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新唐记
可能是苏忻的话题转换得太快了,唐董没有立马就接上话,苏忻就趁机多说了两句:“小舅舅,你这次受伤了,以后想要再去外面做生意我阿姆肯定不放心,不如你以后就留在县里?”
看着极力劝说自己的苏忻,唐董突然想到了苏忻前几天送月饼给他吃那会儿好像就有话想说,回来后他把这茬忘了:“忻哥儿,你是不是想说什么?”
苏忻犹豫了一下,决定直接问:“小舅舅,我问问你有没有考虑过重新开唐记?”
“什么?”唐董怀疑自己听错了,如果他没理解错的话,忻哥儿说的唐记应该是指的阿爹和阿姆开的唐记糕点?
“不是之前的唐记,是新的唐记。”苏忻舔了舔嘴唇,仔细想应该怎么说服小舅舅。
唐董不喜欢,也没有做糕点的天分,让他老老实实站在案板前做糕点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要让唐董对开新的唐记有兴趣,新的唐记必然不能像以前那样——糕点师父在后厨做好糕点,直接摆在铺子里售卖。
而且唐记卖的东西也要换掉,唐董之前的买卖不能做了,等他的伤好了之后那些还愿意跟着他的兄弟们他不可能不管。
所以,苏忻认真考虑了一番后,有了个和最开始不一样的想法——先不卖技术含量高的糕点,换成可以批量做的零嘴。
虽然苏忻没有系统地研究过市面上流行的各式各样零嘴是怎么做的,但是有些比较传统的和他感兴趣的他都会一些。
比如说偏甜口的米花糖、糖炒栗子、雪糖球、爆米花、冰糖金桔、蜜枣……
坚果类的各种口味瓜子、南瓜子、鱼皮花生、酒鬼花生、脆皮花生……
肉做成的肉干、肉铺、肉松、肉丝……
还有不同口味的水果糖,黄灿灿的黄金糖,将糖加工成细丝的龙须糖,Q弹的软糖,入口即化、绵软的酥心糖,用牛奶熬出来的牛奶糖,在糖里做文章的字糖等等。
可以做的小零食太多了,苏忻随随便便一想,就各式各样的一大堆浮现在他的脑海,相信其中绝大多数南靖的人听都没听过。
做糕点要看天分,在不能实现机械化的前提下,培养糕点师父费时费力,做简单的小零食只要掌握了配料和制作步骤,相信唐董的那群兄弟能够轻松胜任加工和售卖两个环节。
至于选哪一种、哪一类零食,苏忻对这个时代的人和事不够了解,他决定告诉了唐董之后,让唐董来决定。
新的唐记?唐董皱眉:“忻哥儿,你在打什么主意,开糕点铺子不简单,不是会做一两种糕点,会烤月饼就行的。”
“小舅舅,我知道开糕点铺子不容易,我说的新唐记不卖糕点,换成做零嘴卖。”苏忻将他目前想到的小零食种类大致提了提下,一脸自信地看着唐董。
唐董的眼睛越睁越大,不说苏忻是不是真的都会做那些零嘴,就凭苏忻能够一口气说这么多名字,他就能看出来苏忻不是在开玩笑胡闹:“忻哥儿,你怎么会懂这些?”
苏忻脸不红、气不喘、眼不眨,拿出了之前他用过的理由:“我在一本残破的杂书上看到的,上面还有很多,有些只能看到名字,没有说具体怎么做。”
说着,苏忻说出类似于雪花酥、半熟芝士、双皮奶、布丁、慕斯这些,只听名字,让古人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应该怎么做出的零食。
苏忻的解释唐董没有怀疑,听着苏忻口若悬河地介绍各种零嘴,看着苏忻那兴致勃勃的样子,他没有一口拒绝。
第026章 新宅子(一)
在没有看到、吃到实物的前提下,唐董不拒绝,就已经达成了苏忻的初步目标。
看着唐董若有所思的样子,苏忻提议道:“这样吧,小舅舅,我回去试着做几样出来,看看味道怎么样。”
就在苏忻打算离开时,唐董喊住了他:“忻哥儿,哪些比较能放?”
没想到唐董会在这时候就问自己这个问题,苏忻琢磨了一下才回答:“现在天气越来越冷,理论来说,我刚才说的那些都能放,尤其是糖和用糖做的各种零嘴,用糯米纸一包就行,不用的担心化掉……”
“肉做的也比较能放,不用担心腐坏……”
“但是瓜子花生一类的不受天冷的影响,它们属于受潮了味道就会大打折扣的类型,但好处也在此,它们在夏天相对不容易坏……”
等苏忻说完了,唐董没有再拦着他,一个人静静地留在屋里思考:不出去做买卖,留在县里开新唐记,不卖糕点,换成卖忻哥儿的零嘴,真的可以吗?
苏忻没有管唐董的纠结,若是唐董打算开新唐记,那么他就负责把东西做出来,将配方和工艺交给唐董。
唐董等人拿着做好的零嘴怎么卖、卖去哪里,都不是苏忻需要操心的内容。
其实,比起动辄几十文才能买几块的糕点,小零嘴的市场是更加广阔的。
比如说一斤炒好的五香瓜子大概要三十文,但只买二两的话,仅仅只需六文,买六文瓜子慢慢地嗑,打发小半个时辰没问题。
而同等重量的糕点,没有十来文拿不下来,孩子们一两口就能吃光。
对生活在县里、家里没有多少余钱的人家而言,在给自家人准备零嘴和招待来往客人时,一般都是买瓜子、花生这些。
端出来一盘花生或者瓜子,不会显得主人家小气不说,还能吃不短的时间,毕竟在别家作客时,大部分客人不会逮着主人家的零嘴一个劲勐吃。
稍微手有余钱的人家就更不用说了,比花生瓜子更贵一些的零嘴他们是舍得买的。
苏忻在离开唐董的房间后,想了想让椿婶出去采买瓜子、花生、各种香料以及砂糖。
因为一直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唐熙和苏瑜他们,为了买平时做菜用不上、价钱不便宜的香料,和这一次做零嘴会用到的大量砂糖,苏忻把“苏忻”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私房钱拿出来了大半。
在唐家养了个把月,苏瑜的病早就好了,在唐董受伤回来、唐熙忙着照顾唐董后,布置他们新宅子的事就落到了苏瑜头上。
于是,就在苏忻给了椿婶钱,回屋琢磨着先做哪几样零嘴出来时,苏瑜找到了他:“忻哥儿,新宅子已经基本收拾出来了,今天中秋节在咱家干活的帮工不会过来,等会儿我带着你和嘉姐儿去看看还缺些什么吧,缺的东西明天请袁三叔帮忙布置。”
苏高平出事死了,唐熙作为夫郎、苏忻他们作为孩子都要守孝。
若是在大户人家,这三年他们父子几人都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门小户的虽说没有那么讲究,但苏瑜和苏忻他们是哥儿,在守孝期间还是要尽量避免单独见外男。
平时,苏瑜都是一早、一晚在袁三和椿婶的陪同下过去看宅子,中秋节这天不会让帮工们做事,他们兄妹几个都可以过去看看。
在这之前,苏忻把过了中秋节他们就要搬离唐家,去到新宅子住的事放在了一旁,听着苏瑜提起,他才突然想到——忘了找唐熙商量在新宅子修烤炉的事了!