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因近日要回门, 贾琏昨夜倒消停得很,只揽着凤姐儿睡觉罢了。夫妻二人一早先去请了安,辞别贾母后便乘马车直往王府去。
说起来, 凤姐儿也有六七年没有回过王府了, 前些年王子胜回京述职, 原本是打算一家人都回京看看, 临行偏又遇上各种事,最后只得王子胜一人回来。
凤姐儿如今嫁了人, 倒没有做姑娘时规矩那么严苛,路上悄悄儿掀起一点帘子往外看。贾琏看着便笑道:“回头我带着你各处逛逛去。”
凤姐儿扭过脸,双目晶亮看着他。贾琏叫这目光看得心底发烫,忙道:“得了,多大点事, 看你家爷的。”
凤姐儿便捧场道:“多谢爷垂怜。”
贾琏笑斥:“胡说。”
路上说说笑笑,也没觉得走了多久便到了。凤姐儿还道:“记得幼时去你家, 还觉得走了老远,怕不得出城了,今天怎么这般近了?”
贾琏先跳下车,回身扶她:“这都是我的功劳, 陪着你说话让你忘了路之远近。”
因在外头, 凤姐儿隔着围帽嗔他一眼,未曾开口。
李氏这几年略发福了些,眉眼看着倒更慈和了。凤姐儿一进门,先给她磕头。李氏忙叫丫头扶起来, 笑道:“快过来我看看, 那日也没能好好看看你。”
凤姐儿便笑着上前。
李氏拉着她的手,微红了眼眶:“走得时候才那么点儿大, 这一眨眼也嫁人了。你爹娘都好?”
凤姐儿笑道:“托您的福,都好。我许久不见婶娘,心里想得很,婶娘快别这样,您若哭了,回头程姐儿该撵我走了。”
程姐儿走过来,娇娇地拽着凤姐儿的衣角:“姐姐。”
凤姐儿便有些鼻酸,忙摸着她的头发,笑应了一声:“程姐儿也大了,那年我走,哭得什么似的。”又对李氏道,“程姐儿也是大姑娘了。”
李氏笑道:“正是,赶得我都老了。”
说着话儿,丫头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公子进来,李氏一见便招手道:“仁哥儿快来,见见你姐姐。”
仁哥儿松了丫头的手,自己往凤姐儿这里走,凤姐儿忙蹲下身,搂着他,笑问:“你是谁呀?我怎么从没见过你呀?”
仁哥儿一双大眼睛先往上瞧瞧李氏,又看看凤姐儿,神气活现地:“我是仁哥儿,那你是谁?”
李氏笑道:“不许没规矩。”又对凤姐儿道,“自他出生你还没见过呢,今天你们姐弟也见见。”
凤姐儿心中有些不安。她记得幼时父亲也想给福哥儿起名“王仁”,只是她那时哭闹着不愿意,方才罢了。可是如今倒又出来一个“王仁”,难道这结局是注定不能改的?
她虽思绪万千,面上却分毫不露,只哄着仁哥儿玩耍。
那仁哥儿不过四岁小儿,正是天真可爱之时,凤姐儿便哄他道:“跟我去我家吧,我家里有许多好吃的。”
仁哥儿撅着嘴想了一会子方道:“姐姐把好吃的拿到我家来吃。”
惹得众人大笑。
贾琏见凤姐儿哄着仁哥儿玩耍,仿若瞧见了日后她哄着自己的孩子玩耍一般,不觉便嘴角噙笑,看痴了。
李氏轻咳一声:“琏哥儿。”
贾琏怔愣一下,忙道:“是,舅母吩咐。”
李氏大笑道:“你们回去有多少看不了,非在外头做出这副样子。幸而是在我这里,若是在人家家里也这样,岂不让人笑话。”
凤姐儿红着脸道:“婶娘如今也会笑话人了。”
贾琏便借机到前头见王子腾去了。
程姐儿许久不见凤姐儿,虽日常也有书信往来,到底生疏了些,这会子见凤姐儿与从前无异,便又围着凤姐儿叽叽喳喳说些小女儿闲话。
李氏叫她吵得头疼,对凤姐儿道:“你看看,这么大了,还是这么个孩子样!你那时七八岁上就能帮着你母亲做事了。”
凤姐儿笑道:“这是知道您疼她,她才敢这样。我看程姐儿机灵着呢。”
李氏便愁道:“都是些小机灵。平日里我也不深管她,就是想着,女孩儿家能有几年舒心日子呢,在我这里还不叫她放松放松,过几年更没这个时候了。只是心里也是怕,万一……”
凤姐儿知她不愿在程姐儿面前明谈什么婆家娘家的,因此笑道:“有叔父和您在呢,离那时又还有几年,慢慢来就是。”
程姐儿正瞧着凤姐儿头上的簪子有趣,不好意思道:“姐姐的簪子给我看看成么?我还没见过这样的。”
那簪子乃是玻璃种翡翠雕成,簪头是孔雀形,通体清透,只那孔雀眼睛是鲜红的一点。
这东西倒不值什么,胜在精巧和那点睛的一下上。时人重玉,认为玉乃石中君子,官宦书生、文人雅士都爱在身上佩一块玉。后世虽把翡翠炒成了天价,此时之人于翡翠上倒是了了。
凤姐儿见她喜欢,从头上拔下来递给她道:“不知道你喜欢这些,回头我送几枝好的给你。”
李氏忙道:“快别理她,哪有上赶着要东西的,没有个礼数。”
凤姐儿笑道:“这是程姐儿和我亲,再说,她也没要,是我见她喜欢,送她罢了。
婶娘也别和我急,这东西不过是看着精巧,其实也不值什么,咱们南边那个缅甸国这种矿多得是。”
程姐儿也小声道:“我不要。”
凤姐儿笑道:“胡说,难道做姐姐的这么久不见妹妹,送妹妹些东西都不成了吗?”
仁哥儿听见便道:“那仁哥儿呢?不送仁哥儿吗?”
李氏气道:“哪里都有你!”
仁哥儿一本正经反驳道:“母亲胡说,只有这里有仁哥儿,外头没有。”
凤姐儿笑道:“自然有你的,你跟姐姐说,喜欢什么?”
仁哥儿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要什么,便叹着气道:“哎,算了,都给姐姐吧。”
凤姐儿见他如此,倒很喜欢他小小年纪知道记着姐姐,因此笑道:“我从南边过来给你带了一套会动会响的表,现正外头放着呢,一会子你去看看喜不喜欢。”
仁哥儿欢呼一声,眼巴巴看着李氏,凤姐儿便道:“婶娘让她去看看吧,我让平儿陪着就是。”
李氏点点头,仁哥儿忙带着丫头跑出去了。
李氏便道:“可是西洋来大座钟?”
凤姐儿道:“并不是,瞧着像咱们的园林小景儿似的,又能玩又能看。”
李氏道:“听说前两年宫里得了几座镀金的水法钟,可是那样的?”
凤姐儿笑道:“听您说得像。只是并不是钟,若真是钟,我倒不敢随意往外送。”
李氏也笑道:“胡说,自己家,没有这些说道,那都是外头糊涂人说的糊涂话。”
一时仁哥儿大叫着跑进来:“姐姐,你快来看,那小鸟还会动呢!”
程姐儿便有些坐不住了,李氏一点头,她便牵着福哥儿的手跑出去了。
“都是贵重东西,回头你自己留着就是进上都够了,我们平常人家,怎好用这些?”
凤姐儿笑道:“婶娘不必担心,是个小的,纵进上也没什么意思。咱们这边离海远,因此瞧着稀罕,实则南边渐渐的也多了。”
李氏见她有分寸,这才罢了。
因两个小的都出去了,李氏跟凤姐儿说起王子腾:“你叔父这几年在京里觉得有些施展不开,正筹划着谋个外任呢。”
这个话凤姐儿倒不好接,若是王子胜或贾琏来说,她早就有一二三四五等着了,只是王子腾这里到底有些话不便说,因此只道:“叔父正是壮年,仕途上必有进益的。”
李氏原是不想离京,因此想着跟凤姐儿说说,让凤姐儿也劝劝王子腾,只是话一出口,便觉有些冒失,便顺着凤姐儿的话笑道:“果真如你所说才好,我也好给程姐儿多攒些嫁妆银子。”
凤姐儿仔细回想原著,倒是记得后头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只是那都是薛家进京之时了。因那《红楼》一书中各人年岁不大好考,她此时也无从判断这是到了什么时侯。
回程路上,凤姐儿一直托腮沉思,显得有些闷,贾琏便问:“可是有什么事?”
凤姐儿回过神,盯着贾琏看了半晌,她来这一遭,不知会不会产生什么改变。若是不变,她、以及那些可爱的女孩子们,是不是仍要落到那样悲惨的境地里去,若是能变,为什么兜兜转转,一切好像又跟书中重合了。
贾琏见她半晌不语,只盯着她看,便笑着搂住她道:“这是怎么了?难不成回娘家受委屈了?”
凤姐儿靠在他胸膛上,听着他胸腔传来的“砰砰”的心跳声,慢慢放松下来,罢了,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贾琏伸手试了试凤姐儿的额头:“也不烫啊,怎的突然没精神了?”
凤姐儿笑道:“也不知怎么了,忽地想起原在家中的事了。今日也没见我祖母,改日,你陪我去城郊别院里拜见祖母吧。”
贾琏也想到京中传言,说自己的父亲和泰山大人是一样的命格。他笑着安慰凤姐儿道:“这是应该的,我们做晚辈的,自然要去探望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留言鼓励,热腾腾的更新一份,请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