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卡塞尔学院与送来的账单(1/2)
“芝加哥大学?找我什么事吗?”姬苏有些疑惑的问道。
男人只是把信递给了他,补充说道:“不知道啊,而且似乎还有礼物的样子。”
礼物?
姬苏一脸疑惑的打开了信件。
信封是烙金色的信戳封好的,上面有着一个徽章,是一颗半朽的世界树的样子。
里面是牛皮纸书写的函件,是用书法极好龙飞凤舞的拉丁文书写的。
姬苏教授亲启:
我校听闻姬苏教授是特殊心理学的专家,因此想要聘用姬苏教授为我校联名私立学院卡塞尔学院的教授。
如果您同意了,请联系我校在临海的教授古德里安先生。
另外,信件上还附上了您在瑞士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的账单,根据您在1983年的遗嘱,遵从您的意愿,一半的资产被无偿赠送并由卡塞尔学院转换为物资给了菲德尔古巴建设协会并用于慈善和医疗行业的进步。
希尔波特-让-昂热敬上。
奇怪的信件。
姬苏又打开了那张较小的纸片,上面记述着自1923年到1989年的存款记录,一笔笔的数字好像一个个记忆中的符号一样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1941年的15万美元赠予在新加坡的南洋华侨爱国人士并由他们转交给正面战场的战争。
1983年的40万美元用于支持对于布基纳法索的援建。
以及各项用于勋多多百亿补贴的十亿美金。
花旗银行总计取出三亿四千万美金,自1931年后账户上还余下一千万美金,并在目前华尔街的托管投资之后为三百四十一亿美金。
瑞士银行则较少,仅有22亿美金与13%的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股票,时间显示是在1947年购置的,第二年这里在加瓦尔发现了世界上的最大油田,加瓦尔油田。
简直是可笑的信件。
姬苏看完之后把信件塞进了信封中,把信封扔进了垃圾桶,冷冷的说:“这应该只是一个恶作剧罢了。”
男人却把信件从垃圾桶里拿了出来和宝贝一样的拍了拍。
“别扔啊,儿子,我还没看看呢!”
男人一脸安慰的看着信件,想要看看这封信件的真伪。
姬苏淡淡的走在路上,过了五分钟,他看着还一脸入神的男人,有些奇怪的问道:
“老爹,怎么了吗?”
男人放下信件,脸上都是灿烂的笑容。
“没事,没事。”
他把信封揣进了兜里,拉着姬苏的手,很是愉快的哼着小曲。
”Расцветалияблониигруши,
Поплылитуманынадрекой;
ВыходиланаберегКатюша,
Навысокийберег,накрутой.
Выходила,песнюзаводила
Простепного,сизогоорла,”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喀秋莎》,但姬苏却听着却有些淡淡的忧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