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贾元春光顾着跟贾母王夫人诉委屈, 却忘记了今日跟着她回娘家省亲的女官多是彩衣昭容。昭容跟昭训一样,都是直接向帝后负责的高级女官,一般只有大型庆典和重要的仪式好比说一年一度的劝农礼的时候才会出现。她们的主要人物就是维持秩序、引领贵妇人,防止出错。
因为在劝农礼这样的重要典礼上出现错误, 往往会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
皇帝皇后把这些女官派出来, 陪同贾元春回贾家省亲, 目的有三, 其一是为了撑场面,彰显皇家威仪,其二是为了安抚住贾家, 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 其三就是监视贾元春。
贾元春当着那么多女官内侍的面对贾母王夫人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地方, 皇帝不火的?
贾元春人还在大观园里呢, 皇帝就得了消息, 当时就冷哼一声, 道:“既然贾妃看不上宫中, 日后就让她好好地在屋里呆着, 别出来晃悠了。省得宫里的景物扎了她的眼。”
戴权立刻知道,贾元春这是彻底惹怒了皇帝。
也是。
既然这样不喜欢皇宫, 那你当初进宫来做什么?!是当今万岁逼你的?还是当年的万岁如今的太上皇逼你的?
别逗!太上皇自诩仁慈, 贾家只要求一求, 贾元春根本就不会留在宫里!原本就是你哭着喊着要进宫的, 没有被拣择入宫就挤进了宫女采选的队伍进来的, 现在成了皇妃了, 开始不满数落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地方?
你以为你是老几?
戴权很清楚,别说是皇帝,就是太上皇知道了这话也会不高兴。
不过, 为了稳妥期间,他还是打发了一个小子往宁寿宫送了消息,不想,宁寿宫的夏守忠也给他传递了消息,大意就是,太上皇很生贾家的气。
戴权立刻意识到,时机到了。
贾元春一回到宫中就被塞回了凤藻宫,而戴权第一时间就去宣旨,封了凤藻宫,并带走了凤藻宫多余的宫人。
早上还是熙熙攘攘的凤藻宫立马变成了冷宫,大门上也挂了锁,窗子上了封条,贾元春和抱琴主仆二人每天就只能从窗洞里面得到一碗猪油拌饭!
虽然没有诏令将贾元春被贬为庶人,可是被封后的凤藻宫跟冷宫又有什么两样?
至于太上皇,一句话都没有。
宫妃们都是伶俐人,照例每日在皇后的带领下去给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晨昏定省,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宫中也从来没有贾元春这么个人一样!
贾元春成了宫里的一个禁忌。
紧接着,原本担任京营节度使的王子腾再度从九省统制升到了九省检点,依旧不得回京。王家太太高兴得大摆宴席,可宫里长了心眼儿的都知道,这是皇帝在削减四王八公势力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出乎意料的是,本来应该反应剧烈的太上皇那里,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至于贾家,听说王子腾升官还热热闹闹地举办了宴会,酒席上,无论是外头男人们的席位还是里头女人们的席位,谈笑间对他们荣国府的将来都是满满的期待。
得到消息,别说妙玉,就连林黛玉都傻眼了。
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吗?
只是如今的林黛玉也没有立场去通知贾母王夫人,只能压在心中。
倒是贾琏,工作之余,跟同事喝了两场小酒,酒后大家喝高了,说起此事,吓得一身冷汗,连忙回来找王熙凤商量。
王熙凤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信:
“你说什么呢!我二叔刚刚升了九省检点,我还去吃了酒宴,你都忘记了不成。”
贾琏红着脸,晃着头,点着手指,半天才道:“明升暗降!懂吗?明升暗降!你也别说娘娘!那位娘娘,之前冒犯皇后娘娘被公主殿下杖责二十,后来又仗着新贵冲撞公主被万岁禁足一年,直到省亲之前才解禁!”
王熙凤傻眼了。
真的假的?
“二爷,你,你说的可是真的?”
贾琏道:“千真万确!要不然,司礼长会提点我,要我们跟那边远着些?!”
王熙凤一身冷汗,哪里坐得住,连忙让平儿去请贾赦邢夫人,贾赦过来,屏退了房里的丫头仆妇,再一问,全家都如坠冰窖。
邢夫人最先反应过来:“还好我们已经搬出来了。太上皇素来仁慈,就是看在老太太的寿上,也不致于现在就发落。”
贾赦没说话。
也只有邢夫人这样的无知妇人才会相信太上皇是仁慈之君了。
王熙凤看看贾赦,看看邢夫人,傻眼了:“老爷,太太……”
“凤丫头,你有大姐儿要照顾。这事儿你莫管,就是那边说得再好听,你也要想想大姐儿。”
王熙凤连忙点头。
她其实还处于混乱之中。
王熙凤尚且如此,更比说其他人了。而且贾赦这边熟知贾母王夫人的性子,知道她们这会儿正在兴头上,这个时候告诉她们贾元春的真实处境,不但不会有任何效果,还会被当成是对贾元春的诅咒。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能对贾母王夫人开口才怪!
贾赦也只能盼着贾母能早日醒悟。只可惜,事与愿违,因为贾母这会儿正在招待他们贾家最重量级的客人,号称有着江南土皇帝的甄家当家太太。
甄家终于发现了甄贵太妃被禁足一事,只是他们没有确切证据,因此只能派出这位二太太进京打探消息。当然,甄家太太也不是一个人进京的,她不但带了自己的女儿甄家这一代最最出色的三姑娘,还带了甄家二姑娘一起进京。
甄家可谓是贾家最重要的姻亲了,贾母不但让王夫人亲自去大门口迎接,还慎重其事地出了荣庆堂正堂,站在前面的花厅里等候。
甄家太太来到荣庆堂,客客气气地见过贾母,又让两个姑娘前来拜见,众人的目光立刻齐刷刷地集中在了甄家三姑娘身上。
无他,这位姑娘实在是太出挑了。
贾母就道:“京中盛传甄家小姐姿容绝世,如今一见果然不凡。贤侄女这次进京,是为了这孩子的事儿?”
甄家太太仿佛不知道贾母话语中的机关,道:“让老太太见笑了,都不知道是哪家无聊至极传出这样的话来。我这丫头年纪还小呢,正想多留两年。这次进京却是为了我这侄女。”
大家这才注意到一直安静地站在一旁的甄家二姑娘。
论容貌,这位姑娘虽然比甄三小姐略差一线,却也是脂粉堆里出挑了,又别有一种娴静文雅在里头,很讨一些比较挑剔的婆婆的欢喜。
贾母一见,便道:“这便是你那去了的大嫂的闺女吧。”
疑问的句式,陈述的口气。
“正是。我这侄女实在是命苦,娘胎里就没了父亲,又生而丧母,打小养在我跟前,虽然不是我的亲闺女,却也差不多了。只是她到底父母双亡,因此这婚事上到底艰难些。”
贾母王夫人等人立刻明白了,这位甄家二姑娘怕是跟史湘云一样,是个没有倚仗,只能靠着叔叔婶婶过活的。
贾母道:“若是需要,尽管开口。你们在南面,对京里的事儿不熟,若有需要,让我这儿媳妇陪你去走走。”
言语之中甚是得意。
甄家太太笑道:“我们家大丫头也这么说呢。还说她们王府时不时地有诗会,还有无数青年才俊。今儿个我是瞅着王府空闲,特来拜会的。对了,不知道太夫人可听说了林布政的事儿?”
贾母心里咯噔一声。
王夫人却笑道:“夫人可是有什么新闻?”
“新闻倒是真新闻。府上难道不知道?最迟明年,林布政怕是要入阁了!”
贾母和王夫人都愣住了。
王夫人原本有些幸灾乐祸,听到这样的消息,哪里敢信?一叠声地追问。
甄家太太就道:“这是我们老爷说的。虽然不曾石锤,却也有八、九分的把握了。我们老爷说,这两年林布政在江南勤勤恳恳地种红薯,让百姓见识到了红薯的好。而百姓不敢多种,怕的是谷贱伤农。不想,林布政早早地联系好了商队,跟种了红薯的百姓约定了买青苗。”
“买青苗?”
“是的。”
贾母道:“林如海,糊涂啊~!”
若是那商队不来收,这林家百年的家当不都砸了进去才怪!
甄家太太道:“我们老爷说,跟林布政合作的是端慧公主。我们王爷也说,端慧公主的庄子上如今两个月就能出上百万张兔皮,一年下来,做个几十万件皮裘轻轻松松。我们王爷还说,林布政升迁在望,只可惜,林布政学问好,做官也好,唯一不足的,就是膝下无子,不止无子,连他们林氏一族亲近些的也找不出适合过继的。太夫人,您真没一点想法么?”
王夫人这才肯定,甄家太太果然是为了林如海来的,连忙去看贾母。
在贾母看来,林如海是她的女婿,是她女儿的丈夫,就是她女儿没了好几年了,她也不想看到别的女人占据了她女儿的位置。
只是甄家不是一般人家,就是贾母有万千不痛快,她也必须压下去。
甄家可不是她可以随意反驳的。
看了看下面低着头坐着的甄家二姑娘,贾母转头吩咐李纨,让李纨带甄家两位姑娘去后头说话,这才道:“你们老太太真舍得。”
甄家太太道:“太夫人也知道,我们家那位大老爷原本是因为那事儿才没的,我那嫂子是动了胎气伤了身子才没的,原怨不得孩子。只是这世上庸俗之人多有嫌弃姑娘命硬的,就是嫁过去了,也是苦了孩子。所以我们老太太的意思,宁可找个年纪大些,会疼人的。”
什么年纪大些,会疼人,不过是看到林如海远大,又有个女儿是义忠太妃的义女,因此想嫁个姑娘过去,把林如海拢在手里罢了。
只是甄家也知道,他们做不得林如海的住,而要想让太上皇赐婚,也要先跟贾母报备一声,不能让两家因此交恶了。
甄家的这些想头,贾母如何不知?
只是就是知道了又如何?甄家可不是薛家,可以由着她摆布。
贾母想了想,道:“实不相瞒,因着娘娘的园子,贤婿跟我们家起了嫌隙。若是府上能周全一二,那就再好不过了。”
贾母也比任何都清楚,她控制不了林如海。林黛玉是义忠太妃义女,不在荣国府里,贾母自然越发要挟不了林如海。
既然甄家愿意冲在前头,贾母也没什么不满的。
听见贾母这样说,甄家太太满意得笑了。
反正她过来也只是通知贾母一声,至于能不能成,还是要靠她们甄家在宫中的两位太妃娘娘。
甄家太太不过是来贾家略略坐了坐就走了,可贾家却炸了锅。
贾宝玉立马纠结了。
在他看来,甄家二姑娘虽然比他大好些,却也是娇花一般,如今要嫁给林如海这样年纪足够做她父亲的人,实在是太可怜了。可是一想到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亲,林黛玉不但姿容绝世,还是他见过最出挑的姑娘,能养出林妹妹这样的女儿的林如海,贾宝玉怎么也不会把他想得非常不堪,就跟贾敬贾赦之流一样。
贾宝玉一片混乱,却让袭人等背地里偷偷地笑话他呆性又上来了。
袭人明知道林黛玉如今是义忠太妃的养女,贾宝玉已经多年不曾见到林黛玉了,还在背后鼓动贾宝玉,让贾宝玉上义忠王府。
本来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袭人的目的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影响力,不想,撞上了贾宝玉的呆性,他还真往义忠王府去了。
义忠王府那么好近么?别看贾宝玉一副看不起满朝禄蠹的样子,实际上,面对北静王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老实听话。因为他的心中一样存着对皇权的敬畏。
北静王不过是异姓王,贾宝玉尚且如此,更别说义忠王府了。
如今的义忠太妃曾经是太子妃,就是现在也甚得宫中敬重。
这种事儿,贾宝玉还是知道的。
贾宝玉少见地没说昏话,然后被领到了义忠太妃跟前。
义忠太妃本来也不想为难这么一个半大的、被养得极其天真无知的孩子,可贾宝玉提出要见林黛玉,义忠太妃就不高兴了。
隔着帘子,义忠太妃道:“贾公子有事,就直说吧。您之于小女本是外人,不便相见。”
贾宝玉道:“我跟林妹妹是嫡嫡亲的姑舅表兄妹,怎么是外人?娘娘说笑了。”
太妃一见贾宝玉在这事上跟贾元春一模一样,都是糊涂虫,脸立刻拉了下来:“果然是贾妃的弟弟,一般无二。来人,送客。”
贾宝玉傻眼了。
他才要叫嚷,就被崔嬷嬷掐住了手腕。
疼。
贾宝玉眼泪汪汪。
崔嬷嬷冷冷地道:“贾二少,您请吧。”
贾宝玉高声道:“轻点!你这个老货!”
崔嬷嬷大怒,道:“果然是贾妃的亲弟弟!不知礼数!”
说完,直接叫人把贾宝玉丢了出去。
贾宝玉几乎是哭着回家的。守在王府门外的茗烟等人看见贾宝玉的模样,立刻高声道:“你们可别仗势欺人!我们二爷可是贵妃娘娘的亲弟弟!”
那门子立刻喝道:“撒野也不看看地方!贤德妃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茗烟正要争辩,贾宝玉的奶兄·长随李贵心知不妙,连忙捂住了茗烟的嘴巴,急急忙忙地护送着贾宝玉回去了。
贾宝玉哭得厉害,李贵却知道事情紧急,一回到荣国府就去找了母亲李嬷嬷。
李嬷嬷吓了个半死。
她虽然喜欢倚老卖老,还被袭人挤兑出了贾宝玉的院子,如今已经是荣养状态,却也是真心关心贾宝玉的,连忙赶来荣庆堂。
贾母本来听说贾宝玉今日去了义忠王府,又见贾宝玉伤心,正不高兴呢,听说她来了,十分不喜:
“她来做什么?”
当日李嬷嬷在贾宝玉的屋子里吵嚷起来,给贾母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所以贾母并不喜欢她。
鸳鸯道:“老太太,您还是见一见李嬷嬷吧。看她的样子,怕是有什么要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