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严岐

  朱韫此次来意为的学艺

  “不瞒小娘子,朱某平生最敬医者,奈何不良行脉问诊”朱韫神色恳然:“那日见锅中药材,私下钻研寻医者解惑,确有戒肝火明目,养肾健脾奇效,食道者行医者慈悲,庖丁也能当郎中,一想到此处,某心痒难耐,以往歇下的念头又冒上来,风雪天前来相求,万望小娘子莫嫌某痴顿,能圆小子旧愿。”

  说罢,朱韫后退半尺,垂手于胸前,做了个深鞠,似要把诚意鞠出来。林云芝劝说也不听,大有自己不首肯,他便长鞠不起。来者是客,这样礼让委实不像话。

  林云芝斟酌道:“非我藏拙,实在是民妇技穷,没有体统方子,怕误教了郎君。郎君于我陶家有大恩,真瞧得起民妇,民妇定愿倾囊相授。”

  药膳不比做菜,咸淡可调,万物相生既也相克,按照上辈子老师的话,逃不出五行阴阳之间,人五脏应五行,循环往复方能气血溢,无灾无病。

  药膳亦称食疗,用对药材能养心健脾,不明药性,随性凭着一知半解,做出来的可能就是碗损命的毒药。

  她记得自己大学时看过一部电影,便是妻子以药力相冲,骗丈夫外头养着的情人做脾性不和的饭菜,丈夫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一人吃两家饭,结果将身子吃垮,不及两年器官衰竭而亡,医生也查不出所以然来。

  “小娘子原相授,某感激不尽,何来嫌弃”朱韫喜不自胜

  林云芝心想自己从未想过有日会收徒--还是药膳,老师要是健在,恐怕会气得跳脚骂:“自己都没学明白,也有胆子祸人子弟?”

  不知道是不是所谓药膳局固步自封,民间药膳食疗的知识基本全白,朱韫于学医上似真有兴趣,对药材的药性颇为了解,这倒有些意外。虽说自己尺有所短,但抵不过徒弟有底子,带入门不会太艰难。

  林云芝记得药王孙思邈的原话是这样说的:“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脾爽志以资气血,待小病当先以食疗,若不治,然后命药”

  食疗源远流长,元朝医者葛可久所撰《十药神书》中补血益气,助力壮-阳之用的大枣人参汤,《遵生八笺》中的润肺清嗓黄精饼,乌梢蛇、龙眼肉、蜂王浆、甘草、当归、首乌皆以食为名,简单来说不仅仅可以入药,还能做好吃的

  林云芝看理论讲得差不多,挑着简单动一回手--茯苓糕,这是南宋的方子。

  取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做饼,以黄蜡煎熟,有花样的糖心再辅以桂花、蜂蜜和茯苓粉,有安神、益脾、利水,久用更是养颜美容之用,垂髫娃儿挑嘴,用些茯苓糕保管能治这富贵病。

  林云芝对旁不敢错眼的朱韫道:“药性虽说都在糖心里,口感还是要靠外皮衬着,外皮若干硬苦涩,吃起来味同嚼蜡,糖心再甜也没人爱吃,最好选上等的精白面,都说糕贵于松,饼利于薄.

  茯苓糕虽说叫糕,其实是两张饼子夹糖心,因而烙时手如分花拂柳,再滚器上不可久留,烙出来的饼薄若蝉翼才好,其白如雪,状象满月,之后你要初一十五,拿把刀子都能切出来”

  朱韫听出后半句是打趣,不禁失笑。

  林云芝是边教边做,朱韫把前后理通,一张张满月饼子摆在瓷盘上,正巧李氏拎着馒头的耳朵训话,馒头方才玩雪弄湿了鞋袜,她伸手将人从李氏手下挖了出来,解围道:“弟妹,尝尝新糕点”

  馒头缩在他母怀里,朝他娘挤眉弄眼,气得李氏心肺叶子抽疼,干脆一甩手,眼不见心不烦,捻了块糕饼自顾吃去。

  掺了桂花的缘故,有股馥香,茯苓味甘,林云芝没熬烙浆,怕甜哈哈盖过茯苓饼该有的滋味,只混进些许蜂蜜,有一丝丝甜味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李氏、朱韫不好吃糖,觉得滋味好,连着吃了好几块,馒头吃下一块便不再伸手,撅着嘴道:“不甜,老苦了!”

  李氏笑骂道:“光爱吃糖,悠着牙疼”

  今日落雪,天寒地冻的林云芝没贪做生意,风雪眯眼,食客们这会子大体是窝在热炕被窝里,有媳妇的漏媳妇,没媳妇的搂枕头,谁冒大寒天出来啊。

  朱韫晌午便走,说在镇上相中套院子,要回去同他爹商议,成了过两日便搬到镇上来,这样离店铺近些,来学手艺也方便。

  李氏一整日支支吾吾,又不晓得朱韫是来学手艺的,他品貌不差,县老爷幺子,家里不愁银两,听他口气往后怕会常来,你一富贵子孙无事总往寡妇门前跑,换谁能不起疑,次日雪停,她男人来店里歇着,两口子在屋里嚼舌根时李氏说起这事来

  陶老二厚实地脸有些惊:“当真?”

  “我亲眼所见还能诓你?”李氏学着朱韫神色给她男人瞧,而后道:“你是没瞧见,那朱韫看大嫂的样子,眼珠子恨不能脱下来黏在大嫂身上。别的不说,嫂子容貌我一女人家都瞧着动心,他血气方刚的,谁知道有什么心思”

  陶老二颦眉道:“话别说太满,这事如何都是大嫂吃亏,你可别瞎传”

  李氏说自己有分寸,同为女人,晓得流言蜚语的厉害,可又忍不住道:“其实,大嫂能嫁与他倒也是门好亲事,如今才不过二十,莫不成真有给你们老陶家守寡一辈子?”

  李氏暗下没说,当初新妇进门,她偷偷去瞧了床,素净得紧,半点没有女子落红后的痕迹。

  农家成婚被面褥子为喜色,独独单子选的纯色,为的是长辈能晓得两人圆没圆房,没有落红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新妇出阁前便不是黄花大闺女,这是要紧事媒人不敢忽悠,确保过是黄花闺女,原因只能出在大哥身上,许是压根没碰人家。

  你叫疑似黄花闺女守一辈子活寡,这不是作践人吗!

  “没影的事,你还当真了”陶老二翻身朝着墙面,瓮声道:“快些睡,明早店里活重,不然又该喊累,老三媳妇这两日闹要到店来,娘压着不让,吵得厉害,在家中没大睡好。”

  说罢任凭李氏再套话也不接茬,李氏自个胡想没意思扯过被子闭眼睡下了。

  大诗人王安石有诗讼梅,“凌寒独自开”,傲骨铮铮,镇外有山,及半山腰处活了片梅林,瑞雪过后梅花争相盛开,皑皑白雪落在树梢林间,一片黯淡里冒出片朱红粉黛

  美景盛况引得不少肚有文墨的行人观赏,诗笺挂于树梢,怪只怪这些人诗不作全,有头没尾的两句亟待同好来对,好似如此能觅得知音般。

  林云芝之所以知道这些,并非要一展文墨,她想扫落梅英,拣净溪之,以皑皑山泉水同白米煮上一碗粥,当是寒冬最有新意的吃食,毕竟在半山腰。

  自己一介妇人出门不便,遂拉上朱韫馒头,李氏原就严防死守哪能真叫他们独处,以看馒头为由跟着去,林云芝想人多更好,采得多了腌蜜渍梅花、梅花汤饼、汤绽梅吃,于是挑个空日,四人浩浩荡荡去了梅林。

  梅林外立起一座亭子,四角各挂有一铜铃,料峭春寒的风常戏-弄铜铃,山腰不时有脆铃余音绕梁不散。

  亭子里头有休憩的条案圆墩,想是供文人歇脚作诗用,雪天梅景赏的人不少,大半是挨着外头看个热闹,深入幽径的少有。林云芝不傻,自然不敢折外头的,遂而成了幽径深处的访客。

  朱韫有些囧道:“小娘子,真要采?”这红梅粉黛挂在梢头怎么都让人下不去手。

  林云芝面色不变道:“不然带什么篮子?”见人脸色渐青,她捧腹笑道:“逗你的,你往繁花满树的枝丫下站着,虽说没有雅趣,但也不会坏他人雅致,我们捡的是落英,又不是花骨朵”

  朱韫这才松了口气,梅林很大,枝丫交叠在头顶织成张花网,时不时风过林梢,漫天飘洒下花雨,捡起来倒是快,全然没有来时的担忧,约莫有一个时辰,除开玩得太野的馒头,余下人的篮子里铺了层厚厚的梅花瓣。

  林云芝交代那些沾染落泥的不要捡,洗起来太费劲儿,为了回馈梅林,林云芝从怀里取出先头写好的诗笺,挂在低矮些的枝头上,只见素白信纸上,书着四句诗:

  才看腊后得春晓,愁见风前作雪飘。

  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春烧。

  诗成于杨成斋,林云芝觉得用于此处委实恰当。李氏大字不识,馒头半大孩子更没心思在上头,唯有朱韫走近细看,登时满脸难以言表。

  小娘子脾性乃他生平数十载仅见。

  梅林深处的风光有贪看的人来赏,满树枝头的梅花,豁然闯进诗笺这不速之客,无外乎引人留意。

  严歧得闻梅林美名前来,通赏过外头陈词断句只觉无趣,遂而渐往深处走,待见其上书写全诗起了兴致,细看后笑道:“诗文倒是别具一格,可惜字迹工笔,实难入眼”

  长随突闻自家大人满脸叹息不由得也看了眼,心下同为此念。此子确为潦草!

  不知是不是本次院试的童生,若是,大人判其案卷可是得为难喽!

  此人正是隰县学政官-严岐。

第24章 严岐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成男主的炮灰寡嫂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成男主的炮灰寡嫂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