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失踪的尸体(2/4)
这些载入史册的破案神手,也没见他们有解剖的说法!
张丹青,何德何能?!
竟敢妄开历史先河?
破不了案,是他无能的,怎么可以拿死者的遗体来肆意开刀呢?”
通政使曾秉正摇头呵呵直笑:
“太孙殿下莫要着急,臣记得,张丹青好像是太孙殿下举荐的吧?
为何此次到了破案关键时候,殿下反而不支持了呢?!”
朱允文一阵语塞,郁闷的板着脸说道:
“那是先前我对他并不了解,此时见他有如此荒谬之举,实在是我看走了眼。
孙儿斗胆,恳请皇爷爷罢免了她主持审案的差事!
以正视听!”
话音刚落。
一旁的齐泰和黄子澄,也纷纷开始站出来,替朱允文帮腔。
“臣以为,张丹青此言纯粹是胡搅蛮缠,臣遍阅古籍,还从来没听说过解剖能够破案的!”
“齐大人所言甚是,这张丹青,妖言惑众。黄某也建议陛下,让这张丹青回去好生备考,破案一次还是让他莫要插手了。
免得平白无故惹出一些不必要的乱子!”
一时间反对声,不绝于耳。
高坐在龙椅的朱元璋倒不曾一言一语,眯着眼睛,眼神显得极为坚定。
沉默了良久,这才抬起头奔向了站在身边不远处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突然没由来说到:
“蒋瓛,张丹青现在走了吗?”
“回陛下的话,尚在宫门外等候!”
“叫他进来!让他自己说说,为何非要解剖!”
“喏!”
听得皇帝朱元璋打算亲自召见张丹青。
朱允文和齐泰,黄子澄等人,纷纷满脸不屑。
内心活动极其精彩。
“这个张丹青,真是想法天马行空。自古以来就没有解剖这种说法的,真以为见了皇帝就能够说服皇帝和百官吗?”
“想要让皇帝允许解剖,简直是天方夜谭!”
“真不知道这个张丹青是得了什么失心疯?!敢对陛下提出这样的要求!”
甚至隐隐开始,有些期待起来。
期待着张丹青进宫,会被朱元璋一顿痛骂。
搞不好还会迎来一阵严厉处罚。
……
宽阔高大的宫门下。
三个宫门洞,就像是三张大嘴巴一般。
令人望而生畏。
站在宫外等候的张丹青,望了望天空渐渐昏暗的样子。
不知不觉,都已经快傍晚了。
就在他等的都有些困意来袭之际。
忽然听得一个侍卫快速跑出,朝着张丹青高声喊道:
“皇上有旨,传张丹青觐见!”
“皇上有旨,传张丹青觐见!”
……
这是第2次见朱元璋了。
眼前的朱元璋已经陷入了强主暮政时期。
显得格外多疑和易怒。
恭恭敬敬的行完礼后。
朱元璋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喜怒哀乐,一脸平静说道:
“张丹青,你在奏表里说,希望对死者进行解剖,以求更快的完成破案。
现在当着诸位大臣的面,你给大伙儿说一说!
为何非要解剖!?”
看到这么多官员围聚并紧紧的盯着自己。
想来,他们基本上都是对解剖持反对态度的。
一想到这,张丹青不由摇头哭笑。
端正神色道:
“皇上,解剖对于断案极其重要。
解剖遗体,也是尸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准确认定死因。
通过这样的方法揪出死者被害的真凶。
从而让真正的凶犯得以伏法谢罪。
并让死者能够得以沉冤昭雪。
而不是肆意地损害死者遗体。
从意义和出发点上来说,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解剖之术,可以再通过外表看不出死因的情况下,
通过人体内在的腑脏器官的损伤和病变状态,快速的确定死者损伤或者是中毒情况,
这对破案乃至定案,都至关重要。
也只有死因明确,才能确定是自杀、疾病身亡还是他杀。比如某故意伤害案,对方仅仅实施了轻微暴力却导致被害人死亡,通过尸检发现被害人心脏有严重隐疾,系死亡主因,此时将极大影响到定罪量刑。
同时.死因明确便于破案。再如某聚众斗殴案,被害人是被群殴致死,参与者均有责任,还是存在直接责任人(如有人持刀捅刺要害部位),就需要尸检来确定。否则就不能准确认定真凶。
更何况,死因明确才能定案。对于许多暴力犯罪案件,通过尸检才能确定致命伤位置,以及伤口大小、形态,从而与其他证据(如刀具等物证、相关言词证据)进行印证,进而定案。
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命案都需要进行解剖。(从古代的刑侦大环境下来看)
只不过有些特殊案件,光是从死者遗体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