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赐婚(1/2)
陆伯言眼神扫过的一些老家伙,有的低下头,有的低垂眼目不敢与其对视。
赵延城轻咳:“都起来吧,此事不用再议,等到摄政王醒来,朕就派人送去圣旨。”
见皇帝如此果断,尚书令叹息一声,缓缓起身。
高靖智说道:“陛下,尚书令大人所说并非全无道理,臣以为摄政王理应是皇室宗亲之人。既然楚权没有皇家血脉,不如由陛下赐婚。”
“臣听闻那楚权已经年满十八,但尚未婚配;而十一公主刚好不久前才行及笄之礼,也该寻一如意郎婿。”
“十一公主天姿绝色,品貌端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陛下的掌上明珠,若说普天之下谁能配得上十一公主,唯有楚权一人。”
赵延城,略作思量,点点头:“既如此,那朕就再拟一道圣旨,将十一公主许配给摄政王。”
百官无言,这丞相和首辅这是要闹哪一出?
御史台的程实本是抱着弹劾楚权去的,甚至想到了一堆说辞。可是,晚李槊一步。
在陛下说封楚权为摄政王的时候,他冷汗直冒,有些庆幸李槊先开口说出楚权是因为重伤昏迷才没来上朝。
以皇帝赵延城的性子,不可能是临时兴起,一定是深思熟虑了很久,他若是此时弹劾楚权,不仅将未来的摄政王得罪了,就连皇帝心中也会对他有不好的观感。
这时他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在听到首辅陆伯言和丞相高靖智带头同意楚权当摄政王后,他顿时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朝中三大佬,丞相高靖智、首辅陆伯言还有大将军李槊,他已经得罪过李槊,其余两人绝对不能触了眉头。李槊得罪了就得罪了,无非遭人白眼,但是其余两人不同,得罪了其余二人,他这位置还能坐得了几日?
所有人从李槊说出楚权重伤昏迷时起,就没有注意程实。
等到皇帝将十一公主许配给楚权后,皇帝赵延城才发现站在队伍外面的程实,问道爱卿可是有事启奏?
程实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憋出一句:“陛下圣明!”
所有人这才从震惊之中回过神,一同下跪附和:“陛下圣明!”
朝会在秉笔太监扯着嗓子喊“退朝”二字后结束,等到皇帝赵延城离去后,臣子们才起身。
程实是百官里第一个留出大殿的,丝毫不敢停留,连忙前往御史台。
王水井在散会时倒是慢慢悠悠的双手背后,一副闲庭信步的模样;看来昨夜冒雨前去道歉是他赌对了。
总归是没有和大将军……哦,不!是安国公和摄政王交恶。
邓荣低着头跟在王水井之后,他对自己的仕途很是担忧,想帮王水井出气,不曾想不只是李槊和楚权,就连顶头上司也给得罪了去。
其它同为中书舍人的同僚,此时离他远远的,唯恐避之不及。
一众官员行至殿外,纷纷对李槊道贺;李槊拱手一一谢过之后,就匆匆离去。
锦绣三十年,夏日。
今日朝会发生了一件地动山摇的事情,竟然有两人被受封爵位。
如果说大将军李槊被封为安国公是众望所归,那么另一位则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楚权被封为摄政王!
有心思玲珑的人,嗅到一丝山雨欲来的气息。
等到,所有百官散去后,太子赵新翰看着两位弟弟说道:“摄政王遇刺一事,孤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二皇子赵粱季微微一笑:“那就祝皇兄早日查明真相!”
太子死死盯着赵粱季的双眼没有多说话。
赵承宏见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连忙打岔道:“三弟愿助皇兄查案。”
赵新翰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赵承宏,“嗯!”
转身离去。
等到太子赵新翰离去后,赵粱季伸了个懒腰,笑道:“终于结束了,站的我腰都酸了。”
“二皇兄,不如去我府上?”赵承宏问道。
“哦?又找来什么新鲜玩意了?”赵粱季搂过赵洪承的肩膀朝点外走去。
赵承宏抠了抠下巴,嘿嘿笑道:“我从江南弄来两幅书贴,二皇兄肯定会喜欢的。”
……
离去的官员里,有两个身影并肩而行,引得周围不少人侧目。
二人头发都是花白,左侧的老人双手负后,身形虽然瘦弱,却挺拔的仿佛能撑起天地;右侧身的身形有些驼背,不怎么突出,就像是个在散步的寻常老翁。
当然,没有人敢对这个“老翁”不敬。
两位老人正是首辅陆伯言和丞相高靖智。
周围人有些瞠目,政见常常不和的他们二人,竟然会并肩同行?
高靖智背虽然微驼,但是还要比陆伯言高出几公分。真就是应了他的姓——高!他转头瞥了一眼眯起眼睛想要看清楚远处的陆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