说杨二夫人是不是看中了华 表兄?”
盛夫人微微吃惊,而后又是一笑:“若是真的,还是不要说出来的好。乃华那孩子是少年榜眼,多少人家眼热啊?模样好,人品好,又是韩老尚书的嫡亲孙儿。杨家如今可没有人在朝堂……”
这话是说,杨家在韩乃华仕途上不能有任何帮助。
盛夫人都看得出韩家这次来京都,是为了落足的。韩乃华兄弟肯定是想在官场崭露头角的。有个得力的岳丈帮衬,事半功倍,杨家却没有这个能力。
话虽然说得现实了些,却也是实情。
东瑗颔首,又道:“我大舅母跟我娘感情很好,所以她对杨家可能不是很看好。再者,杨家这样就缠上来,叫人心里不痛快。可到底是韩家的事,我要不要去探探大舅母的口风呢?”
盛夫人沉吟片刻,道:“还是去探探口风。咱们总不能越俎代庖,替韩家做决定。韩大太太若是口风紧得狠,后面的话你也别多说,咱们娘们只当不知道。将来就算杨家打听出那是榜眼,也跟咱们家没关系。一边是你舅母,一边还是你母亲家母亲的母族,千丝万缕的,咱们不要从中受埋怨。”
东瑗听着盛夫人的话,心里微定,笑笑道是。
诚哥儿在东瑗和盛夫人说话的时候,歪在盛夫人肩头睡着了。
瞧着他睡得香甜,盛夫人放低了声音,对东瑗道:“这孩子有福,能吃能睡,长得又结实。”
东瑗笑着道是。
晚夕盛修颐回来,东瑗把这件事告诉了盛修颐。
盛修颐笑道:“不用去探口风。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观文殿大学士柴文瀚要招乃华为婿,他都找了秦尚书保媒,跟乃华说过。乃华告诉我的,他和他都很满意。”
观文殿大学士柴文瀚,就是元昌帝的宠臣之一,当年选太子时,在场的四位大臣,柴文瀚就是其中之一。
他让秦尚书去保媒,那么说明柴文瀚和秦尚书关系很好。
秦尚书也是当年选太子四个大臣之一。
两位这么重量级的近臣看中了韩乃华,杨家的姑娘就算是天仙,韩家也不会要的。
“表兄怎么说?”东瑗沉吟片刻,问盛修颐。有些男人爱面子,明明是借助岳家得势的,却最后因为面子而埋怨妻子,怕旁人说他吃软饭。
殊不知没有本事,就算是软饭也吃不长久的。
能豁达看透的,又有几人?
盛修颐一开始不太明白东瑗的意思,而后就反应过来,笑道:“乃华很感激。乃华人不错,他虽然年幼,却很懂得感恩,也很上进。”
东瑗缓缓松了口气。
------
从前好像欠了几章。今天先三更补偿从前欠下的,明日会把上个月没有加更完的粉红票加更和这个月的粉红票加更都慢慢送上。今日第三更了,继续求粉红票
第205节 拒绝(1)
第205节 拒绝(1)
没过几日,杨二夫人自己打听出那位少年公子就是韩乃华,今科的榜眼,不足十六岁的少年进士,欣喜不已。
薛家五夫人对东瑗不好,所以韩大太太对五夫人和杨家印象都不好。可杨家对韩家却没有这种仇恨的感觉。
毕竟韩家的人没有伤害过杨家的人。
杨家只知道五夫人对韩氏的女儿不好,却也不知道到底多么不好。
五夫人杨芷菱嫁到薛家,她就是薛家的人。她和韩家外甥女的恩怨,牵扯不到杨家。
杨家上下都很看好少年榜眼,觉得这是天定良缘。否则满大街那么多人,为何偏偏就是少年榜眼撞了他们家的马车?那孩子不仅厚道,宁愿自己受伤,而且模样好看,教养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