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六章宴会
“没事,姐姐就是知道了那位北狄的太子竟然是一位旧相识,以前他曾与他父皇出使大周,那时候我们见过,是个谦谦公子。姐姐远嫁过去,心中放不下你,担心你的身体,所以莫名其妙哭了一场。”李瑾瑛收敛了情绪,擦干了脸上的泪痕。
李瑾宸不敢深问,她的姐姐一直都是成熟稳重的,如果姐姐不想说,那是问不出来的。可以肯定的是,若姐姐说不能有人可信,那定是出了事了。
“公主,德春公公来了!”一个小宫女拎着德春走了进来。
“公主殿下,陛下请您移步御书房。”德春弯腰笑道。
“本宫知道了。”她缓步起身,小宫女整理好她的衣服,随着德春去了御书房。
李瑾宸不知道姐姐和父皇说了什么,但是很快宫中都知道长公主决定出嫁的消息了。姐姐为什么要远嫁呢?要知道远嫁之后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了啊。可惜自己身体不争气,不能骑射、不能兵马也不能去读书,得不到父皇的喜爱。那些夸赞不过是父亲对病弱孩子的怜悯,姐姐是为了我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么?不然她为什么回来抱着我哭还要我别相信任何人,想不通啊。她自从落水后,一想事情就头痛,一到冬天便风寒出不得屋,离不开火盆。都是自己没用,得不到父母的宠爱也不能保护姐姐。她懊恼地坐在榻上看着地上发呆。
鸾凤宫内。
“瑛儿,你为何同意远嫁?本宫还没同意呢。”萧皇后嗔道。
“母后,儿臣想若是嫁给北狄的太子,将来六弟要掌权或者有需要,我那边可以借助北狄的力量协助六弟。若是六弟荣登大宝,那我也可以维持北狄与大周的安定祥和。”
都是些没用的,“难得你能这样想。这是今天刚送过来的茶,你尝尝,咱们娘俩也许久没有说话了,你多坐一会,跟本宫说说话。”萧皇后推了一盏茶到李瑾瑛的面前。
李瑾瑛看着那盏茶,想打迷药,身子僵直,立即起身,“母后,儿臣出来许久,宸儿今天还没喝药呢,我要回去监督她喝药才是。”
“这药喝了五年了,一点效果都没有,干脆停了吧。别让她受罪了。”萧皇后说道,看来是留不住这女儿了,也不知道她怎么就想远嫁了?是谁跟她说了什么?不过平时母女俩也没太多往来,萧皇后也不疑有他。
李瑾瑛走出鸾凤宫,心想是啊,这药得停了,不然宸儿早晚被药死。不是没效果,是效果太明显了,十岁的孩子身材也就7岁孩童的样子,弱不禁风的,这得多狠的心啊。
两国的亲事敲定后,成帝宴请北狄的使团。皇族的人和二品以上官员也都出席。
李瑾瑛牵着李瑾宸的手坐在本该是太子的位置,因为今天即是宴请北狄也是给公主送行,所以李瑾瑛今天最大,她走到哪里都带着李瑾宸,这是众人知晓的,皇族中自然没有谁跟这个看上去没几年活头的病秧子争座位。
看着对面那些粗狂的北狄人,李瑾宸心里就不好受。也不知道姐姐嫁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那人会不会对姐姐好。说是姐姐,十年来,她都是在李瑾瑛的宫中长大的,不如说李瑾瑛就是她的娘。这宴会上心里最难受的莫过于她了。
李瑾瑛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就像一个礼物一样被爹娘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送给一个陌生人。她答应出嫁是因为害怕,害怕母后,但是对于陌生的地方她也害怕。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样选对不对。她跟父皇说过,自己走后一定照顾好宸儿,她愿意相信父皇不会伤害这个苦命的孩子。如果可以,她真的想带宸儿走,十年啊,从十岁到二十,宸儿就是她的孩子。
宴会上,先是大周的礼乐和歌舞。
北狄的团队中有个面目清秀的青年起身,向成帝拱手道:“陛下,我愿献武助兴,不知可否?”
“哦?自然可以!”成帝笑道。
那青年舞了一套拳法,飒飒生风很是帅气。李瑾宸心中暗暗佩服,自己要是也能耍几套拳法就好了。可惜了这身体是废了。
武毕,宴会竟然陷入了沉默中。
四皇子举杯向五公主敬酒:“皇妹,恭喜你可以嫁入北狄!为两国的友谊做出贡献!为兄敬你一杯。”
“谢谢皇兄,本宫自然会不辜负父皇、母后的期待。”李瑾瑛抬手饮尽杯中酒。
李瑾宸担忧地看着她,姐姐以往很少饮酒的,今天这样饮酒定是心中郁闷。
“宸儿,这是舍不得我们锦绣公主啊!”六皇子看着李瑾宸那样,揶揄道。
也是个不聪明的,嫁的是你亲姐,你在这里煽风点火,脑子进水了吧。李瑾宸自从五年前为李瑾华撒了谎后便特别讨厌这个皇兄。偏偏母后又特别疼爱他,必定他是男子,是家族的荣光。
“宸儿是你亲弟弟,本宫是你亲姐姐。六弟啊,你这样说,不觉得惭愧么?宸儿如何是今天这样,你不记得了么?”李瑾瑛有些微醉,脸上有了红晕看着很是妩媚。李瑾华的那些话刺痛了她,母亲、弟弟居然这般,父皇呢?父皇最在乎的是皇位,前几个哥哥都被处置了,早晚也要轮到老六你的。
北狄那边看着大周皇族的热闹。
“够了。”成帝呵斥道。
“父皇,儿臣想借这杯酒敬父皇。以诗助兴。”李瑾宸想着,定和亲的事肯定是父皇逼着姐姐做的决定,不然姐姐不会同意的。她万万想不到李瑾瑛是自己提出要远嫁的,为的是掏出魔掌,是李瑾瑛自私的想快速逃出这皇宫,以至于根本来不及顾及李瑾宸。
“好!”成帝微笑。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堂前无名将,朝堂无贤臣;落泪女儿去,死生一为别。”说完,李瑾宸也一饮而尽。她就是要刺激这大周的朝堂,若不是没有明主,若不是因为没有能将,怎么会连一个女人都保不住。后宫争斗,前朝互相算计,这些人倒地是如何保护江山社稷的。
此诗一出,宴会上的大周官员脸都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