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可能是昨天太累了,敏贤早上没有准点起床,亏的杨嫂子去叫醒了她。
等她洗漱完之后,发现他哥哥和小高还有王团长都已经吃完早饭了。
杨嫂子赶快给她盛了一碗面条,敏贤稀里糊涂地就往嘴里塞,结果烫到了舌头,赶紧喝了一大口水。
杨嫂子给敏贤扒了一个鸡蛋,放到敏贤碗里,道:“来得及,你慢点吃。”
这么多人看着她一个人吃,敏贤哪能不着急,几口就把面吃完了。
小高看见敏贤吃完了,说道:“走吧,车就停在楼下,我送你们去火车站。”
敏贤的东西都收拾好了,拎包就能走,她哥哥完全是没有行李,身上这一套还是前几天敏贤给他买的。
杨嫂子和王团长起身要送他们。
敏贤拦着道:“嫂子,别下去送了,昨天就忙了一天今天一大早又起来给我们做饭,在家好好休息吧,我们自己走就成。”
杨嫂子道:“那可不成,我们家丽丽走之前给我布置好任务了,要我好好送送她敏贤姐姐。”
丽丽马上快开学了,家里老人想孩子,让她回老家住几天。丽丽舍不得敏贤不想走,杨嫂子好说歹说才给她劝走了。所以丽丽昨天没有参加他们的聚餐。
敏贤阻拦无效,杨嫂子还是跟着下去了。
楼下,钱丽媛和程芳早就等在了车旁。
小高和王团长帮忙把李向阳扶到后座,让他打着石膏的腿横放在座椅上。
另一边,钱丽媛和程芳迎上来和敏贤叙旧。
钱丽媛塞给敏贤一个铝饭盒,道:“敏贤,这是嫂子包的饺子,你和向阳路上吃”
敏贤收下饭盒,道:“谢谢你,嫂子。”
钱丽媛又说道:“等你有时间再来我们这来玩哈。”
程芳道:“对呀,对呀,到时候,我领你去咱们市里的景点转转,这次都没来得及四处溜达溜达。”
敏贤笑道:“成,等我下次来的时候,咱们一起出去逛逛。你们有时间了也来S市找我,我们那可多好吃的了。”
就这样,在大家惜惜而别的目光中,敏贤坐上副驾驶。
车一直开出了好远,回头望去,还能看见杨嫂子,钱丽媛,程芳摆手的样子。
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是敏贤和她们之间相处非常愉快,尤其是杨嫂子,对敏贤颇为关照,分别之时让敏贤不免有些伤感。
李向阳拍了拍妹妹的肩膀。
“没事儿,妹妹,等你以后多来这看看我,顺便就能见到杨嫂子他们了。”
敏贤白了向阳一眼,道:“谁稀罕来看你,我也很忙好吧。”
小高很尽责,把敏贤和李向阳一路送到了火车上。
因为向阳不方便,所以小高特意帮忙定的两个下铺。
等一切安顿好后,小高跟李向阳说道:“向阳,我等你归队。”
李向阳挺直胸膛,敬了一个军礼,道:“老高,我会准时归队。”
小高跟敏贤点点头,就下车了。
绿皮火车缓缓开动,载着敏贤和向阳向着家的方向驶去。
等小高走了,敏贤才戳了戳他哥哥,笑道:“我说你跟高建军咋像拍电视剧似的,幸好没有人在,要不然多尴尬。”
李向阳道:“人民子弟兵敬个军礼有啥可尴尬的。”
“成,你就保持你虔诚的信念就成。”
两周之后,王团长拿回家了一张邮局来的邮单,杨嫂子一看就知道是敏贤寄来的。
因为呀,李向阳到家之后给杨嫂子打了个报平安电话,电话里说了,敏贤给他们寄了些吃食,让杨嫂子帮忙把东西给大家分一分。
杨嫂子本来怕敏贤花钱是不肯接受的,后来听说是敏贤自己的厂里生产的,才同意下来。
从邮局取回来一看,是满满两大纸壳箱子的东西。
箱子里大部分都是些实惠的卤味,还有些孩子喜欢吃的薯片小蛋糕啥的。
杨嫂子从里面找出了三条纱巾,颜色都个顶个的漂亮,每条丝巾上还绣着不同的小花。杨嫂子一边照着镜子比量一边问王团长:“老王,你说哪条好看。”
这些花色在王团长眼里都是一个样,他可分不出来哪条好看哪条不好看,此时的他正沉浸在卤味的美味之中,他随手指了一条道:“这条吧,这条适合你。”
杨嫂子笑道:“我也觉得这条适合我,剩下两条颜色都太年轻了,适合丽媛和小芳。”
得,还歪打正着了。
“你还别说,敏贤寄来的辣卤味还真够味。”
难得听见丈夫夸东西好吃,看来是真好吃,好吃的东西肯定不愁销量,杨嫂子替敏贤高兴。
她指了指地上被分成几份的东西对王团长说道:“你可别光顾着吃,等会儿,别忘给丽媛,程芳,小高他们送过去。对了,也得给向阳他那几个战友送点,你一并给小高,让小高去分就行。”
王团长道:“成,吃完就给你去送。”
。。。。。。。。。。。。。。。。。。。。。。。。
这边,经过两天一夜的颠簸,敏贤他们到家了。
敏贤她爸爸开着车带着全家来接站,这待遇刚刚地,敏贤老感动了。
但是感动归感动,敏贤发现一个问题,一辆小汽车五个位置,六个人根本不够坐,尤其是他哥哥腿还打了石膏,蜷不得。
所以,敏贤只得和她妈妈还有奶奶打车回家。
男同志们负责把李向阳运送回家。
这时候的出租车很少,不好打,等敏贤她们回家的时候,男同志们都到家好一会儿了。
一直到敏贤她们到家后好一阵,李向阳依旧是懵懵的状态。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18岁之前都是谁睡沙发的人,突然有了一间屋,肯定是有种莫名其妙中奖了的感觉。
敏贤拍拍她哥哥的肩膀,表示理解。
好久没看见儿子了,敏贤的妈妈做了一大桌子的菜。
两天一夜的火车生活,除了刚开始有钱嫂子的饺子和杨嫂子的鸡蛋充饥,后半程全吃的火车餐车的盒饭。说实话,餐车的盒饭只能让人活着,不能带给人美味的满足感。
所以敏贤一着家就直奔餐厅,开始大吃特吃。
可惜还没吃两口,电话铃就响了。
敏贤离着电话最近,所以她只能依依不舍地放下饭碗跑了过去。
“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电话那头传来邓厂长的声音。
“敏贤,是敏贤不。”
“对,我是。”
“敏贤,天上掉馅饼了,人民日报转载了咱们厂的相关报道,昨晚央视也在新闻里点名表扬了咱们厂,咱们厂现在出名了!
你都不知道,这两个礼拜,咱们厂的订单已经爆满了,现在生产线根本不够用。”
新闻?报纸?这些天敏贤忙着照顾李向阳根本就没有关注新闻和报纸,但这不妨碍她知道,第一食品厂的机会已经来了,需要趁热打铁。
由于邓厂长抱怨厂时间联系不上敏贤,第二天敏贤就去商场买了一个诺基亚2100,小巧可爱不说上面还有一个小耳朵,是接受信号的天线头。在这个BB机横行的时代里,有一个手机是一件多么牛逼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卖完手机后,敏贤就直奔第一制品厂,经过了解现在厂子全天24小时不间断生产,才勉强能够应付所有订单,所以敏贤和邓厂长商量之后又去引进了五条全自动生产线。
另一边,销售方面,销售员们在跑业务的时候总是把人民日报转载第一食品厂的那期报纸带着,让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都看一看,第一食品厂不仅仅产品有质量,厂子也受国家重视,所以订单源源不断。销售员们敢闯敢拼,很多省很多城市都被第一食品厂的食品所攻占。
最让他们自豪的是,第一食品厂的食品味道好,价格实惠,市场反响高回头客也多。
就在厂子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敏贤对邓厂长说,“是时候让全国的人民都知道我们第一食品厂了。”
邓厂长跟不上敏贤的思路:“啥?”
“我们去央视做广告吧。”
邓厂长对市台的广告费心有余悸,道:“央视肯定很贵,要不然我们看看别的台?”
敏贤道:“地方台有局限性,别的地方收不到,中央台不一样,中央台在全国范围内覆盖面广。”
“可是咱钱不一定够。”
“没关系,我们可以用商誉还有脚底下这片地皮贷款。”
“这能行么?”邓厂长问道,他还记得当初走投无路的时候,去银行贷款,连人家领导的面都没见上就被拒绝了。
敏贤笑道:“以前没人给你放贷是因为第一食品厂的信誉不高,但是现在不一样,上次省里的领导来视察的时候可是留了电话让咱们有困难找他们的,咱们厂也算在省里挂了名的。万事俱备,东风已来,我们得抓住机会。”
邓厂长犹豫了片刻,道:“成吧,就按照你说的来,我也去京市顺便看看我儿子。”
原来邓厂长的儿子特别争气地考进了京市的一所大学,现在大四正在实习,所以暑假没有回来,敏贤没有见过他。
于是,敏贤和邓厂长决定去京市出差了。
敏贤奶奶不乐意,这娃刚回来就又要出去。
敏贤笑着对奶奶说,等她回来带她去露营去吃肯德基,敏贤奶奶才勉强同意。
敏贤的哥哥听说敏贤要去京市,特意通过老高找了他哥哥帮忙,老高家在北京有些根基,他哥哥是财政局的干部,认识的人比较多。他哥哥听说了敏贤的事情也愿意帮忙和电视台的人牵头。
本来敏贤还想找找王雨记者,看看他有没有资源呢,这下得来全不费工夫。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给我加油打气,真的是超级超级超级感动。
手里还有一些存稿,陆续会发的。
我周四那天晚上又申请签约了,焦急等待结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