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好了,饭也吃完了。你的药你自己弄可以吧?”吃完饭,安谨难得的空闲下来。碗筷什么的都有人来收拾。

  坐在院子里乘凉的安谨,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如果自己不用为钱着急的话。

  “好的!剩下的我们自己来就可以了。恩人还有什么要做的吗?我们都可以帮忙的。”把自己的药架上去,安家三兄弟也暂时得了空。整整齐齐的排排站在安谨旁边,等她的吩咐。

  “说了我不是你们的恩人,江家的人才是。要是要感谢的话,你们可以等他们来再感谢。”安谨已经不想再强调了,这都说的多少遍了。

  “以后别叫我恩人了,实在不行就叫……谨哥吧!”话到嘴边,安谨想了半天,才硬着头皮道。

  谨哥!天啊,想想就中二气息爆满。

  “谨哥哥!”安明诚和安明义面面相觑,倒是一边的小孩,脆生生的喊了一句。

  “谨哥哥?”安谨愣了一下,笑道:“也行,感觉这个也不错。”

  “我没有什么事要干的,既然小六管事让你们暂时住在这里就住在这里先吧!估计明天他就来了。之后会怎么样,你们自己最好心里有准备。”

  安谨的这话,算是在提醒他们早做准备了,毕竟这是人家的房子,不知道江家会不会收留他们,就算是把地方给他们住了,衣食方面也是个大问题。

  “我,我们知道的。”安明诚瞬间掐住了自己的掌心。他当然不敢想会被江家收留,只是现在他身无分文,怎么才能让弟弟跟着自己活下去?

  “你也,别太担心。你们家是哪里的?怎么会三兄弟都……”安谨看着他们,话未说尽。但也不过是好奇拐卖会一拐就拐兄弟三个,还是说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我们家,母亲生弟弟的时候去世了。父亲在去年生病去世了。原来是锦州人,后来父亲去世,我们就被赶走了。我带着弟弟们一路讨饭,才来到这里的。”安明诚白着小脸,说完把嘴紧紧的抿起。

  “安,安明义?带他到厨房里搬几张凳子出来。”安谨点点头,看着一直站着的人。忽然中间的人说道。

  “啊?啊!好的!”安明义楞了一下,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拖着身边的弟弟转身就走。

  “不介意的话,可以和我说说锦州的情况吗?离这里远吗?你们走了多久到这里的?是一直走路吗?”安谨指了指刚刚搬来的凳子,示意他们走坐下。

  然后顶着月色,赶着蚊子。和他们聊起了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

  锦州,和德州隔了一个台州。靠近江南,是重要的水上、路上交通要道。安家三兄弟的父亲是一个先生,祖籍在京城。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在德州的原因。因为德州北上就是京城了。他们想要回到本家,得到本家的帮助。

  跨越两个州,三兄弟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停留、走错路。但是对于最大只有十三岁的三个孩子来说,安谨还是觉得他们是相当的了不起。

  “你们现在还是想要去京城吗?”听完他们坎坷的一年,安谨对他们,特别是最大的哪位,充满了敬意。要是她,她不确定自己能否做到像他一样。

  “不了,父亲留给我们的东西都花光了,就算回到了本家。他们也未必会帮助我们。”

  回想起这一年的遭遇,安明诚狠狠的闭上了眼。他知道父亲与本家不睦,只是想着到底是安家的人,怎么也不会对他们三兄弟袖手旁观。可是,在台州的遭遇,实在是让他对本家失去了希望。

  “好吧!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安谨瞧着他的神情有点不对劲,但是与自己的无关的事,她懒得去探究。她现在想知道他们怎么做,自己能不能再其中找到方向。

  第17章

  “打算?”安明诚有一瞬间的迷茫。他要干什么呢?他有什么打算呢?他希望把弟弟们都带大,让他们吃好喝好穿好,还有报答恩人。可是他要怎么做呢?

  “我,我不知道!”安明诚恍然的摇摇头。

  安谨的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他思考的范围了,如果他知道要怎么做的话,弟弟们哪里还会这样?安明诚无奈笑了笑。

  “让我想想,让我想想。你们先回去休息吧!”安谨的手轻轻的瞧着膝盖。

  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刚刚她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下思绪,可是还没等她细究就溜走了。她得再好好想想,自己刚刚到底是要说什么。

  看着明显心思溜走的人,安明诚也不反驳她的话。反正现在也晚了,想要干什么都来不及。不不如等明天,明天及以后都有的是时间。

  这一晚上,安明诚搂着自己的弟弟,难得的睡了一个好觉。而隔了一堵墙的安谨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脑子划过自己看过的各种狗血小说,不切实际的发家致富方法更是多如牛毛。一开始安谨没有想到这个,一是因为自己人生地不熟,二是没钱又没人。但是现在明显多了三个小劳力,安谨就不自觉的打起他们的注意。

  可是到底要做什么好?要从哪里人手?自己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要怎么办呢?安谨就这些想了一个晚上。等她迷迷糊糊睡着时,已经是天蒙蒙亮。

  “唉,我去!你们怎么都起来那么早?”打着哈欠,安谨半睁着睡眼,迷迷糊糊的起床去打水洗脸。只是一出门就看见几个人在院子忙活。把还没睡醒的安谨吓了一个大跳。

  “谨哥哥,水在这里。洗完脸就可以吃饭了。”没有回答安谨的问题,安明诚放下扫把给她端了盆水,然后又回去扫起自己的地。

  “唔!不是,你们睡不好?还是那间屋子味道重?被子够用吗?”大概是对未来有了些眉目。安谨少见的关心起了别人。

  她用牙刷蘸着盐粉,一边刷牙一边吚吚呜呜的问。在安明诚看起来,这样的她莫名的有点亲近。

  “不是!房间比我们之前住的地方好多了。只是习惯了早起。”安明诚摇摇头。他一点都不觉得这里不好,相反,他觉得太好了,自己不知道要是离开还能不能习惯。

  原来不是人家起太早,是自己起太晚。听到安明诚话的安谨抬头看了天,默默的闭上嘴巴,好好刷牙。

  早饭是安明诚做的,除了用安谨的买的米熬粥,还有不知道从来弄来的一点咸菜和一个烧饼。烧饼和咸菜都是安谨的,安明诚他们只是一碗稀得跟清水一样的米汤。

  安谨抬眼看去,发现两个大一点的还好,面不改色的低头吃着自己的东西。小的就不行了,一边喝自己的米汤,一边瞄着她的碗。

  那双黑黝黝的大眼睛里印着满满的渴望,饶是安谨脸皮不薄,也做不到自己吃,让他看着。

  “来,给你一半吧。”叹了口气,安谨将烧饼掰开,分了一半给他。至于大的那两个,安谨就顾不上了。

  “明礼!”安明诚当然不会在意这个,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弟弟竟然跟恩人抢吃的。就算是安谨自己给的也不行,他知道是自己看着,恩人才会这样做。

  “谢谢谨哥哥!明礼是好孩子!明礼不用,粥粥很香。”看着自己大哥板着脸。安明礼瞬间就把自己眼神从烧饼上撕下来,乖乖的递回去给安谨。然后再羞愧的低下头。

  见到安明礼这么听话,安谨挑了挑看向安明诚。她倒没想到,他哥哥这么有威信。

  看到安谨的眼神,安明诚脸白了一下。刚刚这样叫明礼是不是让恩人误会了?惶恐的他连忙解释道:“明礼已经六岁了,是个大孩子了。我们吃的都是您给的,他不能仗着自己年纪小就让您这样照顾他。这会对他不好,也会让您饿肚子。实在是不应该。”

  “随便你们吧!不过以后煮饭的话,还是煮够大家吃吧。吃的不好没关系,吃的不饱,你可没有力气给我干活。”安谨点点头,这是人家的家事。自己教育弟弟,她自然不会插手。

  不过虐待儿童这种事她也干不出来,不过是点米饭。安谨觉得自己暂时还承担得起。

  “好!”不知道安明诚自己脑补了什么,安谨看见他感激零涕的对自己狠狠的点点头,然后一直热切的望着自己。

  受不了这样的气氛,安谨一吃完就放下了碗筷。只留了一句“你们把房子打扫好,自己晒晒被子。在家里等江家人来。”之后,就带着钱袋子离开了。

  安谨一出门就直奔不林书肆去。

  来这里这几天,除了打扫卫生,安谨还没有时间好好看过书。对这里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街边路人的交谈,和昨晚安明诚说的东西。

  为了确定自己发家致富的路,安谨一来到书肆就直接问了秋立。这里的地图志和游记在哪里。

  以往来书店的人都是找和科举相关的书,安谨却找这样的杂书,实在是有点出乎秋立的意料,但也引起了他的好奇。

  “你之前不是整理过了吗?就在最里面的那个架子上。那里全都是。”说着,指了指安谨的身后。

  “谢谢!”安谨鞠了个躬,放轻但没放慢步伐,直奔最里面的架子。然后在微亮的光线照耀下,从里面抽出一本很富有历史感的书——《大齐版图》

  “这样的书…,这里居然会有?”安谨嘀咕道。

  要知道,想地图这样的东西。在古代一向是朝廷控制的机密,就算朝廷不控制,以古代重农抑商轻科技的做法,也很难有人会做这个。

  好奇的安谨走到书肆备用的桌子上,开始翻看起来。

  大齐东南两边与海洋相接,西北和蛮族比邻。共有十七个州,十一个府,是蛮族面积的三倍。几乎占据了所有可用的耕地和资源。

  以淮江为界分南北两边。淮河向南是繁华富裕的江南,江南再向南则是穷乡僻野的岭南。

  岭南多山,一面临海。虽比不上蜀地的难以上青天,但也是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流放之地,只有在大齐建立之后,才慢慢开始得到开发。

  “分寸之地,皆是国土。岭南俊秀,地广人稀。着令:凡是自愿前往岭南安家者,遣路费,免徭役。开荒之地,悉数给与。朝廷不得与民争利。”

  这个皇帝厉害啊!给路费,免徭役,还给田地。

  “秋先生!这个政策是现在还在用吗?”安谨又翻了翻,发现这是**时候颁布的政策了。她想要自己查看时间,但是发现书里没有介绍现在是哪个皇帝。迫不得已,只能拿去问秋立。

  “当今圣上在登基三年,**这旨意也才下达五年。当然还在用啊!怎么?你想要去?”秋立从书中抬起头,看看一眼安谨递过来的东西。挑眉问道。

  “我就是想问问。”安谨摇摇头,没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另外说到:“**为什么会下这样一个命令啊?我看我们大齐北方的土地也很辽阔啊。更适合人们生产吧。”

  因为这大齐版图和安谨现代国家的差不多,她就自然而然的代入了她所学过的历史上。而在历史上,科技水平不高,人口也比较少。按理来说,北方的平原更有利百姓的生产,为什么**会着重开发岭南这样的地方呢?

  安谨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啊,大概是六年前北方大旱的原因吧!”秋立晃了晃脑袋,不甚在意道。他要是知道**的想法,岂不是可以封侯拜相了?哪里还会守在这么破书店。

  “这样子啊!”安谨摩挲了一下纸张,若有所思。

  北方大旱,作为大齐米粮的主要输出地之一,肯定会使大齐遭受影响。所以,为了增加应灾能力,分散压力。**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对,岭南还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如果汉人大量涌入的话,还可以达到同化他们的作用。再加上当时北方大旱,出现大量灾民,这也是一个安置灾民的办法。

  所以,这是一箭三雕啊!

  启动了解答历史题模式的安谨,如此想到。

  “那要是中途有人不去了怎么办啊?”收回自己发散的思维,安谨好奇的问。毕竟古代可没有现代那样先进的技术可以查,这山南水北的,万一有人拿了钱不去岭南,官府的人怎么追究呢?

  秋立上下的打量了她一下,像是在看傻子一样,看了好一会才说道:“官府又不会一次给你全部的钱,去到一个州再发一个州路费。然后还要盖章,如果超过期限没有到底地方的话,是要被抓的。除非你一辈子都在山林里,不买地,不起房,不娶媳妇。不然,一切经过的事,都要把户拿出来的。”

  “你说,这样严苛的做法,有谁逃得过?”

  作者有话要说:

  除夕除旧岁,新春迎幸福。祝各位小天使除夕快乐,来年福运加身!

第16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经商种田养夫君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经商种田养夫君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