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95

  他不由又轻笑了一下,转向前,俯视百官。

  “《诗》有讽兴比喻。彼其之子,不称其服。彼其之子,不遂其媾。他的意思臣明白,无非讽臣要有自知之明,估量一下自己配不配得上这身衣裳。服之不衷,身之灾也啊。他不仅是讽臣不配,还威胁臣若有僭越之心,必要身受大殃。诸君猜猜,这位通经大儒,下场几何啊?”

  百官自然不敢应答,然“下场”二字,已让不少人心中有了数。

  “孤把他放了。”见到有人脸上的惊愕之色,曹操眉眼间笑意更浓,“孤不仅放了他,还赠了他黄金百两,布帛千匹,让他带弟子回乡,继续著学立说。因为孤知道,他和你们中有些人一样,什么服制舆礼,你们不就是劝说、讽刺、要挟,让孤当陛下一辈子的臣子吗?这孤要是杀了那老儒,就还得杀你们当中不少人,一个一个,哪杀的完啊。”

  他说的似乎是个玩笑,但众人,尤其是被他说中的那些人,哪敢露出一点笑意。唯恐曹操记起了他,直接把他就地问斩。

  “要孤说,你们既然有这些想法,就不必成日躲躲闪闪,引经据典拐着弯说话。”曹操继续道,“今日在这大殿前,当着陛下与诸君的面,我曹操,就明明确确的告诉你们——”他转过身,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走向刘协,刘协本能的如惊弓之鸟一般躲了一步,却发现曹操弯膝跪在他面前。

  “臣曹操,祖孙三世,蒙负圣恩。只要臣在世一日,必保汉室绵延无殃!”

  “魏公!”

  这次终于有人忍不住高声叫了出来,还不止一人。若说刘协说那些话是下下之策,那曹操现在的所作所为更像是昏了头一般。这样的情境下说出这样的话,等于彻底封死了他代汉自立之路。这怎么能行?!曹操不称帝,手中的兵权、府中的幕僚都该怎么安排?最重要的是他们与家族的从龙之功——

  可覆水难收。话既说出,就一个字也不能再收回。

  从一开始的惊恐,到仇恨再到此时的困惑,刘协看着眼前的曹操,目光越来越复杂。他的本能既要他往后退,又怂恿他上前将曹操从地上扶起,好言安抚,如此则可以彻底堵住曹操食言的退路。在他做出抉择前,曹操却已徒自站起了身。

  一瞬间,刘协突然觉得,虽然曹操向他下跪,自称臣子,可一点都不像所谓的真正的臣子一样,毕恭毕敬,卑躬屈膝,将君王奉为一切。

  自始自终,曹操跪的都是自己。

  曹操走上前,将方才扔过来的冕冠,一旒一旒的理顺,然后走上前,为眼前的这位皇帝重新戴到头上。

  刘协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在这时开口。用的是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

  “无论你怎么巧言令色,在朕眼里,你仍旧是个狼子野心的奸臣。”

  “臣知道。”

  “天下仍旧有的是忠肝义胆之士会骂你为国贼,恨不得食你肝肉,饮你喉血。”

  “臣知道。”

  “后世之人只会记得你是如何弑后篡权,只会说你阴险狡诈口蜜腹剑,你还是会被当作小人,遭万古唾骂。”

  “臣知道。”

  “那你为何——”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又落了下来,“曹操,你迟早会后悔的。”

  “陛下,”曹操一边系着刘协颚下的带子,一边平缓道,“操做的所有事,既不在乎你如何看,也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更不在乎身死之后千百年后的人。人生在世,俯仰无愧天地,内省无愧己心,不必说与千万人,一人知己,足矣。”

  系好带子,曹操为刘协扶正冕冠,接着后退了一步。在迈出脚步时,他不自觉地向阶下望了一眼,纵使相隔甚远,纵使穿着相近的冕服,他还是能一眼于百官中,寻到那人,然后想象到人微微扬起的唇角,还有比日光还明媚的双眸,正坚定的同样望着自己。

  斯人在侧,余何悔有之?

  “臣曹操,叩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无极。”

  在他身后,群臣百官,无论心怀何意,情愿与否,都只能弯膝下拜。大殿之前,百官俯首,独君王一人高立,睥睨众生,纵汉极盛之时,亦如此时之景。

  “臣等叩见陛下。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无极。”

  ————————————————————

  礼毕宴终,皇帝前往宗庙祠告,曹操却禀退了所有人,独自登上宫墙的一隅。这里的宫室十分偏僻,宫墙下连驻守的侍卫都没有,只有那一人,摘了冕冠披散开头发,坐在高高的宮墙边上。

  一见到他,曹操的目光就柔和了许多,也如他一样去了冕冠散了头发,贴着人坐到宫墙之上。

  “那个中黄门已经处置了。”郭嘉轻描淡写的说道,“看来还是让江东太安逸了。等公达正式接手了那边的事务,倒要看看孙仲谋还有没有闲情逸致来搅混水。”

  “奉孝觉得,那封信真的是孙权送来的?”

  “反其道行之罢了。真出了事,反倒没人信是他点的火。不过论理说,一层宮卫一层暗卫,那个中黄门早该在外面就死了。”他顿了顿,看向曹操,“所以只可能,是你故意放他进来的。”

  曹操笑笑,算是默认。他的奉孝只会比他预想的更聪明。

  “靠这么紧做什么?”

  “这宫墙几十丈之高,靠近点,孤怕你摔下去。”

  “摔下去就摔下去呗,重来一次就好了。”

  “奉孝,”曹操无奈叹了口气,“这么久了,还在生孤的气?”

  “没有啊。”郭嘉道,“明公不是一直想知道嘉瞒着你什么事吗?就是这件事。”

  曹操一愣。四目相对,他终于确信,郭嘉没有在开玩笑。

  将日暮时的阳光渐渐敛去过盛的光芒,郭嘉歪头靠在曹操肩上,半阖起双目,感受着温暖洒在身上。

  他缓缓地开口,像在说一个兜兜转转了百余年的老故事:

  “曾经,嘉真的很希望明公能当皇帝。因为在嘉眼中,只有那个位置才配得上明公这些年筚路蓝缕、戎马征战为天下人为汉室所作的一切。或许明公从不在意天下人怎么看你,可嘉在意。太在意了。什么天命如此,英雄垂暮,嘉一个字都不想理。嘉就希望明公能永远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希望天下人都理解明公的良苦用心,赞颂你、叩拜你,让你不必蒙受任何的委屈。

  然后,一切就开始了。

  人心啊,从来都是模棱两可的东西。见一个人死,第一次会心生不忍,但次数多了,就如同见这太阳东升西落,春秋四时更替,变得越来越麻木。嘉从不在乎这朝廷是死是活,反正不是汉室,就是其他;也越来越不在意死了多少的人,反正朝升夕替,死去再多的人,也死不掉所有的人。至于苍生大义,忠孝礼节,更都无所谓,无非是旧人画地为牢编造的东西。既然万物都可变化,都会消亡,自然万物都没有什么意义,既不用在意,也不会被他们困住。可后来,嘉才发现,原来对许多人而言,失去束缚,反而会比之前更痛苦。

  但嘉还有在意的事情,所以还能靠着执念一次一次的走下去。可或许命运本身无论嘉信与不信,都始终喜欢开恶劣的玩笑。无论多少次,成功失败与否,明公从来都没有登上帝位。该输的战役,会死的人,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原点。”

  感觉到搂在他肩上的手臂更紧了些,郭嘉轻笑了笑。或许就是这样,就像他总替曹操不平一样,曹操也会为他心疼,尽管他早就不在意那些事。

  “可直到最近几个月,嘉看着明公任性妄为,要不顾一切将大权交给汉室,听到历经千帆,今日明公还会坦然的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嘉居然没有任何的不快,更没有生过气,只觉得欣喜,无比的欣喜。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会消亡,所有人都会为命运颠簸所左右,但那不重要,在你这里都不重要了。你永远都会听从你自己的意志,坎坷辗转,你都会坚持最初的路。所以苍生有了意义,天下有了意义,山川树木,天地皆有了灵。”

  “这是最后一次了。”

  前路如何,结局是好是坏,他都不会再逃避。

  于夕阳赤色的余晖中,他拨开斑驳的垂鬓,吻上人的唇。

  “孟德,你就是我在这须臾世间,唯一的绝对与永恒。”

  ※※※※※※※※※※※※※※※※※※※※

  本来这该是结局的……可在强迫症不断卡文的纠结过程中,我突然觉得,这个故事到这里没有办法结束。

  但说实话,很多故事之所以能是HE,是因为它在最适时的地方停了下来。如果继续依照惯性走下去,或许连我自己也无法预测他们会选择何种结局。

  所以亲爱的们,(如果你们还没有因为我的更新速度放弃我的话orz),故事的最后一卷,你们觉得应该写下去吗?

第172章19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三国]嘉年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三国]嘉年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