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吐蕃动向(2/2)
而立之年的周良,虽然一袭吐蕃朝服,却是一副汉人面孔。
书函内容,周良其实已经看过了。
甚至所了解的情况,远比吐蕃普赞更为详细。
吐蕃普赞年事已高,二王子赵宝贵继承大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周良自然早已经是赵宝贵身边亲信人物了,所以这书函内容一共两份,一份给周良,另一份才给了吐蕃普赞。
可见,赵宝贵对周良也是极其信任的。
毕竟书函之事,连大王子和三王子都不曾知晓。
周良装模作样的看了一番书函内容,才面色凝重的说:“此事不容小视,不知二王子可曾让人带回,书函中所提及的‘煤’?”
普赞点头,伸手指了指脚下不远处的布袋。
周良上前,从布袋中取出一块巴掌大小的煤块,轻轻放置在火盆中。
一柱香后,一对君臣看着火盆中燃烧正旺的煤,纷纷陷入沉思。
吐蕃采暖所用牲畜粪便和脂肪,虽然也可长时间燃烧,但是相比眼前的煤而言,还是差上很多的。
最主要的是无论是木柴,还是牲畜粪便,都不便于补给携带。
出兵打仗的时候,除了粮草之外,难不成还要拉上几十大车牛羊粪便?
这不现实,会严重拖累其他补给。
可是煤这种东西,看起来的确非常便于补给携带。
此物真要落入匈奴手中,那匈奴说不定今冬就会挥兵进犯吐蕃的。
周良暗暗长叹。
这位从大汉逃亡至吐蕃的汉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助吐蕃挥兵入汉,将昔日那些在大汉的仇敌一一手刃。
可是现在,他却发现自己的精心布局已经功亏一篑了。
想到这里,周良内心再难淡定。
“大王,臣愿前往大汉与那汉帝探讨一番,无论如何我吐蕃,绝对不能让出西境二州所占之地!”
吐蕃普赞点头,“那好,即日周相便可前往汉都,本王在此预祝周相马到成功。”
周良迟疑片刻,又道:“此事重大,臣出使大汉之事,应尽量隐蔽。”
周良和吐蕃普赞在商议来汉之事时,一队来自吐蕃的商队也已经到了京兆之地。
这队吐蕃商队成员,个个孔武有力,步伐矫健,明眼人一看便知,并非寻常商卒。
事实也是如此。
这吐蕃商队,为首之人正是吐蕃三王子松于真。
松于这个姓,乃是吐蕃普赞的姓氏,至于二王子那赵宝贵,不过是追求汉化潮流而已。
毫无疑问,相比二王子这改革派,三王子松于真,还有大王子松于烈,都是吐蕃保守派。
可见,赵宝贵与兄弟间的矛盾,也是一目了然。
三王子松以商队之名来汉,自然也是隐蔽而来的,而他此来的目的,正是赵灵姗之前传书的取暖之策。
赵灵姗将刘烨取暖之策传回吐蕃,不仅二王子赵宝贵不知此事,就连吐蕃普赞和首相周良也一无所知。
究其原因,就是这书信被大王子和三王子从中截获了。
这两兄弟,把刘烨的取暖之策研究了大半个月,才终于发现这是一记良策。
这种良策若落入赵宝贵手中,岂不是更令父王对其宠信?
所以两兄弟一合计,就决定自己去大汉,找汉帝落实此事。
到时候功劳就是自己的了,甚至可以重新得到父王赏识重用。
怎么说呢?
两兄弟想法没毛病,就是效率太慢了。
人家赵宝贵现在都在大汉京城住半月了,这松于真才姗姗来迟,也难怪不被他父王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