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机

  “好。”邓智林笑道:“既是这样, 把家里人也接来,我家里小,挤挤总行的。不够了就再买一间住,都使得!总得亲近些才好。等你家里人来了,叫小涵认一认。”

  这以后就是一门亲了。

  胡山长乐了, 笑道:“行。你那肥皂的出息, 我有分成, 有钱着呢, 别愁,我自个买个。也不拘大小,只要与你那近就行。咱以后就是亲兄弟……”

  邓智林见他搭着自个的肩,一时哭笑不得。

  这是喝多了。大约心里多少有点失落的吧。

  在摇摆中不想入仕, 其实有点想进一步的心的人, 这还有选择的余地。当不得不, 完全不能的时候, 这性质又不一样了。想必心里也不好受。

  胡山长说了自家的情况,他的祖父是京中胡氏大族的庶子, 后来就分出来成了支脉, 也是他祖父争气, 考中了进士,外放了官员,一路升迁直到二品, 二品在京中是不算什么, 然而在外放的官员之中, 二品,算是在地方上极有势力的了。

  因此,这支系就这样发展起来。

  也因为祖父争气,所以嫡系那边也对他很客气,一直没断了来往。到了他父亲一辈,他父亲就有点花天酒地了,举人都没考上,只一个秀才,想捐官都捐不了,祖父没法子,就随他去了。祖父只他父亲一个儿子,想要再培养别个的儿子,那也没有啊。他父亲就花天酒地嘛,也就别指望能有什么大出息,是负责任的人了。干别的不行,妻妾娶了几个院子……

  那造的啊,满家里都是吵闹脂粉味儿……

  他祖父致仕以后看着家里乱的不行,差点没能气死。然后他就出生了,祖父就把他养在膝下教导,择院另居,然后费心教养,本来是寻思着等他考上了,就给找旧关系,给做个官,结果没等到这一天,祖父就去世了。

  家里就靠祖父一个人撑着,他这一走,家里跟塌了似的,那乱七八糟的啊。他那父亲是个不中用的,小老婆一堆,外面更是一堆烂帐,家里就给这些女的瓜分了,那是树倒猢狲散。他父亲也是受不了这个打击,不知是因为老爹死了,良心发现受不了打击,还是女人们只是图钱财,一哄而散,把他给刮空了受不了打击,反正就是醉生梦死起来,最后就喝酒喝死了……

  也是怪了,娶了一堆莺莺燕燕的,结果只生下他一个,还是庶出的。然后他父亲一死,正室夫人也带着嫁妆归宁了。

  她的母亲是小老婆,也是命不好,养上几年也跟着死了。

  然后族里就把胡山长给立为嫡嗣了,可惜祖父一走,父亲留下的并不是多么风光的家业,而是一堆帐。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好在还有名声顶着。没有家业,也就没人来争抢,因此才平平安安的到了现在。

  也是祖父余声好用,当时给他定的是一个旧友的孙女为妻,他孝期过了以后就娶过了门。当然不可能是嫡出的,是庶女。

  人虽胆小不会当家,也不敢,但胜在心性极好,胡山长很满意。

  很受父亲那个坏影响,因此他也没有妾,婚后生了一个女儿。

  然后他就受聘来留谷县里当山长了,妻子和女儿一直在老家守着家底子呢。

  家里总得有人的,也是因为是宗妇,所以每年每节的,都是她主持料理,打理田产之类的。

  胡山长中了进士以后,嫡系那一脉就想要拉拢他为之所用,他为了不成为棋子,没有做官,只是一直呆在留谷县里。

  当时也是多亏了现在是新知府的好友举荐和照应,不然日子没那么好过!

  “我当时也想过回乡,只是,有了肥皂的出息,和族里所得的利益,一回去,只会被绑住,人嘛,只会越来越贪心,与其被捆住在那,还不如就此把妻女接来,族里现在有了好处可分,族老们总会帮着料理家里的事的,只有无不尽心的,所以,我才下定了决心,不然,利一大,可能女儿婚事都能被人利用了……”胡山长道:“我那妻子是个没有主见的,就怕被人哄了,把姐儿随意嫁出去……这也是我的一桩心事之一……”

  胡山长笑道:“不怕你笑话,看着开涵这性子,我是真喜欢,也不是没想过这个姻缘,只是也知道你,肯定不是那种只顾合适不顾儿女愿不愿意的人,所以我才不起这个话头,再则,我也存了私心……就怕他们成了却不好,到时候,我是连弟子也没了,女儿也没了,岂不冤枉?!所以啊,人接来了,就见见,若是不成呢,我那女儿多了一个兄长,若是成了,我这一辈子,也就放心了……”

  邓智林点点头道:“这才是正理,咱为大人,可不能只包办婚姻,孩子的事,得孩子们自个儿愿意才成,一个都勉强不得……”

  是啊。若是委屈了,这一辈子可就不顺心了。

  邓智林是不想委屈了胡山长的女儿,但也不想委屈关开涵的。所以他说的是实话,而不是客套话。

  “这孩子来我见见,我还有一个女儿,来了正好相处相处……”邓智林道。

  胡山长是知道些当初蔡氏的事的。他便笑道:“原来人在这儿……”

  这邓智林也是真的正人君子了。说实话,这种事的,便是弄了来做小老婆,也是使得的。若不是正派人,不会这样。

  “肯定相处得来,我家女儿受她娘影响挺深的,最是乖巧懂事不愿意强出头的性子,与小涵暂且不论,只是与你家开兰肯定相处得来,那孩子并不是强势的人……”胡山长眼中有浓浓的思念女儿之意!

  二人聊至三更天才罢。

  当晚邓智林就没离开了,就与他一道起居,第二天一早,关开涵来接,便一道结了帐离开客栈,回了家。

  赵玉和带着小凡是紧张的不行,那是恨不得打扫个干干净净的,扫榻相迎啊。

  “这两个院子有一道小门连接,那一边是开兰住的,咱们大老爷们都住这边挤一挤……”邓智林笑道:“过一段时间,她也该回来了……”

  胡山长对准备的房间很满意,笑道:“挺好。以后我就在这屋里授课!”

  赵玉和给倒上茶来,奉上那是殷勤的不得了。

  胡山长笑道:“都是自家人,甭客气!”

  然后又给见了林大厨,这便安居下了。

  一面写信回留谷县去,一是给书院,他要暂辞山长一职一段时间,也没说以后还回不回,更没说归期,二是给县城里的家里管事,叫他把家里东西收拾了,带着不多的仆人,到府城来落脚,又叫他们准备相看府城的宅院,不必大,只需要清净点,离某某街近点就行,又叫采买一二个婢子或婆子,言是安顿妻女所用。

  信一去,安排起来就快了。

  胡山长已遣人去接妻女了。

  一切安排妥当,也不耽误,就给关开涵授课,不是在院子里讲的,而是在屋里关紧门窗讲的。

  邓智林去听了一把,讲的是什么呢!?都是不能叫外人听见的。

  说的都是当今朝堂里的关系,派别,人物,以及本朝的一些机要之处。然后再说的便是春秋左传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始末……

  邓智林光听着就汗直下啊。

  这种课,在外面,那是永远不可能听得见的。

  谁敢教?!

  想死你就教。

  虽然春秋左传在后世是完全开放的,但是在这个时候,这本书,全是讲政治的,这是犯忌讳的,只有帝师教皇子时,士家大族教子弟时,才会用到这本书,而且都是关起门来挑子弟教的。

  有些悟性不好的,就千万别教,要是个二愣子,没悟性的,学个半熟然后在朝上显摆起来,干点蠢事,是灭族之祸……

  这书在世家之中,那是极其重要的传家之书。一般都是培养能臣,权臣这一种时,才会传下去的。

  想一想,这其中有多深刻!

  而这胡山长教出来的,比后世一些文史学家总结出来的可精髓多了,为啥?!不是胜在于学问,而是他祖父有过实战经验啊,总结了一辈子的经验啊。

  那能一样吗?!

  胡山长是他祖父手把手教出来的,那个心得,可想而知了。

  这可真是看家本领了!

  胡山长认为关开涵早已经有了考举人的资质,这些不必再教了。

  但要往上走一步,光会些经史子义是不够的。

  想在那个圈里混,爬,就得懂最基本的规则,然后才能摆布得开。若是两眼一抹黑,只凭自己摸索,想要升迁那是不可能的。

  光只会干好事情是不够的。能力很重要,但是能抓住机会,更是一种嗅觉和直觉,还有才能和本事。

  而这个,就必须要深谙这个,还要会藏拙,才能得到真正的往上升的精髓。

  开涵有这么一个老师,真的是捡到宝了!

  若是光有能力,又嚣张,不藏拙,不会敛锋芒,没有智慧,一个无根无基的小官,只会死的很快……

  邓智林走开了,有些话,他就不听了,有些事,他也不问了。

  他摸摸小凡的头,道:“这些课听了,不可往外说,更要把本事和想法敛起来,藏起来,别叫人轻易知道你的城府。”

  小凡点点头道:“小凡知道,听了天音,对凡人来说,是害处!小凡心中有数!”

  邓智林点点头,这孩子真的万分的懂事了。

  他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去吧!”

  过了几日,接到武护院的信,言是再过五六日功夫就能回到府城,邓智林心中欣喜,叹了一口气,忧心了很久的事,如今总算是见到了。

  “半年了……”关开涵道:“因为这一变故,一蹉跎就是半年功夫。”

  出事的时候还是冬天,现在都是夏天了。

  听着蝉鸣,道:“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世,人与人之间也很容易就散了!”

  “所以在一起的时候,更要学会好好珍惜啊……”邓智林笑道:“千万别进了自暴自弃的误区,这可要不得,不能说因为易散,干脆就不珍惜也罢了……”

  “不是这样的,大到国家大事,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坚韧的心性,与天争,与地斗,人类才能立于天地之间,而小到一个家,一个人,也是因为有那些永不放弃的人,才让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变得弥足珍贵。”邓智林道。

  “嗯。”关开涵笑着看着他,道:“老爹,你是这世上最好的老爹……”

  邓智林哈哈大笑,道:“也是咱有缘份吧……”

  关开涵也笑了。

  约是因为他们都是彼此都珍惜的人,所以缘份才深。

  任何的关系里,无论多亲密,只要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心思是随便吧,反正要散的这种心态,无论多么惊天动地的情感,都是要瓦解的。这一种定律。

  晚上吃饭的时候,胡奎笑道:“女儿要回来了这么高兴?!”

  邓智林嘿嘿笑道:“那是,你有女儿,还用问?!我那婆娘生了五个儿子,没有女儿,一直是遗憾的。如今得了一个,能不珍惜?这孩子是好孩子,吃了很多苦,心还很软,很善良,特别难得。遇多了事却没有怨地怨天的愤怒。这样好心性的孩子,难得一见了!”

  胡奎听的直乐,笑道:“你这人,儿女心还挺重的。”

  邓智林道:“你的家人到哪儿了?!”

  “算算脚程,还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到吧,她们娘俩身子弱,长途跋涉的,恐怕要耽误耽误,”胡奎说到这个就有点忧心了,道:“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住?!来了这,也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

  邓智林拍拍他的肩,道:“喝酒,吃点菜!”

  胡奎就爱这个酒菜,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出来的,这滋味,真的绝了!

  绝到那种他根本不想离开关家的那种!

  他吃了一口,又赞了一声。惊叹不已,有这手艺,这关兴啊,别说一身屠夫手艺能发家了,便是开酒馆饭馆,那也是宾客临门,绝对赚大钱的那种。

  “知道新知府姓什么吗?!”胡奎突然道。

  “姓林啊,我知道。”邓智林道:“是父母官,百姓们避讳罢了,一般以青天称呼,不谈名姓。”

  “那你知道,内阁辅臣中有一位也姓林?!”胡奎道。

  邓智林一愣,京城的事,他还真不知道,他低头,做出一副俯首聆听的样子。

  “内阁是我朝首创,我朝取消了相府,设了内阁,而内阁有七席,这一次,倒下的,恐怕是首辅……”胡奎道:“就是这一次的弊案,朝中,京中怕是已经翻天了……”

  邓智林光一听就明白了,就是权势之争。

  “而这一次在掰倒这位首辅人中,出了大力的,是林阁老。”胡奎道:“林家是林知府的本家,嫡脉,祖上在前朝出过宰相的,家学渊源,真真正正的清白名流。只是子孙不继,一直都没出过什么得力的子孙,便一直不怎么再出彩,这一次林阁老才是要起来了……”

  “他会当首铺?”邓智林讶然道。

  “这倒不会,”胡奎笑道:“这一次,是几个人联合在一起,掰倒了首辅,而这一次会接任首铺的,恐怕是另一位……”

  “能进内阁,就算不可能是首铺,也很有权势了……”邓智林叹道。

  “知道现在这位首铺是什么人吗?!”胡奎道:“他是前太子太傅,就是当今的帝师,铺佐当今十二年了,前年陛下已经亲政……”

  等等?!不对啊。这,这……怎么与万历朝有点像呢?!

  邓智林汗下来了,不,不会,不至于,应该是他想多了。

  可还是不放心的急问道:“首铺叫什么名?叫张居正吗?!”

  胡奎茫然的看着他,道:“不是啊……”

  邓智林一口气松掉了,吓死他了,不是就好!

  见胡奎一副奇怪的眼神,便笑道:“我不知道哪里听来的,就是这么一问……”

  行吧,你说是就是吧。胡奎也不追问,只笑道:“陛下需要首铺归还权力,而首铺在朝中内外,上下,势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其它人也知道陛下有这个心意,所以今次的事件,可以说是主动与被动的结果……”

  哦!明白了!

  所以,可能这个弊案,一开始只是小范围的,那首铺也不干净,确实可能有为了提拔自己势力而售题的嫌疑,但是,是一伙人要把他拉下神坛,所以推动了整件事情的发展……

  然后就这样了……

  “这样说来,这京里有的乱啊,打笔仗是很耗时的……”邓智林道:“墙倒众人推,再加上审案子,一个牵出一个的,有的追究……”

  所以趁现在京里没人注意这么多事,干脆闷声发大财好了!

  胡奎一乐,这里只他们二人,关开涵小凡早回屋看书去了,赵玉和守在厨房里在收拾呢,威风搁他脚边转悠,时不时的汪汪叫上两声儿,透着静谧和安全。

  胡奎是真的拿关兴当知己了,若非知己,有些话,他不会说。

  说都说了,也不在乎多说点,便道:“……当今不算有魄力的,只怕不知道适而可止的道理,这学子是放了,也安抚了,加恩了,可是这上面的事情有的乱……若是有魄力,现在马上就定案,撸了职就完了。然后定案,以后再不许提这个事……但是事情怎么说呢,一旦开了头,收尾难,他就想收,底下的人不肯……为啥,要把首铺的势力连根拔起,才能空出更多的位置来,才能往上钻营自己的人手……而当今,未必能拦得住,毕竟闸口已开,洪水已来……”

  邓智林道:“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你才不愿意入仕,林知府之前也只外放,不想升迁……”

  前有首铺专权,后有这些汹涌,而当今又不是个有魄力的……

第134章 天机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空间老汉种田记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空间老汉种田记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