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前方高能!核聚变打击(3/3)
但你们要知道,这些行为全部都是依赖一项基础条件——能源。
几年前,能源价格曾经暴涨几倍,严重影响了物价稳定、民不聊生。
因此,只要解决了能源问题,方可一帆风顺。
纵使国际社会对我们施压,那也要竭尽全力,保护这项技术。
毕竟【能源】才是本座城市的【立足之本】!
再者,这项技术并不等于武器。
参考日本德国,他们拥有【核电站】,照样吃香喝辣,才不会被冠以【核武器】为由,遭受攻打。
要知道,武器级的浓缩铀,才等于核武器。
对于咱们这丁点浓度的【贫铀】,拿去用作发电工业,难道有啥不对?
眼见教室重返宁静,已经无人胆敢质疑老师【天衣无缝】的观点逻辑。
然而,勇于试错的【生物课代表】,再次硬着头皮,编造了一个问题:
“老师,既然您这么厉害,为何还要跑来教书?”
显而易见,热衷于违抗科学伦理的『诺贝尔Physics』物理老师,仿佛被戳中了痛点,睁大眼睛回答道:
“事与愿违,迫于无奈呀。
进行实验的途中,不幸造成了事故,牺牲了不少人员,只能被迫辞职,背下这一口黑锅。
——但,这并不重要。
科技的发展,总离不开【试错】的勇气。使得这门技术愈发完善。
而不是‘因噎废食’、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要知道,全世界只有我们这般的人工浮岛,漂流于这世界最偏僻的角落,没有丝毫顾虑,才可以获得较为自由的科研环境,不像陆地那般苛刻、束缚于伦理。
各位同学们,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它无时无刻推动着这个世界的前进。
即使落入地狱、粉身碎骨,人们也会默默纪念着这些伟大的牺牲者,因为——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建豪宅,提供私人飞机,会降低你们的电费——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全体学生起立鼓掌,致敬这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他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栋梁人物。
当然,也有一批不愿起立鼓掌的学生:
1.坐在轮椅上拼命挣扎起身的【物理课代表】,有心无力;
2.信奉神明的【技术课代表】,认为这一切仅为“作者”刻意安排;(章节八)
3.皈依佛门、六根清净的【哲学课代表】,波澜不惊、笑看众生;(章节五)
4.称王称霸、不愿放下尊严的【地理课代表】,刻意回避历史功绩、仅仅关注未来发展;(章节七)
5.倍感压力、道不同不相谋的【政治课代表】,痛斥老师扭曲了“正义”、变相赞美“邪恶”、不利于局势稳定;(章节六)
6.教室门外站着等候的【国际刑警】,调查本次《核武器轰炸》造成平民伤亡的恐袭事件。
7.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判定老师只是“将死之人”的【历史课代表】。
毕竟科技革新的伊始,总是伴随着先驱们的牺牲。
一群无知且胆小的人们,怎能理解那些【开拓者】,急切、热情、善良的初衷?
苏格拉底、哥白尼、乃至当代的【法克里扎德】核物理学家,他们都是活生生被处死的案例。
老师看了一眼手表,时间所剩无几,于是发表了最后的演讲:
——《物理》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学科。
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
无家可归、饥寒交迫、漂浮于海浪之中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科学知识,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永不屈服!
忽然教室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国际刑警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诺贝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六个大字:“前沿科技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只见学生们迟迟不愿离去,眼里饱含泪水,朝着门口望去,
——如此伟大的【科技先驱】,竟被国际刑警们戴上了手铐,拖出了教室。
这一群学生,象征着城市的未来,将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