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借钱(2/2)
万历朝以后,明军中家丁盛行,便是因为这个原因。
另外就是宗室人员的庞大开支。
偏偏大明朝这个时候还碰上了小冰河期,天气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税收一直不给力。
就这么说吧,大明朝的税收巅峰是在万历朝时期,张居正改革后,朝廷一年的税收能达到两千两百万两银子。
而偏安一隅的南宋,一年的税收是在六千万两白银左右。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别呢?
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税收是以农业税为主,而南宋则是以商业税为主,南宋的一个市舶司就能贡献全国财政三分之一的收入,这怎么比?
一边是税收制度的不给力,一边是急剧增加的国家支出,杨廷和这个家确实不好当!
朱厚熜坐回龙椅上,看向站在左右两列的张璁和夏言道,“你们也来议一议,如何增加明年的税银?”
张璁是打过腹稿的,他道,“臣来京师时,曾目睹地方藩王、官吏、豪绅兼并土地,豪者阡陌纵横,贫者无立锥之地,偏偏这些人还不用缴税,因此臣请陛下下旨抑制土地兼并,还土地于民。”
朱厚熜点点头,这个确实应该做,虽然眼下还不到动藩王们利益的时候,但打击那些豪绅还是可以的。
朱厚熜于是道,“待明年初,朕任你为监察御史,巡访地方,勘察土地兼并的事宜。”
“臣领旨!”张璁回道。
夏言这时禀告道,“臣前几日曾与桂大人商议此事,他以为当下的税收制度急需改革,地方缴纳税收除了银子外还有实物,其中的实物因定价不一,故借其贪墨者甚多。”
夏言自从出仕以来,一直担任兵科给事中等职务,对地方所知不多,但他想起前几日与桂萼的谈话,其中所谈及的缴税方式问题,引起了他的注意,因此借着这个机会说出来,恰巧今日桂萼有事未至。
实物缴税问题很多,不仅牵扯到运输保存等问题,还有一个定价的问题,这里面猫腻很多,朱厚熜前世便曾疑惑,为什么要实物缴税呢?直接缴纳银子不好吗?
后来朱厚熜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其中的缘故,原来八八爷在搞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时,是故意这样做的,为得就是避免官府横征暴敛,以致老百姓卖儿卖女。
在八八爷想来,实物缴税最大的好处就是,官员为了征税,就必须努力劝课农桑。
地里面有什么,农民就缴纳什么!
可问题是,这样一来,缴税的成本就太高了!
例如,一个人种橘子树,那他缴纳的就是橘子,可橘子这玩意保存不了多久啊,多放一段时间就坏了!
因此朝廷征收的税银远远小于账册上的东西,这也是明朝后来改用“一条鞭法”的原因。
当然,“一条鞭法”也有问题,老百姓为了缴纳银子,就必须把实物卖出去换成银子,地方豪绅借此抬高银价,剥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