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两年

  站在太极宫广运门外, 李林甫看着几年未回的长安城, 顿时百感交集。

  如今是开元十五年,离他开元九年上任将作监少匠,被派到各处深山挖矿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七年时间里,他竟然一次长安城都没有回过。

  但如今,他李林甫,总算是回来了!

  站在将作监独立占据的里坊之外,李林甫发了一会呆,不过他虽然不怎么认得将作监衙门里的人——废话, 刚上任没多久,做完上岗培训就进山了, 原本认得的人也都不知道去哪了——但是别人却认得他。

  很快,一身紫袍, 赐金鱼袋的将作监主官李元纮, 从里头亲自出来,对李林甫行礼问好, 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林甫连忙回神,就在不久之前,这位比他年纪更小、资历更浅的少匠便已经接过了将作大匠李朝隐告老致仕之后的位置,正式越过他,成为了将作监的主官、朝廷上数得上号的金紫重臣。李元纮出来迎接他是对方修养好、为人谦虚,但李林甫可是半点不敢拿大。

  双方互相致意之后,李林甫很快走进了正对着广运门的将作监衙门, 这里是将作监最早的地盘,但他们现在主要进行项目试验的地方,也就是真正重要的位置,早已经不在这里了。

  “李少匠交接已毕,便要往吏部报道。我们共事多年,却未曾有相交的机会,着实也是一桩憾事。但今后李少匠便要在朝中任职,想必还有许多交往的机会,也并不急在一时。”李元纮说着客气话。

  李林甫方才结束了交接,他喝了口茶,并未急着接话。

  说起来,刚到矿山的时候,他也琢磨过自己能从什么地方入手,做出些成绩来好让圣人注意到他。但是,他在矿山里听了这么多年轰隆隆的开矿声、做了这么久冷酷无情的监工兼矿山安全总负责人之后,他总算是想明白了,自己若是不能离开矿山这个职位,那他若是想被圣人记住,除非作为一次矿山巨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这样还能让圣人烦恼一会,是当场砍了他,还是留到秋后再说。

  所以,这次能够回到长安,回到中枢,甚至是作为一次改革的急先锋回到吏部,在别人看来,他只是消息灵通、豁得出去,在圣人需要一把替他改革选官制度的尖刀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建议,所以被圣人看中。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回到长安,他花掉了多少心血。

  “……都是为圣人分忧。”李林甫笑得十分温和却又不失气节,这让李元纮露出几分意外的神情。

  李林甫看在眼里,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说:“圣人有意于身言书判之上,另设一门专门为了技术官吏的新学考试,在林甫看来,这实在是再圣明不过的举动。”

  “且林甫于将作监任少匠多年,私以为,这件事上,将作监本就是朝中最有发言权的衙门,也是最该支持此事的衙门。谁不知道,早在开元九年的时候,林甫和李大匠,便已经经历过最早的上岗培训,这次不过是推广到所有需要数算和专门知识的岗位上罢了,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那些坚持不允的人,不过是不肯让这些‘奇技淫巧’,夺了他们孔孟之学的名头;又或者是,自知自己尸位素餐多年,根本通过不了这些考试,所以才一力阻挠。实乃目光短浅、心思鄙薄之辈,着实不值一哂。”

  “更何况,去年又有农官和医官的旧例在前,那些农学院里培养出来的生徒,他们经过考试便可为农官,不是也不必经过科举,不必写些经义策问?虽然说,那都是萧嵩萧左丞,为了收编那些民间商人而不得已为之的点子,但朝廷诸公不是也捏着鼻子认了?”

  “可见,这以儒术为尊的国策,从来

  都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

  “故而,别人都道,这是件千难万难、和所有人为敌的事,可林甫却以为,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林甫端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

  李元纮震惊了,若是他先前还以为,这一位越权上书,却取得了圣人青眼的李林甫,是一位心思不正的幸进之辈的话;在听完对方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之后,他才忽然发现,他这位同僚,当真是一位心怀天下、不恤己身,且又深思熟虑的才德兼备之士!

  李元纮起了结交的心思,便想再和对方聊两句,他想到对方方才提到的,去年朝廷中热议一时的那件大事,便也顺着话题感叹道:“据说,萧左丞动了这个心思,还是因为开元十二年,伊水、汝水的那次水灾。”

  “此事竟是如此么?林甫远离中枢,这些事却是知之不详了。”

  “那某就与李少匠细细讲讲,这对李少匠将来的职司,兴许也能有些参考作用。农官和医官,这件事提出来,当时朝中的声音,也是一时鼎沸啊……”

  劝农局、卫生局,正是去年朝廷成立的两个新机构,顾名思义,便是劝课农桑,以及防卫存生的意思,是两个每县、每乡都有的衙门。县乡中的官吏不过流外,是品秩最为低微的小吏,但却不限制商人以及匠人出身的人,谋取这一吏员的职位。

  正如李林甫所说,有了机构和编制,还要有合格的人才以及合适的选拔制度。所以,与之相对,还有配套的农官和医官培养机构,分别被设立在各乡的庠序,以及国子监之中,是为国子监第七学农学、和第八学医学。

  只不过这一年以来,这两处学校不过刚刚开张,一应考试合格出来,担任了各处劝农司的小吏,甚至直接就是地方上农学的先生、教授的,却几乎都是一个叫做蓝翔的农具店里的人。

  至于医学,则多是由道门真人兼任的。

  这件事并不意外,因为这本就是这个提议一开始的目的。

  据李元纮所知,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当年萧嵩治水之时,目睹了蓝翔和道门,在当地自发救灾的行动。

  他当时大受触动,而回京之后,他对这件事也没有放下,他调查了蓝翔和道门新内丹派,之后便向朝廷提议,应当仿照这一模式,在地方上建立更细致的农业生产指导机构,以及聘用道门医官。

  他第一次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恰好赶上朝廷在向北面用兵,于是这个提议就被搁置了。不过萧左丞没有放弃,可他第二次提出,又正好赶上那位公主登仙,圣人和朝中吵来吵去,非要建登仙台不可……

  命数如此不济,但萧左丞不屈不挠,正在他打算第三次上书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准备模仿的蓝翔农具店却主动找上了门,说是他们东家知道萧左丞的上书了,不过他们东家也发话说,他们愿意将多年的积累无偿献上,只希望朝廷在建立各地的劝农院或者别的什么机构的时候,能够赏他们一口饭吃。

  “官商勾结,这可是违反了朝廷法度!”听到这里,李林甫忍不住开口插话。

  李元纮点点头,“确实如此,但我等今日能知道此事,都是因为萧左丞并没有自专,而是将这个蓝翔农具店多年积累的良种、良法、农具法式,以及精通稼穑和农具开发的雇员资料,都转呈给了朝廷。朝中之后的议论汹汹,几乎有一大半,都是冲着这件事去的。”

  虽然实际上,很多人都和商人有联系,甚至直接派家中奴仆经商,但是这种事终究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说。而萧嵩的做法,虽然是一心为公,但是却无异于自曝其短,在议论这件事本身到底可不可行之前,那些抓着虱子不放的御史们,肯定会揪住任何不合规矩的地方先攻击一遍再说。

  深知御史的难缠,李林甫忍不住问:“后来,这议论又是怎么了结的呢?”

  李元纮将手一拍,哈哈笑道:“这自然是因为,这农具店拿出来的资料,着实是太惊人了一些!”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农具店,其中记录的天下良种、各地农谚、改进的农具,以及四时耕作要领,多年增产对比不仅十分完备,还都有验证。而这些都还在其次,反而是他们内部那一套记录、验证、整理总结的流程,以及如何培养人才、如何让百姓也能记住这些经验的规章制度,才是朝廷真正动心的东西。”

  李林甫想到了什么,眉头顿时一皱。

  李元纮仿佛猜到了他的意思,这时便道:“当时某也在场,亲眼看见了这些资料。不得不说,和我们将作监的一些规矩,当真是一脉相承呐!”

  李林甫神情一肃,他们将作监的人谁不知道,这套规矩都是哪里来的,而那一位,如今又是怎样的声名……

  李元纮看见他的脸色,便缓缓点头,也收起了轻松的表情,“正是如此,当时圣人看见也是同样脸色大变,之后便是亲仁坊那位前贵妃领着蓝翔的曹东家面了一次圣,再之后的事,李少匠应该也知道了。”

  李林甫点头接话道:“那位曹氏,因为劝农的功劳,得封郡夫人,享一百户实封。”

  李元纮也点点头,同时也补充道:“还有景龙观丁政观真人,因为保生一事,得封道门大德。”

  沉默良久,李林甫才缓缓说道:“……原来,农官和医官之事,后来推进得如此轻易,就连农学和医学都一口气办了起来,除了劝农和保生,乃是国家基石之外,还有这么一重缘故……”

  李元纮意味深长地补充道:“是啊,而这件事之后,圣人关于登仙台的话,反而便不再坚持要建得多么宏伟了……”

  李林甫没有接这话,他以揣摩圣人的心思为己任,他明白李元纮的暗示,恐怕是指圣人心里,有不欲为那一位再扬名的意思,但是他有不同看法。

  无非是——人间有丰碑,不必起高台!

  不过多亏了李元纮,他先前觉得是富贵险中求的差事,现在看来,反而只要利用好了那一位的余荫,自己完全可以有惊无险、青云直上!

  “李大匠的提点,林甫明白了。”李林甫难得真心实意地道了声谢。

  十几日之后,李林甫终于完成了各项入职吏部的文书程序,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主管铨选的吏部侍郎——位高权重,就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逢迎圣意的小人,而且立刻就要得罪朝廷里超过八成的人。

  李林甫浑不在意,在这段时间内,他除了和以往的狐朋狗友恢复了联系之外,还和分别多年的旧情人武氏重温旧梦。也亏得他明明在矿山,也注意保养,武氏也十分念旧,要不然就凭他这把老腰,还未必能讨得武氏的欢心呢!

  总之,眼花耳热之际,李林甫着实得知了不少目前宫中的形势。

  不用说,自从王皇后故去之后,宫中的第一人便是武惠妃,她虽然自从目睹了那一位升仙之后,身子便一直不太好,仿佛是落下了失眠惊悸的毛病,但依然是圣人手心里的人。

  特别是,今年年中,已经被封为寿王的皇十八子回到后宫,圣人对他的偏爱人尽皆知,似乎是要补偿这八年来,让他长在宫外的亏欠。

  除此之外,圣人依然励精图治,或者说,在骊山那件事发生之后,圣人更加勤政了,几乎都回到了刚登基的时候。而正如李林甫推测的一样,能入圣人眼的办法,依然是替他把事情办好。

  这样一番打探下来,李林甫正式就任之后,便准备当一个铁面无私、一心为公的能臣。

  他在心里打定主意,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也要将新学全面加入选官考核,还要让特定岗位有特定必考科目,保证让所有想当技术官吏的新科进士、从父祖手中得到恩荫的小崽子们都亲历一番,他当年上岗培训时经历的人间地狱!

  正在李林甫李侍郎踌躇满志之时,一封有关他的情报,很快从京中某处发出,又在经过了现在已经十分普遍的代送信件包裹的商盟快运之后,来到了大唐的西北、连通关内和西域的河西节度之中。

  “……嗯哼,史莱姆终于上任了,而且看上去就是要好好干的样子。可以的可以的,不枉我把他放出来。”

  李馥说完这句,便感到一个温暖的怀抱从背后抱住了她,一个暗含笑意的声音贴着她耳边响起:“你把他也折腾得够了,他现在不管是为了什么,都要支持新学到底了。”

  李馥觉得自己被热气拂过的耳朵一定是红了。

  “别捣乱啊,”她一本正经地去推王训搁在她肩膀上的脑袋,“你这样我想不来事。”

  王训伏在她肩膀上暗笑,“那就别想了,”李馥发现他说着还偷偷啄了自己耳朵一下,“理我一下,这次是真的了,马上要开战了。”

  哦豁,但这也不是你捣乱的理由!

  李馥气得又拍了王训的脑门一下。

第158章 两年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开元公主搞事日常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